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武宗在宣府(今天的河北宣化地区)营建了“镇国府”,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凡往来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将军钧帖行之。为了过足将军瘾,正德皇帝还为自己另外取了一个名字——朱寿。然后他又以皇帝的身份加封朱寿为“镇国公”,令兵部存档,户部发饷。国事朝政在明武宗看来俨然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他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了满足与快乐。擅于揣摩帝王心思的江彬领着正德皇帝出了紫禁城,一路向北,出边关,巡塞北。

    这种冒险之旅对于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朱厚照来说,颇有吸引力。可对于整个帝国来说,皇帝的所作所为往往牵动着整个权力系统的每一根神经。正德皇帝此行只带了江彬、钱宁以及心腹太监等百余名随从。为了这次远赴边塞,正德皇帝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文官们上疏劝他不要游幸的奏疏一概留中不予答复。明武宗带着他的“百人旅行团”换上便装,躲开官员的视线悄悄地上路了。

    明武宗离开京城半日,那些文官们才得到消息。内阁大学士梁储、蒋冕、『毛』纪随即驾车追赶,一口气追到沙河才撵上皇帝。这些文官进前轮番劝解,可他们的皇帝丝毫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地直奔居庸关而去。

    一意孤行的正德皇帝差一步就冲关成功,可就在关卡线上偏偏就撞上了巡关御史张钦。张钦根本不买皇帝的面子,仗剑守关死活不肯放行。张钦在此之前已经两次上疏劝说正德皇帝莫要出关游幸,可是上疏被留中不发。现在还敢立于居庸关前挡住皇帝前进的步伐,看来也是抱着赴死的决心。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三位内阁大学士也快马急鞭地赶到跟前。在三人的轮番劝说之下,正德皇帝只好怏怏而归。

    没有消停多长时间,朱厚照抓住张钦外出巡查的机会,再度闯关。没有了仗剑而立的张钦,明武宗和他的一帮拥趸轻松就越过了关卡。

    虽然避开了张钦,可正德皇帝还是心有忌惮。一路之上,他总是左顾右盼,频频向身旁的人发问:“御史安在?”由此可见,那个在关卡线上仗剑而立的张钦让明武宗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时过境迁,正德皇帝并没有回头再去找张钦的麻烦。在这次君臣对决中,张钦以一种决绝的姿态对抗皇命并取得胜利,看起来似乎不合常理,可仔细分析却并不难理解。

    正德皇帝巡边是顶着文官的一片反对之声,带着一帮死党偷偷『摸』『摸』溜出紫禁城的。朱厚照理屈在先,无法向天下臣民做出交代。按照帝国制度规定,皇帝出行必须昭告天下,同时要安排安排代行权力的亲王和重臣留置京师,处理朝政以安民心。正德皇帝从一开始就陷自己于被动状态,完全违背了游戏的规则。而那个站在边关线上的张钦就像一个执法严谨的裁判,面对犯规的皇帝亮出了红牌。如此以来,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皇帝,纵有皇权护体也难以通行。制定游戏规则的皇帝都不遵守规则,这就难怪张钦敢于仗剑挡驾了。

    在这次角逐中,张钦占尽各方优势。在正德皇帝一只脚已经迈出关时,张钦恰好出现在那里,此为天时;作为巡关御史的张钦,刚好能够掌控关门,此为地利;明武宗信马由缰,弃满朝文武于不顾,违背天意民心,反而使张钦挡驾名正言顺,得到文官集团的支持,这说明张钦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代表文官集团在与皇命对抗。这也是为什么等到事情过后,权力集团内部无人站出来参劾张钦违背圣命,此为人和。

    正德皇帝以手中的皇权去挑战帝王制度和封建制度,群臣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不惜以死抗争,武宗对抗的不仅仅是满朝大臣,更是对抗封建制度的纲常名教,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从表面看,群臣的胜利是封建制度的胜利,是封建纲常名教的胜利,正德皇帝的行为已经远远超越了皇帝规范制度,违背了纲常名教。那些文官们只是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而冲锋在前的封建卫道士而已。皇权虽然至高无上,但高高在上的皇权也有存在的基础,那就是所谓的纲常礼数。皇帝作为权力集团的一把手,敢于用自己的皇权去挑战纲常礼数,等于是在自毁根基。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正德皇帝完败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皇帝出关都有那么多的限制,朱厚照只好另辟蹊径。他决定拿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来做做文章,那就是“威武大将军朱寿”。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朱照厚还真过了一把“御驾亲征”的战争瘾。当时在我国北方地区,蒙古族鞑靼部小王子率五万余骑经常扰『乱』边疆。朱厚照决定自己亲自出马摆平对方。这样既可以满足自己对于战争的渴望,同时又可以借着出征之际,堂而皇之地来一次巡边之旅。

    这场仗打得一波三折,大大小小的战斗累积起来不下百余场,快赶上一场持久战了。蒙古大军一度将明武宗的军队分割包围,形势万分危急。正德皇帝亲率大军四处拚杀,展示了自己的武将才能。在战场上,他与普通士兵共吃同住,俨然就是一个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大将军。皇帝这种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激发了前线的将士们,最后居然真就把蒙古族大军打回老家去了。

    正德皇帝出师大捷,敲锣打鼓戴上大红花,文武百官在德胜门外列队相迎。帝国的“威武大将军朱寿”身着戎装,胯下一骑枣红『色』高头大马,身佩宝剑,耀武扬威地被簇拥在队伍中间。他趾高气扬地接受百官的祝贺,喝了大碗庆功酒后,兴奋之情自不待言。他要求那些前来迎接他的文武官员们不要称他为“皇上”,也不能自称“臣下”,要称呼他为“威武大将军”。

    正德皇帝通过各种形式来放大自己巡边的功绩,他把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武器装备陈列于宫门之前,以此来向官员们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他还专门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副银质的纪念勋章,然后他以皇帝的身份向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威武大将军朱寿”授勋。朱厚照虽然玩得不亦乐乎,但是那些文官们却拒绝向他表示祝贺。这一切让官员们哭笑不得,他们更愿意将眼前的这一切视为一场无聊的闹剧和游戏。正因为文官集团的不认可,史料记载在这里也是大事化小,用一组不起眼的数字一笔带过。明军亡52人、伤563人,杀敌16人。

第50章 帝国的荷尔蒙时代(4)() 
正德十四年(1519年)二月,明武宗有意前往山东、南北直隶一带继续游玩,此次动议再次遭到了文官们的阻拦。大大小小一百多名官员排着队上疏“谏南巡”,内阁一如既往地将他们所上奏疏留中不报。文官见上奏迟迟得不到回应,继续没完没了地劝谏。明武宗早就对文官们不满了,南巡之事又被他们抓住把柄喋喋不休。如果朝廷再不严惩,他这个堂堂一朝天子的颜面何存?正德皇帝盛怒之下举起皇权这把利剑斩向那些拿着奏疏准备与自己死磕到底的文官。

    朱厚照责令,凡是参加请愿的百余名官员在宫门外的广场上罚跪,限期定为五天。每天从早晨五点开始,到晚上结束。罚跪期满,正德皇帝还不解心头之恨,又追加了惩罚。惩罚的结果就是在午门外对官员实行廷杖,每人打五十杖。文官们的号哭之声,响彻殿宇。一通杖责下来,当场就打死十一名官员。

    为了谏阻正德皇帝此次南巡,帝国的文官集团付出了血的代价。不过这种惨痛代价在短时间之内,还是收到了效果。出了这么大一件事,死了那么多的官员,估计连朱厚照也觉得自己玩得过火了。他虽然在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中抡起廷杖打出了皇帝的威风,但并没有打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长期以来,明武宗这种不管不顾地玩法,使得君臣之间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朱照厚用自己的方式一次又一次挑战着皇帝应该遵循的制度底线。在那上下翻飞的『乱』杖之下,文臣们被打得皮开肉绽,丧命失魂。在血肉横飞之间,正德皇帝也尽失天下文人之心。

    正德皇帝很快就缓过劲来,机会也如期而至。因为这时候在帝国的南方地区发生了叛『乱』,这场叛『乱』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明武宗继续南巡找到了一个充分的借口,那就是平叛。叛『乱』之人是宁王朱宸濠。朱宸濠算是五世宁王,一世宁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

    一世宁王朱权的封地原来是在山西吕梁山大宁县一带,位居北方要塞,号称“带甲八万,革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