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玉祥正陪着侣夫人说话,大门咣的一声开了,两个小家伙衣衫褴楼、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像是扛活的。侣夫人不觉一愣,忙问:
“你们找谁?”
两个孩子噗嗤一声笑了,高兴地凑过来:
“大娘,您老人家好!”
侣夫人定神一看,扳住孩子的肩膀,眼泪叭哒叭哒地掉了下来。
“孩子,你们干啥去了?”
“我们去做工了。”
“做什么工?”
“我学木匠。”洪国说。
“我在放羊。”洪志晃着手中的鞭子得意地说。
侣夫人听完侄子们的话,对冯玉祥责怪说:“堂堂大户人家,怎么让孩子干这等活?”
冯玉祥向来尊重嫂子,忙站起来赔着笑脸说:“我是为他们好,您没听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说,一个人要成大器,都得先在苦日子里熬熬,磨炼磨炼意志,以后才能不避险阻,青史留名。”
冯玉祥这一番慢条斯理的解释,像是一阵清风细雨,滋润了倡夫人的肺腑。
冯玉祥接着说:“那些整日拎着鸟笼子东游西逛,除了吃喝嫖赌,再无别事的人,好一点的,是个废物;不好的,便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我们家里可不能培养那样的少爷。我想让他们知道知道创业的艰难,尝尝吃苦受累的滋味,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大嫂,您也不赞成我养败家子吧?”
侣夫人激动地点头称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轲
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
——曹端
千沟万施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要丢掉拐棍,自立题目
——田汉教子的故事
田汉(1898…1968)是我国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他教育孩子从不训斥、打骂,而是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领会长辈意图,锻炼自立能力。
田汉的女儿田野,聪明俊秀,兴趣广泛,很愿意和父亲在一起谈天说地。父亲也很喜欢她,有时还和她开个小小的玩笑。
一次,田汉到外地出差回来,已是晚上11点多了,女儿田野已经睡下。尽管他很想念女儿,但没有惊动她。第二天早晨,他轻轻地走到女儿跟前,用自己的脸去贴女儿的脸。田野刚刚睁眼,田汉一下子弯腰躲到床下。田野以为自己在做梦,又把眼睛闭上。这时田汉又用嘴去吻田野的脸,田野眼睁一看,啊,是爸爸。衣服没来得及穿上,一下子跳起来搂住了田汉的脖子……
每天晚饭一吃,田汉一家和其他北京人一样便习惯地围坐在一块开始“家庭每日谈”。先是田汉读报,讲解国内外形势。他讲得通俗易懂,大家都很爱听。有时大家也谈谈心,或者听老祖母讲一段家史,虽说有的大家都听熟了,还是百听不厌;有时大家对某个戏曲也展开热烈争论。兴致上来了,还开展文娱活动。田汉的拿手好戏是“秦琼卖马”,女儿田野也来段“借东风”,家庭充满了欢乐。
在父亲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下,田野对戏剧十分爱好,进步也很快。有段时间,田野常被剧团借去演重角耽误了学习,缺课多了学习成绩当然不好,父亲十分着急。为了让田野的学习赶上去,田汉抓得很紧,规定田野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再加写一篇小字、一篇大字、一篇日记,完不成作业就不能睡。作业这么多,孩子常常要做到晚上甚至半夜才能“交卷”。而田汉同样是每天坚持为孩子批改作业,再忙再累也不间断。他改作业十分认真,每篇都要仔仔细细过目。他对孩子写的字和好的句子都匀上红圈圈,鼓励孩子前进。开始田汉手把手教田野,后来他把“拐棍”撤掉,让田野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学习书目,自己出作文题,然后田汉再抽出时间给予指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野的学习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田汉把女儿的一篇篇、一张张作业按日期顺序排列起来,分成类,钉成一个个本子,叫田野从头到尾地好好看。不看不知道,一看一比大有益。后来田野较早地成为一个出色的文艺工作者。她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进步时说:“是父亲教我自学立志的,没有父亲的引导就没有我现在的田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家庭是学习举止礼貌的好场所。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举止,这会使他们生活更加惬意舒适。
——索菲娅·罗兰
不准打我的牌子
——许光达严格教子的故事
许光达(1908…1969)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许光达和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疼爱儿子。但是,他疼爱孩子的方式不是娇惯放纵,而是严格要求。
一次,许光达下班回来,刚到院门口就听到一群孩子在院子里吵吵嚷嚷。这个说:“我爸爸是司令。”那个说:“我爸爸是个大将军。”这个说:“我爸爸的官大。”那个说:“我爸爸的官比你爸爸大。”这个说:“我爸爸能管好多人。”那个说:“我爸爸能管住你爸爸。”……正说得起劲,许光达进了院子。延滨见爸爸回来了,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问道:“爸爸,你的官大不大?”“不大,爸爸的官小,是个人民的勤务员。”
小朋友比爸爸的故事,引起了许光达思想上的极大重视。他感到,一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比谁的爸爸官大,好像爸爸官越大,儿子越光彩,就可以高人一等,盛气凌人,这怎么能行呢?儿子靠老子吃饭是没有出息的,是不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为了管教孩子,他立了三条规矩: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
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一条不犯。从上小学起,从不对别人讲父亲是司令员,在填表时不填父亲的名字填母亲的名字。
延滨高中毕业了。他品学兼优,学校准备推荐他出国留学。可是,当审批在学校填的各种表格时,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家长栏”里只有母亲的姓名,没有父亲的姓名。他的父亲是谁呢?会不会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不然,为什么要隐瞒?
学校负责政审的同志来到延滨家中,一方面想了解一下他父亲的情况,另一方面关于出国学习的事,也想征求一下家长的意见。
学校的同志见到许光达同志后,不禁一怔:原来延滨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司令员,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许司令员听了学校的同志介绍延滨在校的各种表现后,认真地说:“生了孩子就给社会添了一个成员,父母就要对社会多负一份责任。延滨有了进步,多亏你们的培养,做父母的也很高兴。但是我不同意推荐他出国留学。”
学校的同志心想,推荐延滨出国学习,既没有人情关系,又不是滥竿充数,为什么不让延滨去呢?于是,便一再劝他还是答应让延滨去留学。许司令员就是不点头。他恳切地说:“高级干部子女在国外会受到特别照顾,对子女的成长没有好处,还是推荐那些优秀的工农子女去吧!”
延滨没有出国。他大学毕业后,成为国内出色的科技人才。
官职愈高,约束愈大;权力愈多,职责愈重。
——海塞
靠祖荫安身立命是毫无出息的
——陶铸教育女儿要自强自立
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大学一毕业就兴致勃勃地跑到从化,去看望正在那儿开会的父亲陶铸。她一见到父亲,就谈什么电影呀,戏剧呀,文学呀,历史呀……滔滔不绝。可就是只字不谈自己的专业——医学,不谈就业后的打算。父亲越听越不高兴,最后脸色阴沉地说:“你怎么不谈谈自己的学业呢?”
“紧张一学期,还不让我松弛松弛?再说,我毕业总考核成绩是平均95分。”女儿得意地说。
“考核成绩并不代表你的真才实学,也不说明你将来是否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
“兴趣广泛有什么不好?”女儿又说,“我就不想搞临床,吃力不讨好,没意思。倒是很想搞病理生理,可又怕搞不出名堂,没有发展前途,我打算试着干干再说,不行再改行搞别的。”
“哼!”父亲声色俱厉地说,“干事情都像你这样三心二意,没有恒心缺乏毅力、怕吃苦,肯定一事无成。我看你呀,不会有什么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