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宋-第17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开始举杯喝了起来。卓然四下看了看,玩笑道:“你不会真的只请了我一个人吧?”

    “满朝文武,能让我苏轼跟他推杯换盏聊天的人不多。仅有的几个要么不在身边,要么我不想连累人家。我知道我这个人不受待见,一个倒霉蛋,谁沾到谁倒霉。”

    “不过我知道你不在乎,而且家父跟你也是好友。家父临终前就说过,你是一个值得深交的人。而且他说你也是一个福将,让我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要与你多多来往,对我的未来前途命运都是有莫大帮助的。”

    卓然不禁愕然,心想苏轼的父亲莫非也是穿越过来的,连自己之前来之前在车上的想法居然也可以和他不谋而合,还真是了得的一个人,想到这里,之前有些替苏轼的惆怅,也消散了不少,不禁低笑两声,没有说话。

    “我不知道家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看法?但我相信他的眼光,我的才学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家父虽然早年不怎么用功,但是后来大器晚成,家父的眼光是不会错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所以我想家父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明天就要走了,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你又是个好酒之客,跟我一样。所以把你叫来咱们畅饮一番,聊聊天,说说话。”

    卓然一听,很是感慨。拱手说道:“多谢令尊大人如此抬爱。”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渐渐的聊到了正题上。一边喝酒一边说话,渐渐的也都有些有了些醉意,这话题也就敞开了。酒可以解忧,也可以让人变得大胆,没喝之前不敢说的话,喝了酒什么都敢说。

    卓然说着说着,就说道变法上去了。看来他对变法的牢骚还着实不少,他又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虽然新法在卓然眼中,根本不算什么恶事。但是在苏轼的眼中,却是祸国殃民的坏事,是不惜口舌加以批驳的恶事。言词也渐渐激烈起来,列出了新法种种的弊端,和种种祸害百姓的事实。

    卓然并不是嘴巴上直接的开口骂人,而是言词程序有理有据,很多都有事实依据的。这些事实皆来自于他在各地的朋友书信中所说的场景,也有他在地方为官时了解到的。更多的是他在登闻鼓院当院判的时候,接待各地上访的群众了解到的。

    到登闻鼓院来上访的鸣冤叫屈的这些人,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因为新法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所以来告御状。

    当然,登闻鼓院更多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象征。真正这些案子能够到皇帝手里的寥寥无几。除非是哪些大臣有心而为之,借着登闻鼓闻这个渠道,借着百姓的口来想让皇帝知道一些事实。才会把这些东西传递到皇帝那去的。

    卓然没有跟着他发牢骚,他也知道苏轼根本不需要一个跟着他发牢骚的人。他只需要一个听众,他有太多的心里话想说,又不可能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自言自语,那他没有感觉了。必须找一个听众,而这个听众又要是信得过的。

    因为他的很多话是针对朝政,是针对皇上鼎力支持的新法的。甚至在文字狱十分昌盛的古代,即便是文坛很昌盛的宋朝,也是免不了的要招来祸事的。

    苏轼是当代文豪,又在朝堂为官多年,如何不知道祸从口出的浅显的道理。因此这才只叫了卓然一个人听他发牢骚。他知道卓然不会出卖他,是他父亲临终前再三叮嘱,说可以深交信得过的人。

    一坛酒喝去了大半,卓然没有劝解。卓然知道,自己任何的劝解都只会分生两个人的关系,因为他已经听出,苏轼在心头对新法刻骨铭心的厌恶。这种厌恶并不是针对王安石,而是针对变法本身。更准确的说,不是变法的制度设计,而是变法的实施结果。

    有些人初衷是好的,可是效果实施并不如人意。甚至相反,会招来别人的厌恶,即便是他的初衷是好的。即便这个人也是好的,现在苏轼就这样。

    当他们把一坛酒喝去了大半,卓然眼见苏轼都有些醉眼迷离了。卓然听他牢骚发的差不多了,颠来倒去已经开始重复,于是开始想该如何劝解他,让他知道自己心头的想法,让他知道此行可能面临的可怕后果。

    卓然还没想好如何开口,苏轼终于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唠唠叨叨,终于停了下来。眯着一双醉眼瞧着卓然说道:“我废话连篇,说了半天了,也该你说说。我知道你不想掺和新党和旧党之间的这些纷争,甚至也从来没听过你任何只言片语对新法的评价。”

    “我今天也不指望你对新法跟我一样臭骂一通,要不咱们就说说别的吧。说说兄弟情义,说说山水田园,江湖趣事心胸开阔些。不至于晚上做梦还梦到满腹牢骚。”

    卓然便微微点点头,说道:“我还真有些想法想跟你说说。”

    “你说临别赠言,让我好好干。不辜负官家的器重,不辜负湖州百姓期待,这些话都不用说了。不过我也知道你不会这么虚情假意说这些的。你听了我半天,现在才开口的话,一定是金玉良言。我会认真听,定牢牢的记在心中。”

    卓然笑了笑说:“也算不得是什么金玉良言,只不过是一个建议。”

    “你说,我洗耳恭听。”

    “你这次到湖州去,一定会到任之后,上奏谢恩,感谢皇上对你的器重。对吧。”

    “那是当然,任何官员到任都要做的,这是惯例。不过你让我不做这件事吗?”

    卓然瞧着他说道:“如果我说是,你会答应吗?”

第1599章 彩霞满天() 
苏轼摇头说:“不行。虽然我的确对这次外调为官心怀不满,满腹牢骚。我觉得是皇上认为我在朝堂说的牢骚话太多,针对新政做了太多的抨击,对新法推行不力。所以把我远远的弄到湖州去,在太湖边去钓鱼去,让我少在朝堂说一些不中听的话。这我都明白。”

    “可是我也不能因为如此而失掉了礼节,该表达谢意的还是要表达的。虽然我并不认为这件事值得我谢礼。可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只能如此了。”

    卓然点头说:“没错,正是如此。我相信你不会答应,所以我的建议不是说不让你写感谢皇上的这份奏折。而是要求一点,请你务必做到。因为这件事可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苏轼愣了一下,说道:“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啥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这又是什么典故?”

    卓然突然想起,这是一个阿拉伯的寓言。在宋朝的时候,这个寓言还没有流传到大宋来,甚至还可能没有出现。所以这一则寓言当然不会被苏轼这个大文豪所知道了。

    于是便笑了笑说:“这是我在一本江湖野史上看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商人,他有一匹老骆驼,任劳任怨。主人不管装多重的货物到它身上,它都毫无怨言的拖着,即便累得半死。这让主人很好奇,因为这是一匹老骆驼,它在身上加了这么多的货物,即便是年轻力壮的骆驼,也难以拖动的。”

    “这老骆驼却咬牙坚持下来了。于是这商人就想知道这老骆驼到底能驼多少东西?便不停的往它身上加货物。加到最后,他感觉这老骆驼已经坚持不住了,摇摇晃晃要垮了。但是他还是想往上加。”

    “他最后往骆驼身上放了一根稻草。而正是这个稻草,使得已经驼的货物到了极限的老骆驼轰然倒下,再也爬不起来了。这就是这一则寓言故事的意思。”

    苏轼顿时傻眼了,目光甚至有些呆滞。

    半晌才沉重的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你这个寓言很有意思。说的就是我们,我就是那个不堪负重的骆驼。不对,不能这么比喻,应该说这头老骆驼是官家。”

    “官家不断的被我的言词搅得不胜其烦,我对新法的抨击的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的批评,就像压在官家身上的逐渐增加的货物。现如今官家耳中听到对他所全力支持的心法的抨击,已经多得到了即将让他崩溃的程度。”

    “就像那老骆驼身上不断被商人压下压上的货物,已经到了两腿颤栗,无法坚持的地步了。如果我这封书信中再加上抨击新法的一番牢骚的话,就像那商人放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骆驼倒下了。”

    “官家则不会倒下,他会爆发,会龙颜大怒。他一直在忍,忍到了最后关头我还给他再来这么一下子,他就不想再忍了,就会出手对付我。那时我的倒霉日子就来了,你想提醒我的是这个,对吗?”

    卓然甚至于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