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翁独健,表示自己尽管只有一条健康的腿,也有翱翔四海的凌云壮志。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翁独健靠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考取了燕京大学历史系。1928年夏,翁独健从福州北上,由于盘缠无多,只好搭乘运载虾酱的货船先到青岛,然后弃水路走陆路,几经周折,终于到了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是闻名全国的高等学府,那里藏书丰富,教授云集。陈垣、邓之诚、洪业等史学名家当时都在执教。按校方规定,一年级学生不得享受奖学金,膳食书籍等项费用全部自理。翁独健既无家庭支持,也没有亲朋资助,只得勤工俭学,靠拔草等劳动来维持学业。二年级时,翁独健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洪业教授曾不无得意地说:“我有一个最好的学生,他就是翁独健。”当时与翁独健同住一个宿舍的,是后来成为著名红学家的吴世昌教授。吴世昌一目失明,翁独健左脚颠跛,二人都因学业出类拔苹受到教授们的赏识。校长陆志伟曾戏谑地送给他俩一副对联:“只眼观天下,独脚跳龙门。”对仗工整,寓意深刻,一时传为佳话。
1935年,翁独健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蒙元史,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大学、燕京大学、北平中国大学任教授,从此学业大成,名声大震。
在顺境时,要有节制的美德;
在逆境时,要有刚毅的美德。
——向波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安格尔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巴斯德
人生在世,必须善处逆境,万不可浪费时间,作无益的烦恼。
——马克·吐温
胆小怕事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贺龙教育子女的故事
贺龙(1896…1969)的儿子贺鹏飞在一次踢球中把腿摔断了,石膏绷带还没去掉,爸爸就让他拄拐杖去上学。有人担心会出危险,贺龙淡淡一笑,说:“不要娇惯他们,打仗的时候,带着伤不是一样执行任务吗?”鹏飞经爸爸这么一说,伤还没好,把拐杖夹在自行车上,用一条腿蹬车到学校上课去了。
贺龙对男孩子的要求是这样,对女孩子的要求也不例外。
一天,贺龙正在看书,见女儿黎明头发湿淋淋地进了屋,便问:“干什么去啦?”
女儿回答:“游泳去啦。”
“学会了没有?”
“还没有。”
“喝水了吗?”
“没有,我怕。”
贺龙放下手中的书,说:“这可不行,想学游泳怕喝水还行?你要记住,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下决心,舍得付出代价。学游泳嘛,喝几口水就是付代价,胆小怕事的人,是永远不会有出息的。”
从此,每当黎明学游泳,父亲就拿个小凳子坐在水池边监督。他鼓励孩子往深水里跳,有时干脆往深水里推。很快,黎明学会了游泳。
黎明16岁那年,学校开展军事体育训练,她报名参加了少年宫摩托车训练班。妈妈知道后,担心女孩子骑摩托车太危险,不想让女儿参加。贺龙对爱人说:“人家都说摩托车运动是勇敢者的运动,让我们的女儿去锻炼,做个勇敢者,不是比关在家里好得多么!”
妈妈答应了。女儿黎明终于成为摩托车训练班出色的运动员。
劝说常比强迫更为有效。
——伊索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气概,他们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的字典上,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
——卡耐基
在甜蜜的摇篮曲中成长起来的人,未必能创造甜蜜的事业;在痛苦中咸长起来的人,兴许能为别人解除痛苦。
——佚名
在一个人生命的初始阶段,最大的危险就是:不冒风险。
——佚名
有志者,事竟成——微生物学专家汤飞凡的成才之路
1981年5月11日,国际沙眼防治组织在巴黎举行隆重仪式,给我国一位微生物学家颁发了一枚金质奖章。这位获奖者,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汤飞凡。国际学术界称他是人类的朋友,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公仆。
可是,汤飞凡没有见到这枚金质奖章,因为当时他已经去世23年了。
汤飞凡(1897…1958)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一个偏僻的乡镇。他的父亲是个教私塾的先生,孩提时代的汤飞凡常常坐到父亲的膝头上认字、写字、念简单的诗。他不比别的孩子聪慧,但他有一股子刻苦的钻劲。他练字一练就是几大篇,读诗一读就是大半天,只要大人不满意、不称赞,他就不去玩耍。
他的母亲贤慧、勤劳,远近闻名。白天她操持家务,手脚不停;晚上在灯下教孩子识字,讲些古代英雄豪杰的故事。五六岁的汤飞凡,常常被妈妈讲的故事吸引得很晚不能入睡。但是很不幸,汤飞凡不到10岁,妈妈因病去世了。从此,他只和爸爸朝夕相处,艰苦度日。
汤飞凡的家乡传染病格外多,患沙眼的更是到处都有。有时全家,甚至全村子的人轮流着患眼病。小飞凡亲眼见到患沙眼的乡亲,个个都是那样痛苦难熬,心里比患病的人还难受。他的父亲看到小飞凡这样多情善感,便把他叫到跟前说:“小几,要是将来你当个高明的医生能消灭这种眼病该多好啊!”汤飞凡的心里从此刻上了一个当医生的印记。
13岁那年,汤飞凡离开家乡到省城长沙读书,读的是中路师范学部。中学毕业后,他还没来得及仔细审视自己的爱好,便考进了湖南省立甲等工业学校,学习金工科,成天和金属学、机械学、制图学这类课本打交道。汤飞凡觉得,知识就像无边无际的海洋,而自己好比在海洋中觅食的小鸟,对一切都想尝试一下。除学习金工科规定的课目外,他还常向湘雅医学院的同学借医学书籍和讲义看,不管是内科的、外科的、生理方面的,还是细菌学方面的,借来就看,越看越带劲。就在这期间,他还结识了不少爱好医学的朋友,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谈论日后当医生、献身医学事业的志向。两年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工学医,报考了湘雅医学院。
湘雅医学院是一所美国教会办的学校,考试、教学全是使用英语,汤飞凡一度感到压力很大。父亲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励他说:“有志者,事竟成。既然你已经改行从医,就要下决心学出成绩来。不论干什么,只要用心就成。”
父亲的话犹如春风,吹起了他理想的风帆。恰在这时,家中发生意外事故,全家生活没有了着落。不到17岁的汤飞凡不但得不到家里的接济,还要寄钱帮助家里。他白天听课,晚上去当家庭教师,或在学校药房里干杂务挣些钱,每天要学习工作十几个小时。
不过他有自己的乐趣:显微镜下那千姿百态的微观生命深深地吸引了他。除了上课、做工,其他时间,他都是在显微镜下度过的。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下决心去进一步认识微生物,弄清楚那些危害人类健康的小东西是怎样生长、生活,怎样对人体进行破坏的。然后,怎样制服它。
1921年,汤飞凡以优异的成绩从湖南湘雅医学院毕业后,被推荐到美国哈佛大学,在细菌大师秦瑟的手下深造。汤飞凡昼夜苦读,博览群书,丰富了细菌学知识,成为学友中的佼佼者。一次,老师当着大家的面半开玩笑地说:“当今世界上,真正认真读书的,除了我,汤飞凡可算一个。”
汤飞凡回国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和雷氏德医学研究院教授兼细菌学系主任。
理想是风帆,逆水能行舟。
——佚名
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拉·封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郭沫若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歌德
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北史》
孩子的前程要紧——茅以升的母亲深明大义、教子有方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他刀岁时,仍能准确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的一百多位数字。每当他回顾自己的学业时,他总是无限深情的怀念自己深明大义的母亲。
1911年7月,年仅15岁的茅以升听说北京清华学堂招考留美预备生,想去报考。当时有人劝茅以升的母亲说,美国离家很远很远,要漂洋过海,孩子这么小,你怎么舍得让孩子离开你呢?
茅以升的母亲回答说:“读书是大事,孩子的前程要紧,让他到外面见见世面,多学些知识,有什么舍不得。”母亲坚决支持儿子去北京报考。
临行前,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地缝衣服,准备行装。她勉励儿子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