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朝原来是这样-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得周到的人,为了让李重进安心,特赐免死铁券,以表立场。

    李重进仍然不放心,因为他乃是周室近亲,郭威的外甥,而且有兵权。像他这样的人,岂不是新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吗?一道免死铁券,难道真能保全『性』命吗?显然,李重进更愿意拼死反击,而非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中。他拒绝朝廷的调令,待在自己的地盘,修缮城池,积极备战,并向南唐求援。南唐早已没实力与大宋抗衡,哪里敢出兵相助,一口回绝了李重进的请求。

    既然李重进造反已是事实,赵匡胤毫不客气了。

    建隆元年十月,石守信被委任为扬州行营都部署,辖王审琦、李处耘等将领,率领精锐禁军部队讨伐李重进。谋臣赵普向赵匡胤指出:“李重进凭恃长淮,缮修孤垒,外绝救援,内乏资粮,宜速取之。”赵匡胤听从赵普提议,下诏亲征,统领六军将士从开封出发,乘舟顺流而下,直扑扬州。

    皇帝亲征总能鼓舞士气,前线官兵更是奋勇作战,终于攻破扬州。李重进的结局与李筠类似,但更凄惨,在城陷时,他纵火自焚——不仅是他一个人,还包括他的家人,都在灼热的火焰下化为灰烬。

    李筠与李重进先后败亡,新兴的大宋政权顶住了考验,帝国局势暂得安定。可是,对深谋远虑的赵匡胤来说,危险无时无刻不存在。一批旧军阀倒下了,一批新军阀又兴起,皇帝的龙椅随时可能被踢翻。该怎么办呢?

第3章 鸟尽弓藏: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在担心什么呢?

    他没理由不担心。自五代以来,没有一个皇帝能长期稳坐龙椅,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仅仅中原就换了十几个皇帝,平均每个皇帝当不到四年,比现代美国总统任期还短。在这些皇帝中,不乏雄才伟略之人,比如后唐李存勖便是个英雄人物,可还是死于非命。谋杀、政变、叛『乱』交织为一幕幕血腥的政治史,对此,赵匡胤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一直在反思,那些死于非命的皇帝们,究竟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呢?

    一个人,无论他如何才华盖世,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夺取天下,他需要盟友与支持者。这一点,赵匡胤早就心里有数,自从他投军以来,便想方设法拉拢一批人,团结在他周围。他甚至采用拜把兄弟的方式,与九人结为生死弟兄,这九人分别是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杨光义、李继勋、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这十个拜把兄弟又称为“义社十兄弟”,其中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等人都参与了陈桥兵变,成为大宋帝国的开国功臣。除了义社十兄弟之外,赵匡胤在禁军中的亲信还包括慕容延钊、韩令坤、高怀德、赵彦徽、张令铎等人。

    没有殿前禁卫军的支持,赵匡胤就不可能当上天子。坐上龙椅后,赵匡胤把殿前禁卫军副都点检慕容延钊提拔为都点检,把另一支禁军侍卫军的一号人物李重进挤掉,换成韩令坤出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对于禁卫军在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赵匡胤比谁都清楚。他们的实力足以左右政局,甚至可以再度发动政变夺权。慕容延钊与韩令坤虽是宋太祖的亲信,但终究比不上结义兄弟亲。为了稳坐江山,赵匡胤对亲信也不能不防。

    建隆二年(961),鉴于李筠、李重进的叛『乱』都已镇压,国势初定,宋太祖赵匡胤开始着手削弱大将们的兵权。他罢免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之职,改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罢免韩令坤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之职,改任成德节度使。从此之后,殿前都点检一职不再设,而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则由结义兄弟石守信担任。

    此时殿前、侍卫两支禁卫军的重要头目如下: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殿前都虞侯赵匡义、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马步军都虞侯张令铎、马军都指挥使张光翰、步军都指挥使赵彦徽。

    在这些重要头目里,石守信与王审琦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赵匡义是亲兄弟,其他将领虽无结义,却也都是故交,情同兄弟。把禁军交给这帮兄弟,赵匡胤心里放心,只要禁军内部不动摇,其他人就难以窥视皇帝宝座。

    史书上说,宋太祖“器度豁如”,确实如此。他从军队低层干起,一直到成为皇帝,若没有宽广的胸襟,就不可让那么多人团结在他周围。甚至可以说,赵匡胤身上有着某种江湖义气,江湖义气最讲究兄弟之情,他对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是信得过的。

    但有一个人却不这样认为,这个人就是赵普。

    赵普是宋代名臣,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闻名于世,也是赵匡胤手下的重要谋士。大宋开国后,赵普升迁为右谏议大夫兼枢密直学士,后来又升为兵部侍郎兼枢密副使。

    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宋太祖赵匡胤对大宋帝国的未来忧心忡忡,便召赵普问道:“自唐末以来几十年时间里,帝王之家换了八个姓,混战不停,百姓流离失所,这原因何在呢?我想要平息这些混『乱』,使国家能长治久安,不知有何良策呢?”

    赵普答道:“陛下能想到这些事,真是天地人神之福。国家陷入混『乱』,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藩镇的权力太大,致使君弱臣强。若是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夺藩镇之权,控制其钱粮,收其精兵,把财政、军权控制在朝廷手里,天下从此安定矣。”

    宋太祖听完后,若有所思。

    赵普是话中有话,矛头直对准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其实自从石守信、王审琦分领侍卫、殿前禁军后,他们不仅是皇帝的结拜兄弟,也是开国元勋,战功赫赫,在平定二李之『乱』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禁军中的地位稳若泰山。在此之前,赵普就多次进言,劝宋太祖把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调离禁军,另授他职,可是赵匡胤并没有听进去。

    这次,赵普又旧话重提。皇帝不以为然地说:“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我最了解,他们必定不会背叛我的,你又何必『操』心这个呢?”

    赵普回答道:“臣也不担心他们造反。只是以我的观察,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没有统御之才,恐怕难以制服他们的部下。万一部下想造反,他们也会身不由己的。”

    这个回答太巧妙了。

    赵普果然老谋深算,甚至可以说老『奸』巨猾。

    劝谏皇帝是一门学问,说得太轻没效果,说得太过适得其反,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却又不能不说,这些都要有技巧。赵普这句话说,令皇帝赵匡胤如梦初醒,为什么呢?当年陈桥兵变时,赵匡胤不是以受部下挟持为幌子,“不得不”当皇帝吗?这是他篡权的遮羞布,赵普当然不能去揭这块遮羞布,不然就犯忌了。可是赵普很聪明,他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当年您是被禁军胁迫当了皇帝,倘若现今禁军将领用同样的手段胁迫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当皇帝呢?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保证他们的忠诚呢?

    这是语言的艺术。皇帝说兄弟们可信任,不会反叛,倘若赵普非得说他们会反叛,那不仅触怒皇帝,也会得罪石守信、王审琦这些大将,岂非吃不了兜着走吗?他拐弯抹角,既不得罪皇帝,也不得罪大将们,但他的话却如一把飞刀,刺向皇帝内心最脆弱的地方。赵匡胤要『毛』骨悚然了。

    经过几天内心的挣扎,赵匡胤终于铁了一条心,必须剥夺这些弟兄的兵权。怎么夺呢?以皇帝的权威,当然有很多方法。比如说刘邦的办法,兔死狗烹,把功臣一一剪除,一黑到底。这种手段太黑了,若能和平解决,不伤兄弟情面,那才是最好的办法。赵匡胤不愧是权谋大师,他搜肠刮肚,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这一天,赵匡胤在皇宫设宴,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高级将领。虽然现在有君臣之别,但兄弟情分尚在,喝起酒来,其乐融融。喝到酒酣时,赵匡胤吩咐左右退下,只留下他与座上嘉宾。

    就在这时,赵匡胤忽然长长叹了一口气。石守信等人一见,这怎么回事呢?便斗胆问道:“陛下为何叹气呢?”

    赵匡胤又“唉”了一声,然后说:“我若不是依靠在座诸位,今天岂能坐在天子的宝座上。可说实话,天子也不好当啊,还不如当个节度使快乐呢!我从早到晚,没有一刻能高枕无忧啊。”

    听到这话,石守信等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细问其故。

    此时赵匡胤装作半醉半醒的样子,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