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综]仙路归途-第8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明知,李建成的亲表弟,李建成大舅舅的嫡长子,比李建成小一岁,李家在晋阳起兵时,他就已经跟在他身边做事。当然窦明知也已经成婚,嫡妻一人,妾室两人,生有五个子女,其中长子次子长女是庶出,三子、次女是庶出。
  窦明轩,也是李建成的亲表弟,不过是二舅舅的嫡长子,他比李建成小三岁,年过二十五岁,自然也是早就成婚,家中嫡妻一人,妾室一人,生有四个儿女,长子长女都为嫡出,次子次女都为庶出。
  贾廷,也是离邪来到这里之后,无意中救下的人,发现他年纪小小,却非常有才,他又想跟着他,离邪就收下了他。
  柳东林,他是毛遂自荐的,年纪是这套文人班子里最为年长者,再过两年,他就四十岁了。
  丁蒲,柳东林引荐的,柳东林当过丁蒲的授课先生,丁蒲从学堂结业之后,一直在各处谋生,遇上了柳东林,就投效了离邪,他比柳东林小五岁。
  薛泰,比李建成小六岁,他是自个毛遂自荐的,不过他之前和柳东林、丁蒲相识,也是无意中在茶楼听到柳东林和丁蒲探讨某些事情,与他观点相同,知道柳东林和丁蒲投效了何人,他打听过后,直接拦着离邪自荐了。
  周文柏,比李建成小一岁,遇难被离邪救了之后,和薛泰他们接触了几天,也留下来了。
  陆修明,和薛泰同龄,他是窦明知引荐的,在李渊大军攻入长安之前就投效离邪了。
  这九人就是离邪的文人班子,除了贾廷、丁蒲之外,其他人都来自名家,当然不是什么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样的世家大族。
  窦明知兄弟出自李建成外家窦家,窦家虽然不是清河崔氏这样的世家大族,但也是有名的世族。而韦挺韦家不算世家,但韦父好歹也是隋朝官至二品的大官。柳东林来自河东柳氏,不过因为年少与家族闹了矛盾,一直流亡在外,柳氏一族虽然不算全国范围内的大族,但在当地还算小有名望。薛泰也是来自河东薛氏一族,与柳氏一族即是抱团合作,又是互相牵制,薛泰也是投效离邪之后,才认出柳东林的身份来的。周文柏来自江南义兴周氏一族,是一个小家族,只在当地有声望,放眼全天下,毫不起眼。陆修明来自江南吴郡陆氏一族,也是吴郡小有名望的小家族,他投效离邪后,就和周文柏互相认出来了。
  现在缺乏书籍,大部分书籍都还是竹简,离邪来了之后,虽然把印刷术改进了,但李渊严格控制书籍流露出去,之前只在晋阳一带流传,来到长安之后,李渊当了唐王,算是实际的掌权者,这才逐渐把书籍发行量放大,旨在以书籍网络天下人才。
  不过这年头交通不便,所以长安乃至于在唐军控制下的范围内书籍增加了,但还未扩散到全国范围内。
  现在离邪的诸多事务都是韦挺他们在做,离邪只给总纲,就连许多时候与朝中那些老大臣打交道都是韦挺他们在做,这事原本让好些老大臣有些不爽,但随着与韦挺他们的接触,老大臣们发现,这些家伙也不是吃素的,而且他们代表着离邪的意思,久而久之,韦挺、贾廷他们得到了锻炼,不论是哪方面的能力都突飞猛涨,而离邪在老大臣心目中的印象就变成了高深莫测,毕竟下属都这么厉害,作为老大,岂不是更厉害?
  “公子,我们与陛下讨论过科举的事情,陛下没有反对,但是其他大臣反对,他们都想推举自己看中的人才。”
  贾廷作为寒门出身,他最为推崇科举制度,只可惜推出科举制度的前朝并未实行科举制度,被世家阀门阻断了,他希望新朝新气象,一定要把科举制度推行下去,不让天下寒门学子举步维艰。
  丁蒲自然也是科举制度的推崇者,而薛泰、柳东林他们经过慎重思考之后,表决实行科举制度,也就是韦挺、窦明知、窦明轩三人心有疑虑,因为这三人出身于有名望的家族,他们两家的子弟不会缺少出仕的机会。
  薛泰他们虽然出自江南大家族,但在朝廷中心是说不上话,使不上力,这些官位全部都被世家阀门占据着,薛家、柳家他们也只是比像贾廷、丁蒲这样的真正的寒门子弟好一点而已。科举制度推行下去之后,那就代表着所有读书人站在同一条判决线上,即便暂时不能完全公平,但总有一天,他们寒门子弟也能当上一二品大官,甚至官拜丞相。
  离邪听了之后点头:“这个无妨,科举选拔人才制度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我会说服父亲推行下去。”
  李渊求稳,暂时不想得罪这些世家门阀,但当唐朝一统天下之后,他就会开始考虑世家门阀对大唐的桎梏,科举制度一定会推行下去。
  不过离邪打算等他有爵位之后,朝廷不大张旗鼓地以科举选拔人才,那么他自己来选,然后推举到各个岗位,看那些老大臣们又能怎么办?



第495章 隋朝公主VS唐朝太子—03
  唐朝初立; 李渊除了建立大唐的秩序之外,就是封赏有功之臣; 当然对朝臣的封赏全部都排在他对诸位皇子的封赏之后。
  午时早朝结束之后,李渊便叫了刘文静、刘弘基、裴寂、封德彝来商议册立太子、犒封诸皇子之事。至于公主和后妃,李渊一个人做主就成了; 朝臣不会有意见。
  之所以只召见这四个人,是因为李渊身边这几个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当中,只有这四个人与李渊没有亲戚关系,另外几个人或多或少都与李家有点亲戚关系,李渊的大小舅子窦文殊、窦招贤,李世民的岳父长孙顺德; 还有就是李渊的连襟裴弘策; 他根本不会过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李渊现在只有五个儿子,五个女儿; 儿子除了老二已经成婚; 膝下有了孩子之外,另外四个儿子全都还没有订婚; 尤其是老大,这是个刺头,想起来李渊就觉得头疼。
  “陛下,五郎君封为楚郡王,四郎君为齐郡王; 三郎君为卫王; 二郎君为秦王; 圣旨臣等已经写好。”
  刘文静带头说罢,四个人一人呈递上一封奏折,只要李渊盖好章,这四份圣旨下发下去,那么就代表四位皇子身份明确。
  现在还没有玉玺,用的是李渊的印鉴,当然圣旨上面不会只是有李渊这一个章,还有这四位大臣的印鉴。
  李渊闭着眼点头,裴寂四人静默无声,半响李渊睁开眼:“起草立太子的诏书,大郎就算有隐疾如何,咱老李家不缺孙子!”
  如果离邪在场,他心中会默默地滴汗,李渊能说出这话,这证明他平时给洗脑洗得很成功。
  这五年来,离邪与李渊经常在日常生活闲谈当中聊一些话题,某些观点潜移默化就根植在李渊的心目中,对于古人而言,传承子嗣是一件大事,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被洗脑不清。
  裴寂他们心中默默地想着,老李家是不缺孙子,但陛下你会甘心把堂兄弟的儿子培养成下一任皇帝?这谁都做不到,大郎君成为太子乃至于皇帝之后,他就甘愿自己无后,要从弟弟们那里过继,而且过继弟弟们的孩子,不会和弟弟们产生矛盾?尤其马上要成为秦王的二郎君可是野心勃勃,他会甘心屈人之下?
  当然这是大臣们心中想的,但面上他们不会讲出来,他们只需要揣测陛下的心思,从而达成他们的目的就行了。
  册封皇子的诏书之后,便是对后妃和五位公主的册封,后妃当中皇后已经仙逝,嫔妃下发诏书给个封号就是了。而五位公主依次册封,大公主为长沙公主,二公主为襄阳公主,三公主为平阳公主,四公主为高密公主,五公主为长广公主,其中平阳公主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同胞姐妹,她比李建成小三岁,现在不在长安,她带兵驻守在外,从李渊起事,她手上就有一支女兵,而后慢慢地发展为手中有一支两千来人的军队,女兵一半,男兵一半。
  等到四位大臣离开皇宫,已经是下午申时了,四个人心情其实很好,因为皇子爵位分封下去之后,就代表着要将对他们大臣进行封赏了。
  四个大臣走出皇宫不久就被同僚拦住了,同僚何意?都是想打听陛下对皇子的册封爵位是怎样一种情况。
  不过刘文静四人三缄其口,同僚询问也只是含笑以对,所谈话题并不涉及有关皇子的任何问题。
  当然私底下他们回去之后,会不会向某些人互通有无,这就不知道了。
  离邪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这不前脚李渊把儿女的册封诏书准备好,半个时辰之后,他就收到了消息。
  他心情有点复杂,历史上李渊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