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士剧社条件很苦,女演员尤其少。胡德风长相俊秀,又有一副响亮的好嗓子,很快成了社戏的“女”主角。他在新编歌剧《小姑贤》中扮演小姑,演得活泼可爱,声情并茂,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1941年胡德风入了党,同年他父亲不幸牺牲。15岁的胡德风下决心要像父亲那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献给党的文艺事业。
1953年,总政文工团歌舞团成立,胡德风任合唱队长兼指挥,从此,他进入合唱指挥的行列。
家长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想方设法把“娃娃”限制在框框里,一个劲地提醒他:你还小哇,你还没长大哪,你这样做还太早呀……
——A·马尔库沙
书籍伴随着她长大——徐功巧的父亲为子女创造了一个读书的好环境
徐功巧是我国首批自己培养的18位博士中惟一的一位女博士。徐功巧的父亲是个很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十年动乱中遭厄运,后在落实政策中恢复名誉。
“书籍是青年人的导师”。为了把孩子早日培养成才,父亲还在功巧呀呀学语的时候,就买了看图说话小卡片给她看。随后,又买了连环画、童话集、科普画册……应有尽有。单是《小学生百科全书》就有一百多本。琳琅满目的书,为孩子展示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功巧和哥哥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邀游,从而丰富了想像力,培养了热爱科学的感情,萌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决心。
功巧在小学读书时,她家的小院里养了10多只小鸡。她天天对它们进行观察。后来小鸡突然染上了疾病,一下子都死了。功巧缠着父亲追问:“小鸡好好的,怎么一下子都死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特地又为她买了有关家禽饲养和疾病防治方面的书,让她自己从中寻找答案。
功巧在中学读的是俄语,进大学后,为了更广泛地掌握外国科技动态,开始下苦功自学英语。功巧的父亲精通英语,但他为了培养女儿的自学能力,并不特别加以辅导。他仍买来不少参考书,让功巧自己钻研,只是在关键之处稍加点拨。
十年动乱中,家里收藏的书籍都被抄走了。功巧要报考研究生,手头资料十分缺乏,当时她父亲还未被落实政策,每月领取的生活费仅占原工资的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要给功巧添置书籍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父亲是个很坚强的人,他把家里每月订阅的报纸、杂志收集起来卖掉,用这些钱坚持给功巧买书。当徐功巧获得博士学位后,她自己感慨地说:“我是受父亲的培养,在书堆里成长起来的。”
一间没有书的屋子,正如一个没有窗子的房间。
——穆尔
你应该给孩子设置个家庭图书角,或把你的一两格书架交给孩子,让孩子把他的图书排列起来,这会成为孩子奔向知识海洋的码头。
——佚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不怕,有爸爸在——父爱使安徒生的童年苦中有乐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父亲对文学感兴趣,但无固定职业,靠补鞋为生。母亲是个洗衣妇。家境相当贫困。
安徒生住的小城镇,住着不少贵族地主。他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不让孩子和安徒生这样的穷孩子一起玩。有时他们还欺负安徒生,瞧不起安徒生。父亲热爱自己的儿子,他对安徒生说:“不怕,孩子,有爸爸在,他们不理你,爸爸陪你玩。”
安徒生在外面受到欺侮,在家里却可以得到温暖。
安徒生的家里只有一间小破房子。不过这个小房子的墙上却挂满了许多图画和作为装饰品的瓷器,橱窗柜上也摆满了不少玩具,旁边还有一个摆满书籍和歌谱的书架,门玻璃上画着一幅风景画……在孤独的安徒生看来,他的家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展览馆。
为了不让孩子寂寞,爸爸常给他讲《一千零一夜》上古代阿拉伯的传统故事。有时为了调剂一下生活,爸爸特地给孩子念一段丹麦有名的喜剧作家荷尔宝的剧本。在他们的书架上,还有一套丹麦文的莎士比亚剧集。爸爸也常常把这本集子抽出来朗诵几段。这些剧本里的故事更接近现实生活,同时也更丰富多彩。
听了这些故事,安徒生充满了幻想,他要把这些生动的故事通过人物表演出来。他想当个导演家,于是,他便把橱窗上爸爸雕刻的木偶,打扮成剧中人物开始表演,用碎布片给木偶缝制了各种不同身份的小衣服:讨饭的穷人、欺压老百姓的富人和贵族、没人理睬的穷小娃娃等。慢慢地,他从表演剧中人发展到现实生活,开始编起木偶戏来。
为了扩大孩子的精神世界,爸爸妈妈经常领着安徒生到街上看那些生意人、手艺人、店员、乞丐、坐着四轮马车横冲直闯的贵族地主、伪善的市长和牧师。爸爸妈妈要求孩子研究那些人的生活习惯、快乐和悲哀。安徒生敏锐地看到,有的人装腔作势。挥霍浪费,有的人辛勤劳动不得温饱……
安徒生11岁时,父亲因贫病相加死去了。经母亲再三要求,他进了一家学校。可校长瞧不起这个穷孩子,安徒生气得不再登这个学校的门。
安徒生带着气愤向母亲说:“妈妈,我要到哥本哈根去学本事!”“去吧,孩子,出去兴许能有好运气!”母亲很赞成孩子的决心。
到了哥本哈根,安徒生一边工作谋生,一边学习,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后来,他学着写作,终于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童话作家。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
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
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歌德
对子女要有民主作风——列宁的父亲教子有方
列宁(1870…1924)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靠半工半读求学,后来当了省的国民教育总监。他本人并不是新社会的改革者,但留给孩子们的却是他的优秀品质。
伊里亚是一个十分公正的人。他在任教育总监期间,经常深入下去搞些调查研究。一次,伊里亚到一个学校去视察,学生们正在上作文课。他看到有个学生的作文簿上,上次写的作文被老师打上了大红叉批了个零分。他拿起作文一看,原来题目是《今天的印象》。这位学生写了上次伊里亚来视察数学课的情形。他写道:“我发现他的'P'音稍微有点不清楚……我就想,我是个小学生,尚且能正确地发'P'音,而他是个总监,是个有学问的大人物,倒不会发'P'音。”
伊里亚找到教员,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员说作文里有对总监不够尊敬的地方。伊里亚说:“这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语法正确。连贯,没有丝毫虚构捏造,写得真实,也完全符合老师出的题目。”然后,他就给这个学生改批了“优”,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伊里亚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发展国民教育的事业。他经常不在家里,一走就是几个星期。但他每次回到家里,都给孩子们讲自己在外边遇到的各种新闻,如什么地方办起了新学校,同巡官、地主进行了什么斗争,怎样发展教育,怎样克服居民的愚昧和偏见等等。家里添置个什么东西,怎样选择职业,他都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平时他让孩子们自由地、随便地参加大人的谈话,允许提出不同意见。提得不对,他就认真向孩子解释;有时大人的意见有片面性,孩子的意见正确,他就当场表扬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正是这样一种民主的空气,培养了孩子们追求真理的精神。
家里提倡民主作风,并不意味着放弃严格的纪律要求孩子。
在伊里亚家中,作息都有大体规定。比如,当大人做事的时候,小孩子即使提前做完了作业,也不准吵闹,以免影响别人。如果有哪个孩子不听话,闹得过火,就会被领到书房里,让他坐在一把漆布做的椅子上(列宁的兄弟姐妹都把这椅子叫做“黑椅子”)作为处罚,等妈妈允许后,才让下来,再去玩耍。
列宁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伊里亚的孩子都成了革命者。列宁的哥哥亚里山大,因积极参加“民意党”被处死刑,死时只有21岁;姐姐安娜,是社会民主党第一届莫斯科委员会委员;妹妹奥里咖和列宁一样,爱读马克思的书;弟弟德米特里,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