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风天师南行记-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魁的父亲王英,确实不是一般人物。要想了解他的阴曹舅舅,还真得从他父亲母亲讲起。你不要急,听为师慢慢给你讲来。”师父清风说完,开始了他的讲述。

    王魁的父亲王英从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靠乡亲们的周济,才长大成人。虽无力上私塾学习,但当地的先生见他敏而好学,在闲暇时间教授他古文典籍,没有多久他就成了当地有名的读书人。

    “真是厉害,怪不得王魁的父亲后来成了腾云大学士。”辛云听到师父清风讲到此处,对王魁的父亲王英深表钦佩。

    王英虽然满腹经纶,但对科举做官,毫无兴趣,因为他看到百姓生活困苦,官僚横行霸道,觉得做官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直到有一日,他在山上碰见一位老者,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师父,那位老者不会是仙人吧?”辛云插话,打断了师父清风的讲述。

    “那位老者可比仙人还厉害。”师父清风感慨地对辛云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仰慕之情。

    “世间还有这样的人?”辛云追问道。

    “当然,此人是一位智者,他的名字叫鬼谷子。”师父清风慢慢说道。

    “原来是他老人家呀,那个苏秦和张仪,传说不都是他的高徒吗?”辛云从小听过爷爷讲过不少,诸如张仪三寸不烂之舌灭六国,和苏秦身挂六国相印的战国故事,里面总有一个神秘的老先生,正是师父清风提到的鬼谷子。

    “没错,传说鬼谷子行踪不定,知晓天下大势,凡遇到治世良才,才会现身人间。”师父清风慢慢说道。

    “师父,那王魁的父亲,就是鬼谷子老先生,寻找的治世良才?”辛云好奇地问道。

    “没错,这王魁的父亲就是鬼谷子老先生要寻找的,可以挽江山大厦将倾之人。”师父清风平静地说道。

    “师父,为何这样说?”辛云追问道。

    “无字天书上记载,当时大明朝国运日料衰微,要是再没有人来担起中兴重任,偌大一个大明朝即刻就会分崩离析。国运走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必须要有人站出来,振臂一挥,下猛药去沉珂,才能挽回局面。”师父清风继续说道。

    “可是师父,就是鬼谷子老爷子再看得上王魁的爹爹,但他早已看透了昏暗的官场,不会再走科举之路了,他还怎么挽大厦之于将倾。”辛云始终想知道,作为一名智者,如何能将一位才华横溢的治世大才劝动。

    “鬼谷子老先生当然有他的妙法。”师父清风笑着对辛云说道。

    “师父,您快说说老先生用了什么法子?”辛云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其实也没有什么,平常人要是看起来,就是一件特别不起眼的事情。鬼谷子老先生扮作一位果农,在一根一根地扶被大风刮得东倒西歪的果树苗子。恰好这一幕,被路过的王英看到。王英就问那位果农,您费这么大劲干吗?扶起来的树苗,多半也不会好了。何必白白浪费力气呢?”师父清风说到此处,停了一下。

    “师父,您快说嘛!那果农如何反驳王英?”辛云追问道。

    “那果农没有立即反驳王英,而是指了指另一块地里,东倒西歪,零星挂着几个果子的果院子,对王英平静地说道,我老头子看您也象一个读书人,但怎么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虽然我的果树遭遇了大风这样的不幸,可我还是不轻言放弃,想尽办法将吹歪的果树,一棵一颗地扶起来,需要固定的,我老头子也不会闲着,该做架子的做架子,反正最后都要把他们扶住了,这样慢慢坚持一段时间,等果树树苗子的根系再长大些,能够抵挡大风了,我就彻底可以放手了。我给您指的那块果园子,它的主人和我老头子的想法就不一样,他总觉得树都被刮成那样了,干脆就让它们自生自灭吧,您瞧一瞧,最后他的那果园子成了什么院子,他都不愿意来看了。王英接着好奇地问道,那是为何?老果农笑着说道,因为他原来看我扶树,总是对我冷嘲热讽,现在看到我的果园子,一派硕果累累的样子,他就再也不好意思来了。王英笑了笑对老果农问道,老人家,晚辈时长在纠结一个问题,今天请教一下您,您说现在朝纲不振,还要不要去踏上仕途……”师父清风说完,翻了一页天书。

    “师父,您赶紧地翻,那老果农怎么说?”辛云最关心的部分马上就要出来了,却被师父清风只提了多半截,心里那个着急。

    “那老果农当然不接他的话茬,只是朴实地一笑,慢慢对提问的王英说道,老头子我也是黄土快没顶的人了,要是我说,现在这朝纲就象我这些被风吹歪的果树苗子,你要不管不顾,不去扶它们一把,它们最终只定会长些歪瓜,但是只要你扶一扶,它还说不定好了呢!这位公子,大道理老头子我不懂,也不知道怎么替您分忧解难,我种了一辈子果树,也只能和您闲聊一些我的这些果树的事情了。王英听了老果农的话,心里感慨万千,感到非常惭愧,亏自己每日还自诩熟读圣贤书,连这样浅显的道理都没有想明白,还在时刻为自己瞻前顾后的那点事情,放弃堂堂七尺男儿的报国之志。”师父清风慢慢讲与辛云听。

    “师父,鬼谷子老先生提醒的真好!那王魁的父亲王英,由比改变了自己对做官一事的看法吗?”辛云问道。

    “没错,王英告别老果农之后,赶回家中,四处朝人借赴京赶考的盘缠,发誓要高中皇榜。”师父清风平静地说道。

    “那后来呢?”辛云又追问道……

    (本章完)

第224章 王英终平反 裴炎蒙贬(。com) 
“后来当地一位正直的乡绅,资助王英赴京赶考,他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高中当年的状元,可是由于他没有向吏部的主管官员送礼,所以只能被朝廷派到边远苦穷之地,做了一名小小的县令。”师父清风感慨地说道。

    “啊,如此说来,王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肯定情绪低落,做这么一个小小的县令,而且还是边远苦穷之地的父母小官,何时他的治国之策才能上达天听?”辛云听了师父的话,心里都替王英感到憋屈。

    “自古贵人多蒙难,一个人要是不经历磨砺,怎么可能面对更为艰难的时刻。王英的意志如铁,在那个边远苦穷之地做县令,兢兢业业,一做就是五年。经过他的治理,昔日这个荒蛮之地,逐渐富庶起来。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传送王英的功德。不久机会终于来了,王英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师父清风刚说到此处,辛云忍不住追问。

    “师父,肯定是朝廷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吧?”辛云问道。

    “不错,无字天书上记载,当年北方大旱,民心不稳,王英早在到任之时,就带领百姓整修了灌渠,所以当旱灾降临的时候,别的州县都只能等待朝廷的救济,而王英所在的县,有了之前的灌渠,展开互救,不但没有出现流民,还帮助了周围的县。”师父清风慢慢说道。

    “师父,莫非是这次王英立下了大功?”辛云追问道。

    “安抚百姓,这其实算是父母官的分内事,在朝中那帮奸佞之臣,三言两语就能将王英的功劳说成是皇恩浩荡的结果。所以仅仅凭这些安民之功,还不足以令王英脱颖而出。”师父清风心里明白,辛云把官场想得过于简单了,在他看来,立功就一定会受到奖赏提拔。

    “师父,难道王英另立了新功吗?”辛云向来最喜欢听人讲故事,尤其听到有转机的时候,更会一个劲地追问个不停。

    “那是当然,结果赶巧了。边界上的蒙古部落,听说边境上的几个县,都遭受了大旱,于是就一起联合起来,屡次兴兵犯境,想趁中原朝廷危急时刻,攻城略地,抢点东西之后,再和汉人皇帝谈判。他们如意算盘打得挺好,但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王英此时站了出来,力挽狂澜,带领本县和周围县的军民,奋力反抗,最终保卫了边疆的安宁。这下王英的功劳,可是名震天下,那些想打压他的守旧老臣,也没有了说辞,革新派的大臣,立即替王英出头,从此王英开始了他的升迁之路,没有过去里面,王英已经成了朝中重臣,革新派的骨干。又过了几年,他终于升任宰辅,力主革新。”清风捧着天书,继续讲述上面的记载。

    “真是苦尽甘来,大丈夫有为国为民之念,又可以大展宏图,挽大厦之于将倾,实在是令人钦佩。”辛云在一旁感慨道。

    “不错,大丈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