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宜昌鬼事3大宗师-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南边,等待着那一天到来。
  北平的八臂哪咤,就在道衍所站的脚下,当年徐达拿着刘基的图样,在北平经营多年,终于建立了这个八臂哪咤的布局,当初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风水,对抗北方元朝残余的武装。
  明帝国一南一北,南边应天是龙盘虎踞,北边北平是八臂哪咤,辅佐帝国的千秋基业,这刘基一厢情愿的设想,却是道衍翻盘的机会。
  朵颜三卫已经归附燕王。南边的太祖圣上归西的日期临近。道衍需要开始打算拿到八臂哪咤的布局图,这张图,道衍知道在哪里,而且他势在必得。八臂哪咤的布局,就在徐达的女儿,朱棣的妻子,徐王妃的手中。
  终于在一个傍晚,夕阳如血一样的挂在西山,道衍正站在自己居住的道观里冥思。燕王带着他的随从来了,道衍心里忍不住想,王爷比自己想得更加着急。
  道衍跟随燕王到了北平,被安置在这个庆寿寺里几年,庆寿寺并不大,在北平籍籍无名,道衍当了一个挂名的主持而已。寺内的僧侣知道他是燕王为了给马皇后祈福的僧侣,燕王也没有重用,随意安排下来的人,对他也并不热情,也不巴结,但是也算是彬彬有礼。私下里却对道衍十分的不屑,因为道衍虽然是一身和尚打扮,剃度了头发,也有度牒,但是他参悟的,却是道籍。
  燕王带着随从,来庆寿寺并没有事先告知,庆寿寺的僧侣都跪拜在道路两旁。道衍看见燕王后,也随即跪拜。
  燕王朱棣穿着一身黑衣,虽然质地华贵,颜色却很朴素。他比太祖要高很多,并且十分结实。燕王打过很多仗,在所有藩王里,最像太祖的儿子,就是他。
  燕王的黑衣,也应对了地处北方的属地,但是道衍从第一次看到他尚黑的穿着,心里就明白,这个人他没有白等。太祖出身于摩尼教,所以明朝得国后尚赤,也许朱棣很早就有了水克火的心思,只是别人都看不到,刘基能看到,却已经死了。
  燕王已经走到了道衍跟前,命令道衍起身,他一辈子戎马,出生都是在军营里,身上保留着军人的作风,不太喜欢繁文缛节。道衍站起来,看着燕王,他曾经许诺过给燕王一顶白帽子,现在他要兑现了。燕王身上的杀气道衍能感受的清清楚楚,如果今天他说错半个字,立即就会身首异处。不过道衍并不害怕,他已经想好了,想好了十几年。
  燕王已经把命令所有的随从退开几十步,留下道衍和自己站在塔林的空地上。
  “王府淹了。”道衍没有想到燕王竟然问了这句话,“你有什么办法?”
  “有。”道衍说,“但是臣缺一个东西。”
  “那东西在什么地方?”
  “就在大王的手上。”
  燕王不习惯道衍和自己说话的方式,他号令部下惯了,很少有这种相互琢磨的处境。但是道衍知道,燕王就是个习惯琢磨人心思的人。
  道衍没有逼着燕王回答,而是蹲下来,折断一根松树枝,在地上画起来。画了一个小孩,八个胳膊,然后再画小孩的五脏六腑。
  “八臂哪咤,”燕王一看就知,“北平的布局,国师刘基说服了父皇,让徐达修建。”
  道衍没有应声,继续在八臂哪咤的手上分别画了两柄长枪,两柄宝剑,一条红菱,一个乾坤圈,一块金砖,一个九龙火罩,脚下两个风火轮。然后在下方画了一个巨大莲花。
  燕王看得明白,问道衍:“听说幽州自古地下有孽龙,当初国师,就是为了压制住孽龙,才修建了这个八臂哪咤城?”
  道衍不敢再卖关子,站起来说:“王府里的水是不是从井里冒出来的?”
  “两口井,”燕王说,“一口冒黑水,一口冒血水。”
  “距离王府十七里,有一个古井,是为海眼,”道衍说,“我能在哪里把地下的东西压制住。但是臣需要一个东西。”
  “我手上的东西?”燕王说,“是什么?”
  “刘基画的八臂哪咤的图谱。”道衍如实回答。
  “我没有,也许那东西跟着国师下葬了。”
  “我去过刘基的墓地,”盗墓是死罪,但是道衍仍然冒着风险说,“他墓地没有这个图谱,所以我认为,这图谱应该在魏国公(即徐达)手上。”
  燕王沉声说:“魏国公也死了。”
  道衍不说话,看着燕王笑起来。
  “难道在徐辉祖手上?”燕王说了之后,马上醒悟,道衍刚才说过,这东西在自己的手上,“为什么?”
  道衍说:“因为王妃跟随大王在北平。”
  燕王结束了和道衍的谈话,立即带着道衍回到王府。第二天一早,道衍就被一个二十多岁的下人求见,来人递给道衍一张残破的图纸,道衍还没有拿到手上,就知道这是刘基当年的八臂哪咤图谱。
  来人就要离开,道衍突然叫他止步,询问下人的名字。这么重要的东西,让一个年轻人送过来,他一定是燕王很器重的人。
  年轻人回答自己姓马,名叫马和,但是大家都称呼自己为马三宝。
  道衍对马和说:“海眼的事情,我需要你做副手,大王不会不答应吧?”
  “大和尚太看得起小人了。”马和说,“我只是个。。。。。。”
  “太监?”道衍笑着说,“你是色目人(元明具有阿拉伯血统回民统称),但是你想不想做一个跟旁人不同的太监,你应该听得懂我说的话。”
  马和跪拜,“小人不懂。”
  “听说西方极远之地,有个圣地,是你们色目人祖先来源,那地方叫什么?”
  “麦加。”马和一说出口,就知道自己已经在道衍面前没有了任何保留。
  “我能让你去一次,”道衍说,“听说每个色目人都有这个愿望。”
  “我家族几百年都没人去过。”马和说,“我也只是听父辈说起而已。”
  “去还是不去?”
  马和看着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和尚,的确不是一个信口开河的老人,他也明白,道衍身上具备着一股能力,能够让人完全信服的能力,无论他许诺的多么天方夜谭的承诺,但是就有一种让人无法质疑的状态。这个就是燕王能够看重他的原因吧。
  翌日,燕王下令,着令庆寿寺大和尚道衍治理王府水患,宦官马和作为副手,统领五百禁卫,征调两百名铁匠,五百名民夫,一百名道士随时听从道衍差遣。
  道衍跟随燕王,一直默默无闻,等了这么久,燕王突然告诉他王府里冒出了黑色和红色的井水。并且让他想办法,道衍心里非常平静。因为他知道,燕王根本就是在试探他。
  因为,王府绝无可能有井水冒出。
  燕王在给道衍出题,这个题目,事关重大,道衍明白,如果自己猜测燕王的心思略有差池,自己就永远得不到他的信任。
  现在道衍计算着手下可以调用的人员。
  五百名禁卫,五百名民夫,一百名道士。。。。。。。还有两百名铁匠。
  现在谕令即下,是为道衍赶水。道教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翌日,一千三百名军民工在马三宝的带领下,到了庆寿寺。庆寿寺的一干僧人,才知道这个挂名的住持非同一般。远不是之前以为他只是个燕王打发到庆寿寺的普通和尚。
  道衍换了一身袈裟,在庆寿寺前,指挥军民搭建了一个高台,架起一个大鼎,鼎内放入一个巨大的乌龟,供奉起道教的玄武。在神坛上,开始作法。法事做了连续七天。
  引来北平的百姓关注,都纷纷来观看。所有人都知道了庆寿寺的住持道衍是一个本领高强的和尚,现在要替燕王镇压北平地下的孽龙。
  元明时期,宗教教派众多纷杂,佛道不分也是常见,即便是庆寿寺僧人也不以为意道衍供奉道教北方水神玄武大帝。
  整个法事大肆铺张,十分奢侈。燕王也赐给了道衍银两无数,让道衍挥霍。
  第八日,供奉玄武的礼毕。
  道衍带着手下人众向着东直门进发。一路上,前方一百名道士与几十个和尚在前方分列左右开路。
  和尚举着降魔杵,道士手持长幡。
  道衍走在队伍中段,身前两个民伕抬着一个神龛,神龛上一个巨大乌龟,身上覆盖一个黑色的绸缎,绸缎上绣着绿色的牡丹。
  副手马三宝跟随在道衍身后,步步紧随。
  道衍和马三宝身后是五百名禁卫紧紧跟随,禁卫之后是两百名工匠,然后是五百名民伕。队伍浩浩荡荡,一直走到东直门内,沿途的百姓都驻足观望。都看见了道衍和尚的大排场。都感慨道衍的排场,看来赶水的法事,绝对非同寻常。
  道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