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宋-第1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天之后,卓然与婵娟公主举行了婚礼,大宴宾客。太皇太后和宋神宗都题写了匾额送来庆贺,满朝文武当然都来恭贺。包括宰相王安石。

    这下子卓然府上就热闹了。两个公主,另外还有一个是当朝最有名望的大臣包青天的女儿。天仙儿也是身份极其尊崇的人,天池宗的长老。

    四位妻子都与卓然拜过天地,以妻子的身份相待。但不管怎么样,总得排个座次,下人们好称呼。结果争论了半天,最终还是明懿公主拿了主意,因为她跟婵娟公主两个人都是公主,一个是辽朝的,一个是宋朝的,没办法谁更厉害。

    所以她们两个就按照年龄来排序了。明懿公主年龄稍大一些,所以排位大夫人。而婵娟公主为二夫人。天仙儿和云燕两人的年纪,天仙儿要大一些,所以排了三夫人。云燕四夫人。

    这样一排,大家也就没有意见了。就按照这个位置来安排座次,卓家的这种人事安排,消息传到了宫里。原本对这件事就耿耿于怀的太皇太后也就松了口气。再怎么着她的女儿也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虽然都是以妻的身份,相互姐妹相称。但总是以自己的女儿为尊,这就可以了。

    婵娟公主过门不久,卓然就收到了辽道宗派来的使臣送来的礼物。同时送给他一封密信,是撒格芝给他的,说太医诊断,撒格芝怀的很可能是个男孩。卓然心下很高兴。

    回来几个月之后,天仙儿怀上了。而其他三个却还没动静,一家人自然是很高兴。

    在卓然迎娶婵娟公主前来恭贺的宾客中,居然有一位老相熟,他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跟卓然曾经在黄州县共事,卓然那时候是杨二郎。苏轼怀疑他跟卓然有什么关系,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此刻两人相见,原本就是同僚,自然是说不完的话。

    随后卓然得知苏轼已经从黄州县调到了京城,现在是登闻鼓院的院判。

    登闻鼓是宋朝是设置的一个直接向皇上告御状的途径。百姓如果希望能向皇上亲自告状的话,便会有人来收他的状纸,直接面呈皇上御批。

    当然,这种登闻鼓在绝大多数朝代都只是一种象征,不允许百姓胡乱敲鼓的,连靠近那面鼓都不可能,直接就被勒令当地官府去告状去了。

    但是到宋朝不一样,宋朝很多皇帝还是喜欢通过登闻鼓来直接了解民意,所以百姓觉得他的事情十分重大,关系到国计民生,便可敲登闻鼓。

    由登闻鼓院接受状纸,审查之后觉得的确应该面呈皇上,就会送到皇上那里。

    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信访办了,每天都能接到不少到登闻鼓院来递交状子的人。登闻鼓倒不一定要亲自去敲那个鼓,把状纸递上来就行了。所以他很忙,但是卓然的大婚他是当然要参加的。

    卓然把他安排在了贵宾的席位上,但是苏轼却说他不喝酒了,回去处理事。但是他把卓然扯到一边,说道:“卓兄,实际上我是来求援的。我那儿有不少案子很是棘手,而且涉及到刑事犯罪。想让他们到提刑院去递状纸,人家不干,说要告御状,就送到我这来了。”

    “可是我哪会破案呀。好说歹说总不行,又不能直接驳回,那样百姓就绝望了。在他们看来告御状是要掉脑袋的,因此敢告御状的人,案子多半都是的确有冤屈或者隐情的。可偏偏我没本事查清楚,所以希望你能帮我一把。”

    卓然当及答应,说道:“没问题,明天我就到你登闻鼓院来。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那倒也不急。你刚成亲,怎么着都得有个新婚燕尔。”

    卓然笑了,说道:“咱们俩是同僚,我也就不拦着你。实际上婵娟早就是我的夫人了,所以也谈不上新婚燕尔之说,只是补个仪式罢了。”

    “我们可以逍遥自在过日子。可是那些告御状的只怕是度日如年,天天盼能够有人给他们的案子一个说法。这种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所以咱们不能再拖。”

    苏轼乐呵呵说了:“实际上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这话我不好自己开口。”

    第二天卓然径直来到了登闻鼓院。苏轼亲自到门口迎接,把他迎接到了自己的签押房。拿出一叠状子对他说道:“这些都是涉及到刑案的,而且其中有几件就是京城的。状告的是王安石,你说我该怎么办?”

    卓然一听这话,不由心头咯噔一下。微微皱了皱眉说:“你不是告诉我跟刑事案件有关吗?怎么又扯到王安石去了?”

    苏轼笑笑,狡黠的说道:“我不这么说,你会巴巴的跑来帮我吗?——我真需要你帮忙,我看不惯王安石的变法,我觉得真的是祸国殃民。”

    “所以我希望你能帮我劝劝他。我知道你跟他是老搭档,在川蜀一起干了很长时间,他也对你非常信任。或许只有你说的话他才听得进去,我们说的听不进去。而我们直接上书给皇上,皇上压根就不理睬,这样会出大问题的。”

    卓然说道:“朝廷中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不少,包括以前他的好朋友司马光。两人现在几乎都成了仇敌了,怎么你也来插一脚?”

    苏轼其实算不上反对派,对其中的一些举措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在那个时候宋神宗绝对信任王安石,但凡说变法不好的,即便不是坚决反对,而是加以修订改正的意见他都听不进去,通通视为反对派。

    要么辞职,要么赶出京城。为此一大帮敢于直言的官官吏都被外放了。从而给王安石的变法扫清了道路,都以强硬推行。而现在苏轼又想来当这个说客,卓然真不愿意目睹他这样。

    因为在后来苏轼因为反对变法,很长时间被边缘化,送到地方当官去了。所以卓然想试试,看看自己能不能力挽狂澜。但是苏轼的表现让卓然知道他无能为力,没办法改变历史。

第1336章 皇帝的怒意() 
苏轼说道:“未敢忘国忧,虽然我这官不大,但是我不能看见有人祸害整个朝野,祸害黎民百姓。那否则读书又有何用?你这提刑官缉拿罪犯,为民申冤,你的用意不也就在于此吗?”

    卓然说道:“好吧,你既然都使了阴谋诡计把我骗来。那好,你让我怎么帮你?”

    “你去找宋神宗,把我的意见原原本本跟他说。记住,一个字都不能落,我都写好了奏折,但我没有交上去。因为我知道我交上去官家绝对不会看。不需要用你的口吻去说,你只需要把我的奏折亲自交给他。”

    “你递交他才能慎重,才会看我的奏折,否则他甚至看都不会看。因为他知道我反对变法。现在所有反对变法,哪怕对变法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的他都一律不看。

    “但是你不一样,目前你还没有对变法表示反对。而且你一直得到官家的重视,所以他一定会看你交上去的东西的。我把名字写到了最后,他看完之后才会知道是我写的。这样他即使生气也能够把内容看完,这就达到目的了。”

    卓然说道:“你知道这样的结果吗?你知道官家生气又会怎么样吗?”

    苏轼苦笑,耸耸肩说道:“我已经顾不到了。我说位卑未敢忘国忧,大不了把我贬官,甚至罢职也没关系。只要能够为百姓呼吁,能够废除恶法,恢复祖宗之法,我受一点委屈算不了什么的。”

    卓然心头苦笑。原来在苏轼他们眼中,王安石在祸国殃民,他的变法是鱼肉百姓的恶法。

    卓然说道:“很好,既然苏兄有这样一份忧国忧民之心,那我帮你呈上去就是了。不过我有些奇怪,你既然对王安石的变法有这么大意见,你亲自找王安石聊过吗?”

    苏轼摇头,说:“我没有,我怕跟他吵起来,那样反而适得其反。因为我知道他的为人,要是能说的动,司马光就不会跟他闹翻。我知道司马光这个人,很厚道,绝对不是会跟人翻脸成仇的人。而他都能跟王安石闹翻,他们还是好朋友,这就说明王安石有多犟。”

    “司马光跟王安石私下里只怕没少为变法的事讨论,都没能说动他,我苏轼又有什么用。我想把我的想法告诉官家。”

    “如果他能听进去一言半语,别说废除这恶法了,哪怕修改其中的一两条,能够对百姓的伤害少一些,就算达到目的了。”

    卓然拍了拍他肩膀,说道:“你可真是用心良苦。好吧,我正要见皇上,禀报我这些日子的动向,正好把东西带去。”

    苏轼赶紧把奏折交给卓然,又叮嘱他说:“你交上去之前千万别说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