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风天师南行记-第5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太后,自从上次得太后圣训,外务部所有官员,都诚惶诚恐,再未有异常事件发生!”杨大人小心翼翼地回道。

    “没事最好!那张如厉法办日本奸细一案呢?”皇太后又聊到了自己的心病上。

    “启禀太后,臣今日正是为此事而来!”杨大人镇定地禀道。

    杨大人的这一番回答,让皇太后深感惊讶。

    “哦!本宫没有听错吧?”

    “太后娘娘,您当然没有听错,杨大人正是为张如厉法办日本奸细一案而来。”安英在一旁重复道。

    “如此甚好!杨大人可是想出了什么应对的良策?”皇太后关心地问道。

    “暂时还没有!”杨大人如实禀道。

    “没有想出良策,那还来惹本宫生气。你居心何在?”皇太后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质问道。

    “太后息怒!微臣虽然没有想出良策,但张如厉法办日本奸细一案,又有进展,或许可以为我所用!”杨大人冷静地解释道。

    “真是一派胡言!那个日本奸细都死了,哪来的进展?”皇太后一脸不屑地说道。

    “微臣手中有一样东西,请太后娘娘过目!”说着,杨大人小心翼翼地从自己的袖兜里,取出一卷纸,交给安英,转呈皇太后。

    “杨大人,这不就一张普通的《京闻时报》吗?偶尔刊载一些哗众取宠的文章,博取大众的关注。”皇太后看到《京闻时报》四个大字,不以为然地说道。

    “启禀太后,这《京闻时报》可不比其他报纸,如今在京城,它对舆情的影响,那可非同一般!”杨大人一本正经地禀道。

    “哦,报纸这洋人热衷的东西,在京城里影响竟有如此深远?”皇太后惊讶地反问道。

    “不知太后娘娘可曾记得前些日子商会的保路权一事?”杨大人恭敬地说道。

    “本宫当然记得!都言商贾重利轻义。而当时那些商人为国护路的所作所为,的确出乎本宫的意料。”皇太后不禁长叹一声道。

    “启禀太后,商会保路一事,正是源于这《京闻时报》上的一篇文章。”杨大人说完,又小心翼翼地从自己的袖兜里,取出了另一份报纸,交到安英手上,转呈皇太后过目。

    果不其然,保我路权,延我血脉!一条醒目的大标题,赫然刊印在《京闻时报》上。

    “看来本宫还是小瞧了他们,洋人其技淫巧,就连这报纸还有这般影响。”皇太后又是一阵感慨。

    “太后娘娘圣明,今早《京闻时报》上的头条,就是张如厉法办日本奸细一案。”杨大人提醒道。

    皇太后示意安英接过报纸,开始逐字逐句诵念报纸上有关张如厉一案的刊载。

    当念到“海城一案相片记录翔实,织田信二是否谢罪自绝,各位看官一目了然。异邦振振有词者,恐天生眼疾之人”一处,皇太后顿时来了兴致,拍手叫好。

    “你们听听!满朝文武百官,就缺少这般奇才。寥寥数言,有理有据,掷地有声,就是那倭人来了,恐怕也是哑口无言!”

    “太后娘娘教训得是!看了这篇文章,微臣深感汗颜!”杨大人急忙回道。

    皇太后点点头,接着又问道。

    “莫非杨大人是想从这篇奇文中找到应对的良策?”

    “太后娘娘圣明!这篇文章的确与众不同,堪称奇文。不但行文笔笔似刀,还可以作为呈堂证供。”杨大人一本正经地回道。

    “什么?呈堂的证据?”皇太后不解地继续追问道。

    “启禀太后娘娘,前些日子,那些倭人不是胡搅蛮缠吗?我们正好可以借力散力!”杨大人镇定地回道。

    “好一个借力散力!”皇太后喜上眉梢,拍手叫好道。

    一旁的安英急忙陪笑着禀道。

    “太后娘娘,奴才就说今天有喜事,看来还真是应验了!”

    “小安子,本宫念你有功,赏银百两!”皇太后心情大好。

    “多谢太后娘娘恩典!”安英谢恩。

    杨大人立功心切,马上接着禀道。

    “太后娘娘圣明,微臣领会了太后的意思,等到回衙之后,微臣即刻处理张如厉法办日本奸细一事。”

    可皇太后接下来的吩咐,让杨大人和安英,一时摸不着头脑……

    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

    (本章完)

第738章 杨大人得赏 持续发酵(。com) 
皇太后看了看外务部衙门的杨大人,突然心平气和地对身旁的安英说道。

    “小安子,你说得没错,在我大清国,象杨大人这般勤于政务的朝廷重臣,恐怕是屈指可数!”

    “微臣惶恐!微臣只是尽了做臣子的本分而已。太后这般赞誉,微臣实在受之有愧!”杨大人急忙起身回禀道。

    “杨大人不必过谦!小安子,传本宫的懿旨,赐杨大人白银三十两,黄马褂一件!”皇太后的突然赏赐,让杨大人受宠若惊。在他看来,自己只是想及早了结了衙门里的这件闹心事,保住头上的乌纱帽而已。闹心事还未了结,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被赏了呢?

    “多谢太后恩典!”杨大人当即谢恩,想到此事一天不了结,怎么也都是自己的事,又欲开口自请处理,却被安英总管的一个眼神阻止。

    “罢了!一连几日都是烦心事,本宫今天好容易得了些许空闲,想好好地静一静!杨大人跪安吧!”皇太后不紧不慢地吩咐道。

    “太后娘娘整日为国事操劳,还要多多保重凤体才是!微臣告退!”杨大人当即跪地请辞。

    “小安子!你去送一送杨大人!”皇太后双目紧闭,又吩咐道。

    安英躬身点头回应,和杨大人一起离开了石船坊。

    见远离了石船坊,安英屏退左右。一人亲自恭送杨大人。

    “多谢安大总管指教,要不然下官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呢!”杨大人感激地向安英致谢。

    “杨大人不必客气。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太后娘娘办事。”安英平静地回道。

    “安大总管,刚才您示意下官不要提自请处理张如厉法办日本奸细一案的事情,到底是为何?”杨大人接着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杨大人,本总管知道您想速速了结此事,心里才能石头落地。难道您没有听出太后的意思吗?”安英反问道。

    “安大总管所言甚是。下官愚钝,还请安大总管不吝赐教。”

    “本总管服侍太后多年,太后刚开始还对张如厉法办日本奸细一案问这问那,后来就只口不提。那就说明太后另有安排,至于如何安排,那就不是我等可以胡乱猜测的了!”安英一本正经地回道。

    “真是上意不可测啊!安大总管留步,下官告退!”杨大人向安英施礼辞行。

    安英回礼,看杨大人走远,重新返回石船坊……

    此时此刻,韩勇忠和曹振邦一宿未睡,早就在京城的街巷里游逛。见到一处卖早点的饭铺,二人的肚子早就呼噜个不停。

    “振邦老弟,这一晚上不合眼,肚子不觉都唱空城计了。要不咱们先垫一垫肚子,听一听这京城里的议论!”韩勇忠提议道。

    “也好!”曹振邦点点头回道。二人一同进了饭铺,要了两碗豆汁,一碟咸菜,还有几个馒头,便开始慢慢听周围人的议论。

    “你们今早看这《京闻时报》没有?那海城出大事了!”一个戴眼镜的瘦弱老头,向周围熟悉的几个食客说道。

    “老夫子,能出什么事?难道又是洋人要抢我们的路权了不成?”一个食客笑了笑反问道。

    “我说!那都是老黄历了!今天这案子的精彩程度,却也不亚于护路一事。”戴眼镜的那位老夫子,一本正经地回道。

    “哎呀!……那可了不得!”随即,其他几个食客感慨道。

    “老夫子,快给大伙念来听听!”又有食客说道。

    “你们听好了……”说着,那位老夫子开始摇头晃脑地念起了《京闻时报》。一时间,饭铺里鸦雀无声,每个食客都瞪大了眼睛,耐心地听着。甚至连端饭的伙计,都被分了神。当老夫子讲到精彩之处,那几位老食客都忍不住拍手叫好。直到听完,那几位老食客,仍然感到意犹未尽。七嘴八舌地继续开始议论。

    “海城的张如厉大都督,真是一条血性汉子!真给我们大清国长脸!”

    “那帮倭寇也太嚣张了,自从甲午一战以来,他们就没有正眼看过我们!张如厉大都督可是给我们出了一口恶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