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吹灯全-第5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耸听,我看咱们谁也别想再从棺材山里爬出去重见天日了。”言下颇有绝望之意。
我听他这么说,更是心头冒火:“孙九爷在北京的时候口口声声说是上了我们的贼船,结果到头来是我们上了你的贼船,而且现在想下都难了。”不过我可不打算和观山太保陪葬,又想:“我非把《观山盗骨图》给顺回去不可,不把这张破画糊到我们家窗户上,就难解我心头之恨。”我脑中打着外念头,嘴里却告诉孙九爷说:“咱们就走这瞧吧,现在还不到寻思退路的时候,先找到地仙封师古才是当务之急。可也怪了……偌大个棺材山里,怎么连一个当年进入地仙村的人都没见到?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啊。”
Shirley杨说:“既然祖先堂和封宅之宝《观山盗骨图》都在楼中,这座楼必定是个极重要的所在,咱们再仔细找找,要留意楼中是否有夹层和暗阁子。”
这层楼中器物藏书众多,一是哪里看得过来,只得走马观花般的一排排搜寻,到了纵深之处,就见后壁之上另挂着四幅古画。Shirley杨借着灯光看了看,喜道:“像是棺材山里的详细地形图。”
孙九爷抢上前详细的辨认,指着上手第一画卷中的字迹念道:“《棺山相宅图》……这是封师古的亲笔真迹。”
我也凑过去细看,只见头一张画卷中,描绘的正是深藏地底的棺材山,四周是棺材板一样的绝壁围绕,地形狭长;棺中起伏的丘壑,则酷似一具无头尸体,整座地仙村依着山势而建,村中房舍宅院分布得很有规律,暗合九宫八卦之形。
画中精描细绘,各栋房屋的建筑特征巨细皆备。从这幅《观山相宅图》来看,我们进山的那条暗道入口,正是位于“无头尸体”的左肩处,经过了炮神庙,又沿街进入封家老宅的后院,至此已是到达了尸形山的心窝所在。
在无首尸形的丘壑尽头,绘有一座紧紧封闭的悬山顶大石门,其风骨近似于规模宏伟的乌羊王地宫,与地仙村整体风格迥然不同,应该是山中先民遗留下来的古迹。孙九爷说:“当年封师古可能就是通过那座石门进入棺材山,咱们走的暗道是后来才开通的。”
我点了点头,又去看第二幅画,一看却是一怔,竟与第一副画卷极为相似,但却不是地仙村,而是位于村庄地下的大片古墓群,几乎囊括了全部的墓室墓道,层叠交错,历历在目,规模格局与上边的宅院相当。
我说:“这两张画是阴阳二宅的图谱,会中所绘与咱们所见相同,并无出人意料之处,在纳闷认识不知道封师古究竟躲在了哪里。”Shirley杨说:“你们看尸形山的肚腹上是些什么?”
我和孙九爷忙按着Shirley杨所说的位置看去,棺材山里仰卧的巨人尸骸,仅具其形并非真是死尸,只不过是轮廓起伏及其酷似尸体。在尸形山的腹部,绘着一道伤口般的裂痕,就好像棺中这具尸体,生前是被人以利刃所杀,刀痕犹在,天地造化之奇,令人难以思量。
我看不出其中奥妙,只好再看第三幅画卷。这幅画却不是什么阴阳二宅的图形了,描绘的是一处狭窄的深壑,地势陡峭险恶,土层中露出不少古怪的青铜祭器,另有许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正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壁上蜿蜒的鸟道经过,往地底最深处行走。进山的人见首不见尾,而且画中人物各个神态怪异,男女老少皆有,上边注着“秉烛夜行图”五字,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神秘气息。
Shirley杨说:“这大概是随封师古在山中建造阴阳宅的那些人。《秉烛夜行图》里描绘的深壑,会不会正是尸形山腹部的裂谷?”
我说:“八九不离十了,看来封师古这个地主老头子,发动起群众来还是有一套的。但那些人走到尸形山的肚子里去做什么?真要去求个长生不死,还是另有所图?”说到这,我猛然想起一事,“对了,你们看山中这条深谷,岂不正是通往尸形山的丹田?”又念及这些画卷中的内容都有关联,说不订最后一张画中会藏有更重要的信息,当下就迫不及待地去看。
但最后一副画卷中,与前几幅描绘的场面截然不同,我看来却觉得十分眼熟:“这个……好像是咱们最初去过的那座古墓,被观山太保盗空了的乌羊王陵秦。”
孙教授点头道:“的确是乌羊王古墓,不过当时还没有被盗空,画中所绘,应当是封师古在地宫中盗墓开馆时的情形……画卷上有字写得明白,这是……《棺山遇仙图》。”
当年封师古违背祖训,盗掘了棺材山里最大的一座古墓,回来后性情大变,对在墓中的遭遇讳莫如深,只是称自己要成大道,以地仙自居,并用妖言蛊惑众人。包括日后他建造地仙村,要度尸炼药成仙的种种事端,都是从此而起。不仅是我和Shirley杨觉得好奇,孙九爷更是苦苦猜测了一辈子,此时乍见《棺山遇仙图》,激动之情实难自已,说话的声音都颤抖了。
我劝孙九爷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只是封师古的自画像并非是地仙真身,还不是激动的时候。这是我们三人定睛细看,虽然先前做过种种猜想,可等真正看清楚《棺山遇仙图》中描绘的情形,还是惊得险些将下巴掉在地上。
第四十五章 奇遇
   封师古发现在乌羊王的黄金头颅上,阴刻着一副古老的风水地图,另外从棺椁中盗发出的龟甲、玉璧、铜器等物,也都有着许多教人难以理解的神秘铭文。这些明器中,隐藏着棺材峡里不为人知的秘密。
原来在巫山棺材峡的地底,自古就有两块地中有山的风水宝穴。一处酷似头颅,另一处则是个无盖石棺的形状,棺中有山丘形如无头尸体,山中有黑泉,漆黑腐臭,近似尸血,人莫敢近。
棺材峡外表的风水形势可以归结为“山高水窄,群龙无首”。山中洞窟交错,使得龙脉混乱缥缈,故此有许多古迹都是镇风守水的奇异格局,各条龙脉的核心就是那尸头、尸棺两穴。古代巫风盛行,最初尸形山为盘古脉,是祭飨死灵巫神的禁地,四周峭壁的岩隙里藏纳悬棺,地底则埋有各种铜玉古物,以及无数称为尸器的小石棺。
那些小巧的石头棺材里面,全都装纳着殉祭者的器官,大多是从奴隶、俘虏一类社会地位底下的人身上获得,将它们埋在地底吸纳山川的极阴之气。一旦藏得年代久了,那些心肝脾肾一类的器官,就会逐渐萎缩石化,其中有借得阴气者,就会浮现出人面五官,甚至身形手足俱全,可以成为活丹,但概率很小,万中无一。又因为山里埋藏尸器之多难以估量,所以后世也有棺材山之称。
这种神秘的风俗,主要受巫楚文明和古蜀文化的影响,在有贵族下葬时,就会从棺材山里挖出深藏过千年的成形尸器,当做丹珠装入死者口中,可以保持尸首英爽之姿不散。
由于乌羊王下葬的时候,是有身无首,所以陪葬的尸器,就藏在了他的腹中,观山太保盗墓开椁时,那枚活丹已同僵尸化为一体。封师古遍阅古籍,知道世上有尸仙之说,他认为石椁中的乌羊王,既不是活人,也不是死人,而是尸身脱化而成仙的真仙,吃它一口肉,足可以胜过服食几株万年何首乌,于是便有了非分之想。
封师古将装在铜釜中的乌羊王尸体烧炼化丹,但似乎不怎么管用。他也是鬼迷了心窍,绝不肯就此罢休,料来山中所藏的其余小棺材里,还会有尸器化成的尸仙,便又带人去找棺材山,反复相夺形势地脉,才知这混沌初分时便已存在的盘古脉,在风水一道中,名副其实就是一条被群龙围绕的尸脉。
但是在几千年前,古时巫者为了求取活丹,在山里边挖了埋、埋了挖,早就把这地脉挖断了,而另外那处乌羊王埋骨的人头形山洞,也在观山太保盗墓之时,被挖破的龙气,一前一后两处风水奇绝的地脉此时都已废了。
封师古自恃有鬼神难测之术,打算把棺材山造成让他度炼成仙的阴宅,就使出惑众的手段,自称地仙祖师,扬言在古墓中窥得天机,并告诉众人世间即将有刀兵大劫,山中有个胜似世外桃源的神仙洞府,可以避祸,谁要不信谁就是身上还有恶业未消,要继续留在世上遭难偿还。
但是观山封家威望很重,再者世道衰败之兆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有许多人都信他,举家举族地跟着地仙进山,兴师动众地造了阴阳两层的地仙村。这种格局取自风水古法,乃阴阳混元之意,专用来恢复地脉龙气。
同时封师古也带着亲信,秘密在山里发觉尸器,几乎翻遍了地底全部的小棺材,历时多年终于挖出了一具栩栩如生的尸仙,并将挖开的沟壑造为阴
宅,以做度炼成仙之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