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周千风-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起大哥哥,小寻顿时容光焕发,小脸昂起老高:“大哥哥最是厉害,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什么都难不住他,连先生都难不住他!”

    她一连用三个“什么”,立刻让斗笠女子来了兴趣,原本只以为是个稍微聪明些的家伙罢了,没想到在这丫头口中居然比她那先生还厉害,想到这里,她竟莫名其妙生出些好奇之心,真想去见见。

    “那你那位大哥哥在哪里?”

    小寻面色一黯:“大哥哥几个月前就去南方了,全都是为了我,先生比他去的还晚些,前几天就回来了,他还没回来。”

    见她眼圈红红,斗笠女子不禁打趣:“你刚说你大哥哥如何厉害,现在又担心他,他要是真厉害,还需要人担心吗?”

    小寻摇头:“不一样的,我大哥哥就是因为太厉害了,什么公子王孙,什么公主郡主,全都被他欺负过,所以树敌很多,他们在帝都拿他没办法,但去了外面”

    斗笠女子莞尔:“这么说,你大哥哥竟然是个惹祸精?”

    小寻顿时恼了,站起来道:“荀姐姐,你要是再这么损大哥哥,我就不和你玩了!”

    斗笠女子不想这小丫头如此天真憨直,说话太过孩子气,当然,小寻也确实只是个孩子。

    她连忙道歉,修复两人友谊,小寻眨眼间就忘了之前的不快,又与之聊了起来。

    忽见小寻面上红了红,略显戒备地说:“荀姐姐,我们先说好,无论大哥哥怎样厉害,你都不能把他带走,不然我就不带你去了。”

    “这样啊,难道以前有人要带走他吗?”

    说起这事小寻就来气,小嘴一鼓:“有啊,那女人是先生请来给我看病的,考了大哥哥几个问题,竟然要带他走!什么人啊,不就是长得好看点嘛!”

    斗笠怪人抿嘴一笑,没想到这小丫头心里还有自己的小算盘,当下只是大含深意地哦了一声。

    小寻毕竟年幼,也未察觉异样,两个人又说了许久,直到申时都过了大半,一桌上已满是狼藉。有人看到这二人言笑不断,还以为是一对姐妹,但其实她们相识不过半天。

    此季北地正值隆冬,申时一过天色便暗了下来,原本小寻是要带这位荀姐姐去先生家里,但此时窗外忽然一阵锣鼓喧响,有人高声嚷了几句,小丫头听过后面色大喜,拖着拽着斗笠女子一起,穿过层层小巷径直往南城而去。

第31章 听书惊闻() 
明月点灯,华辉初上,帝都最热闹的西城总算休息了,南城边上却渐渐热闹起来。

    酒楼茶肆,章台戏馆,曲苑高台,只消看到这些,你便知这里为何热闹,白日里来到帝都的商旅行伍,此刻大多集中到此,享那***娱。

    今晚的天色大不如前,乌云遮天不说,黄昏前还下起了阵阵寒雨,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人们的兴致,灯火摇曳,香云阵阵,鼓声隆隆,无论是从外地赶来的劳顿车马还是城内的酒肆章台,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气。

    小寻拉着斗笠女子一路走,很快已步行到城中鲤鱼桥处。

    这鲤鱼桥,说起来也是南城有名的看点,桥下流水引自城外的护城河,据说与太液池同源。桥身是石砌的完美拱形,取“鲤鱼跃龙门”的典故,意喻过了此桥,便离天子更进了一步,等若越了龙门。

    桥东有条青石小路,路面上青石光滑如镜,幽幽泛着冷光,不知被多少只脚踩过。深冬之夜,雨水淋过的路面上已开始结冰,冰面上新塌的脚印一排排向前延伸过去,终点是却是个帝都人人熟悉的好去处——惊堂苑,亦是小寻此行的终点。

    惊堂苑是帝都三大说书道场之一,而说书,其实就是讲故事,是时下人们最热衷的休闲之一。小寻她们在七品楼时,听到的锣鼓喧天正是书苑开讲的吆喝声,目的当然是拉拢更多的客人。

    千万别小看说书一行,书说的好,甚至会被皇帝请到宫中,并赐予称号:御书官。

    这不奇怪,皇帝的主要工作就是生儿育女,其他时间,只能用丝竹和说书来调节。

    才达前门不久,小寻两人就听见里面传出震山震海般的喝彩声,进里一看,小寻顿时跺脚:“都怪我贪酒,早该来了,今晚竟是他在开说!”

    小寻口中的“他”,在南城算是大大的有名,人称“铁嘴李兴”!

    他铁嘴的称号在帝都几乎无人不晓,据说还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御书官,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得罪皇帝,被赶了出来。

    此刻并不宽敞的大堂内已挤上了百来人,仍然有人不断往里挤,但大家全都是一副大气不敢出的样子,眼睛直勾勾盯着台上那片大幕,生怕落下了台上的好段子。

    “啪!”惊堂木响,全场更静了。

    一片寂静中,仿佛从极远的地方传来一声马鸣,不及众人细细分辨,忽地又有数十匹骏马齐声嘶鸣!

    只这一手,已让全场爆发喝彩声,但这还只是开场口技,意在先声夺人,场中很快又安静下来。

    年幼的孩童纷纷伸直了脖子四处观望,却哪里能见到马儿?只有老观众才明白这是段子的起技。

    马鸣之后,蹄声渐近,只闻数十骑纷纷停马,丝毫不乱。

    好个李兴!这一连串的口技衔接无暇,如临其境,直让所有人暗暗叫绝,连喝彩都忘了。

    斗笠女子看了看小寻,顿时满面无奈,这小丫头似乎把自己给忘了,只管竖着耳朵听戏。

    接下来的才是正文,名为三兄弟传奇,这段子讲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如今在帝国两都都有流传,尽管许多人对故事耳熟能详了,却仍然目不转睛盯着台上的淡黄色大幕,百来人的气息完全跟着台上的声音走,场面壮观之至。

    时间沉浮,斗转星移,众人似乎回到宋时诸强林立的时代,有英雄把盏,笑谈古今未来;有美人煮酒,红颜谁言薄命?有青锋三尺,杀人盈野,千里不留行;有赤子千万,流血漂橹,铁蹄碎河山。

    人们无法想象,这样波澜壮阔的场面,竟然只是由一张嘴造成,只有极少数人微微皱眉,听出了其中的不谐之音。

    事实上,两宋积弱,一直为世人诟病,但在李兴嘴中,两宋时代并非只有一个主导,而是宋夏辽金元连番上演,成了一个五国共鸣的盛世。这在当世一些人眼里,几乎就是叛逆之言,当然,在这片小小的书苑里,这一小部分人的想法,没有机会说出。

    “啪、啪、啪!”

    醒堂木连响三声,唤醒了下面仍是如痴如醉沉浸在故事里的人们。一场书足足说了一个多时辰,惊堂苑外冬雨早停,众人犹不自足。

    雨后的冬夜冷静生僻,不见丝毫生气,但苑内一百多号人拥挤在并不宽敞的大堂里,竟然无人敢出口大气,醒堂木敲醒了众人,却无法敲断人们已经飞到北宋的思絮。

    对在场的人们而言,这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

    故事人人熟知,段子天天在讲,但不同的嘴里说出的效果迥然不同,这也难怪,道听途说,如何跟身临其境相比?

    久久没有呼声,台上两边的小厮似乎早有预料,吆喝了两嗓子后,端着盘子就开始四处求赏,而观众们这才彻底醒悟过来,目光从迷醉转向惊叹,从惊叹转为敬佩,最终化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

    深夜寂寂,这海啸般的喝彩声几乎在瞬间就传遍南城的每一个角落,有人在睡梦中惊醒,大骂说书道场里的人全是疯子。

    大堂里的众人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一个个满怀期待,只想看一眼台幕后面的大师。

    台幕缓缓拉开,露出一张木桌和一些简单的道具,一名蓝衫儒士落落而立。

    “果然是铁嘴李兴!”下面有曾看过李兴表演的人立即兴奋地喊道。

    只见那李兴一派儒士风度,却满面沧桑,看着下面那无数炽热的眼神,只是从容一笑。

    “诸位,段子我讲完了,可否容李某再讲些新鲜事?”

    下面早有人喊:“李大师何出此言,只要您愿意讲,大伙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听啊!”

    其余人还在回味,哪能就此罢休?纷纷出言赞成。

    李兴洒然一笑,道:“新故事可是要得罪不少人的,不过我李兴连皇上都得罪过了,也不怕多加些人。”说罢他从桌上抄起纸扇,只管朗朗说来。

    “话说本朝初立,那可是内忧外患、百废待举,然太祖皇帝,外驱元虏,内立法度,三年免税赋,五年兴长渠,七年复山河,十年望洋叹,何其壮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