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盗墓笔记之贺岁篇-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整件事情中,这是我犯的第一个错误,然而却是最严重的一个。


  移棺
  Move

  吴家的祖坟是在一座岩山的阳面,山大概有200多米高,并不壮观,那里也并不止吴家一座坟头,正面山坡上零零落落,不同的位置大概有四五个各种样子的坟包。都是村里大户人家的阴宅。上山有一道土道,因为平时走的人不多,杂草丛生,好在现在是冬天,人穿的多草也稀,走起来不是很困难。

  这座岩山的面前,本来是一条很大的山溪,所谓风水宝地,当时的人也就是前水后山这么一个概念,不过现在上有有人建了小水电,还有人挖沙,山溪早就干涸了。

  移棺的仪式选在了我到村子第三天的上午,看黄历是个好日子,所以不止我们一家,很多其他的村民也在准备,岩山密密麻麻,这里一堆那里一群都是人。

  我属于长子嫡孙里排的上号的,老早就跪到了坟头前,一边的道士还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四周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我之前一直很有兴趣的是,土夫子的坟会是什么样子的,不过看了真是大失所望,和普通的农民墓差不多,水泥浇起来的一个扇形屏风一样的坟头,前面是一块大水泥碑,后面是和山连起来的封土,全是杂草,如果没有那水泥的部分,你绝看不出来那里有个坟。

  三叔告诉我,咱们家的祖坟算是村里老的了,在清朝的时候还有乡绅重修过,这水泥的是建国后浇上去的,爷躺的那层是修在老墓上面的,这老墓下面的大概六七米才是祖宗的坟,是个什么样子,他们都还没见过,不过绝不会有地宫,叫我就别指望了,干这一行的,但求有个全尸,这种大兴土木的事儿是不会干的。

  我听了戚戚然,忽然感觉很好笑,这里一群跪的大概一半都是挖别人坟的,等一下起坟不知道会不会是他们动手,想着这批人忽然掏出一大溜折叠铲来的画面我就忍俊不禁。盗墓贼迁祖坟和法医验自己亲戚的尸体,恐怕都是无奈居多吧。

  在哪里一直跪了两三个钟头,敲敲打打冻的我直打哆嗦,一直到快11点了,那穿着nike的道士才干完法事,我父亲带头几个亲戚叔叔先起了墓碑,然后开始用石工锤开始开坟。

  这完全是没技术性的活儿,一直砸了两个小时,在把坟窟砸通,那是四个并列的水泥洞,棺材就塞在里面,两个洞是空的,那可能是给我奶奶和我老爹准备的,另外两个里面是两具木棺材,我知道其中有一具是我爷爷躺的,另外一具是谁的就不知道了。

  二叔清点了墓碑上的名字,这里追溯上去,和族谱一对,里面应该有9具棺材,三叔说有些肯定是衣冠冢,比如说太爷爷的和太太公,这个辈分太大了,再往上我也不知道怎么叫,不知道那些老棺材的情况,如果散架了就更麻烦。

  两只棺材被抬了出来,接着老爹把上面的水泥坟窟全砸平了,就开始挖下面的山泥,那就是三叔他们的强项,一支的烟的功夫就挖了下去很深,很快就戳到了青砖,那就是老祖坟的顶了。

  接下去的过程我就没资格看了,被老爹他们叫了出去,接着他们跳下去,开始启开坟顶,道士开始念经撒纸钱。

  我不知道老坟里的情况,不过看样子年代是过于长远,有点不好弄,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有第一只棺材被抬了上来,那是一只已经霉烂的不成样子的老棺材,一看就知道不是现代的,一落地就散发出一股让人不舒服的味道,那应该是地下泥土特有的气息。

  接着就是一只接一只,有些还在趟着泥水,很快,9具棺材全部都被抬了出来,一字排开放在山坡平坦的地方。四周有人用水喷棺材的头部,那里有刻着棺主的名字。然后道士开始做记录。

  我几乎要冻僵了,虽然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但是我却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来,这山上是在是太冷了,看到最后一具棺材被提起来,我心里总算一安,心说他娘的总算完了,这狗日的还真是个大工程,不比下地轻松。

  接下就是把棺材稍微洗一下,要抬到祠堂里去放一段时间,因为是祖宗先走,所以要先把最老的棺材抬起,后面的才能跟着,所以我们还得等那记录名字的人找到老祖宗。

  就在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的时候,忽然就听到我爹吆喝了一声,我们转头向他们看去,就看到在坟窟里的人还在不停的拉着什么。

  太阳快下山了,天色越来越黑,表公用长沙话大声吆喝了一下,问是怎么回事情?

  “还有一具!”我老爹大叫道。

  “啊?”人群里一下发生了骚动,大家都看着那边,接着,我们都看到又有一只棺材,从哪里被抬了上来。

  “怎么可能?”表公看了看墓碑,又看了看陈列着的那些棺材,莫名其妙道“奇怪,怎么多了一具?”


  错误
  Mistake

  吴家祖坟的黄土之下,按照墓碑上的名字,和族谱里的记载,一共是九具棺材,这不同与数黄豆,很难出现偏差,因为祖先就这么几个,多出了一具棺材,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事情一下就在人群拍起轩然大波,在场帮忙的,围观的那一批人一下气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当然最震惊的还是表公那一批在村里的老吴家代表,他们算是土生土长,这种事情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自然很难接受。

  这时候我也顾不上什么资格不资格了,也凑过去看坟窟,只看到坑挖的很深,大量的老黑砖裹着烂泥草根翻在一边,根本不到墓穴本来的面貌。

  十具棺材给排到了缓坡上,排了一下,就发现最后发现的那一具,没有任何的标记和名字,但是这一具棺材是并列排在墓底的四具最老的棺材之一,如果是挖到了无主孤棺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墓窟的周围围的青砖头。

  表公和另外一个老头(我是在叫不出他的名字)只商量了一下,就让人立即把十具棺材全部先抬回到祠堂去,找了人日夜把守,这边的仪式照做,总之要关门琢磨。

  我们小辈自然这时候完全插不上话来,只感觉一下气氛就变了,此事对于吴家的脸面显然也是大事情,如果族谱有错,那就要重修,那也是很大的事情,可能在海外的那一批人也得要回来才行。但是这事情的可能性太小了,除非这祖坟的事情有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我老爹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路上一言不发,道士开道,天已经全黑,漆黑的山路和寒冷的气候让我不由自主的发抖,脑子里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在祠堂后面那荒废茅草屋里的古棺,果然到了这个村子,想摆脱棺材是不太可能的了。

  晚上大家照例在祠堂里吃大桌饭,祖宗规矩,今天吃素,吃了一桌子的豆腐菜,之后点了炭炉取暖,他们开始琢磨这些棺材。

  棺材都摆在灵堂,我第一次得以靠近的看,发现太太公和爷爷的棺材,都还保存的可以,封的都严丝合缝,但是那些老棺材,全部都带着干泥,还没干透,木皮都烂的呈现出一种极深的墨绿,看上去十分的恶心,我都不敢靠太近。

  最老的四具棺材之一,时间应该要推算到解放前很久,在晚清年那一次重修变的十分的可疑,但是当时能记事的人已经一个也不在了,族谱上也是简单的一句,基本上当时的情况都不可考,但是,让人诧异的是,口口相传的信息也没有,表公和所有的老人都表示没有听上一代提过任何和这个有关系的事情。

  我老爹听着就面露愁容,面色不太好,我当时一直不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后来才知道里面的猫腻。

  吴家的族例里,祖坟里都是长子嫡孙,也就是老二老三都要重新立坟,所以一般情况下爷爷是入不了主坟的,不过我爷爷那一代情况实在是太特殊了,往上三代都死绝了,而爷爷的哥哥又无后,这样我爷爷才能由往下的接上去,否则祖坟就没人装了。

  所以我老爹是吴氏的正宗,并不算名正言顺,虽然吴家没有多少主业,我爹也基本上不当家了,但是,这名头在村里是占着好处的,无论是分地还是决定什么事情,都得我父亲先首肯,所以这事情一出,可能有闲人会兴风作浪。


  开棺
  Open

  这方方面面牵涉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三叔在这里的生意,我们家和老家人的关系,我老爹作为这一脉的当家人自然是要小心处理。然而他又是那种老实路线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