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
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
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车耀先
生儿奉祖国,岂为室家谋。
——马君武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教育孩子不做利己主义者,自觉地履行对社会的义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的重要任务。
——依里尤申
要多为国家想想
——詹天佑教育子女要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
詹天佑(1861…1919)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主持修建的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运用“人”字形线路,既节约了大量资金,又培养了不少人才。
1914年秋,担任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接到政府一个通知:政府让他的两个儿子宫费出国留学。看了通知,詹天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别人家的孩子出国留学,都是自己出钱。今天,我的两个孩子同时出国留学,却是官费,还不是因为我对国家的铁路事业做出了一点贡献吗!现在,我又是督办兼总工程师,有了一定的地位,连孩子也可以得到特别照顾。这样做,对国家不利,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更何况各地财力窘迫,留学要耗费好多国家资金。想到这里,他打算谢绝政府的照顾。于是,他把两个孩子找来说:
“知道了吧,政府要官费让你们俩出国留学?”
“这太好了,对我们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可我不这样想。”
“怎么啦,爸爸,这是政府主动安排我们的,又不是我们要求这样做的。”
“那我们得为国家想想。”
“想什么?”
“青年最贵有理想,而这理想的核心应当是为国为民。国强我强,国衰我衰。眼下国家财力不足,又是百废待兴,我们应当首先想到这些。”
“那你说怎么办,爸爸。”
“学,是要上的,但不要官费,我们自理。”
就这样,詹天佑用自己的薪俸,供两个孩子留学8年。
两个孩子学成回国后,有个单位用高薪聘请,詹天佑不同意。他对孩子说:“当初我送你们去学习,不是要你们将来高官厚禄,而是希望你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些贡献。我身边需要人,你们就在我身边工作吧。”
当时,有几个和他们一起回国又在一起工作的同学,工资每月都一百多元,而詹天佑每月只给两个孩子70元。这时,有人为两个孩子打抱不平,两个孩子也不高兴。詹天佑又十分恳切地对孩子说:“因为你俩是我的孩子,自然要严格一些。目前国家困难,经费紧张,我们搞工程建设的是清楚的,要多为国家着想。”
詹天佑子女多,原来的住房很挤,政府为了照顾他,在张家口为他安排了一幢寓所,并用公款为他添置了一些家具。孩子们见到新房新家具,高兴得不得了。詹天佑对孩子们说:“国家很穷,我们要珍惜国力,珍惜国力!”随即,他让孩子们要来购买家具的清单,照单子一一付清了家具用款。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果戈理
如果年轻20岁,我也会去的
——数学家陈建功教子从军
陈建功(1893…1971)是中国数学家,是我国“三角函数论”、“复变函数论”、“函数逼近论”等数学分支的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为人正直,修身治家都很严正,对儿女们颇有影响。
1950年,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伸向朝鲜。国难当头,国家号召学生参战,抗美援朝。陈建功的大儿子陈翰麒当时是浙江大学电机系三年级的学生。他和同班的表哥都想报名参军,但怕祖母反对,也不敢去跟父亲商量。
一天,表兄弟俩鼓足了勇气走进陈建功的房间,陈建功正在写他的三角函数论的论文;他俩略坐片刻又退了出去。就这样,他俩进进出出,迟疑了许久没有开口。这时,陈建功已窥视到了孩子的心思,便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想报名参军?去吧,如果年轻20岁,我也会去的。”翰麒担心祖母不会答应。父亲说:“放心,娘娘的思想工作我去做。”
后来,陈建功专程到绍兴老家去了一趟,说服了老母,高兴地把翰麒送上了抗美援朝的列车。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海涅
引女自立训女周详
——邓颖超之母教女有方
“邓颖超同志的母亲是一个中医。当她近60岁的时候,还在红军总司令部当医生。国民党'围剿'、我军撤退时,邓老太太被捕,被押送到九江。国民党法官要她劝劝邓颖超不要当共产党员。邓老太太回答说,子女的事情我们父母管不了,即使蒋委员长也管不了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当时正在苏联)法官无言可答,就把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直到1937年初才把她释放出来。”
这是1946年9月,周恩来同志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经历时,专门谈邓颖超的母亲的一段话。
短短几句话,既洋溢着周恩来同志对这位长辈的尊敬之情,更饱含着对一位老同志的由衷的钦佩、赞扬之意。
邓颖超同志的母亲姓杨名振德,又名梦醒,1875年生于湖南长沙,很小就随家人到了广西。14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她没有兄弟姐妹,是个独生女。小小年纪就独立办理了双亲的丧事。29岁的时候她嫁到邓家。第二年,她生下一女,取名邓文淑,这就是我们的邓大姐邓颖超同志。
邓颖超三四岁时,父亲被陷害充军新疆,不久就去世了。杨氏夫人没有被飞来的横祸所压倒,更没有乞求别人的怜悯和救济,而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去闯谋生之路。1910年,她在天津育婴堂任医生,后到北方著名进步人士陈翼龙主办的一所平民小学任教员。9岁的邓颖超也在这所学校读书。杨振德在这里精心研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籍,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
邓颖超把母亲作为自己第一个学习的楷模,在母亲的影响。教育和熏陶下,少年邓颖超忧国忧民,思想非常激进。1919年5月4日,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第二天消息传到天津,这时正在天津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的邓颖超(她是该校学生会主席,被同学们尊称为“老学长”,其实她才15岁),立即和同学们一起议论这件大事。她很快和郭隆真、刘清杨等联合各界妇女成立了女子爱国同志会。邓颖超担任了同志会的会长。她慷慨陈词,诉说反动政府卖国外交失败的经过,揭露卖国贼的罪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周恩来、邓颖超同志参加了长征,杨振德留了下来。1935年4月,敌人逮捕了杨振德。在敌人的监狱里、法庭上,杨振德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贵气节和政治操守。国民党反动派让她写信给女儿、女婿,让她们脱离共产党。她除了回答敌人“父母管不了儿女之事”以外,还严厉斥责说:“我不干这卑鄙的勾当!思想自由,我哪能劝他们投降呢?如果你们要因此而加罪于我的话,请杀头好了!”反动派拿她没办法,只好把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一直到1937年初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才释放她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