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日之学校-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现代教育学理论重视“具体”和“个别”时,往往看不见这样的事实:一件个别的自然物——一块石头、一个橘子、一只猫——的存在和表象不是具体性的保证;这是一桩心理学上的事情,不论作为一个整体,作为兴趣和注意的自给自足的中心对于心理的吸引力是什么东西。然而,来自这种肤浅的、有点呆板的观点的反映往往是假定对人具有重要意义的必需的衣服只能根据直接的人体模型制成,而我们不断看到只会使伪科学成为可能的关于一棵树苗、一片云或一场雨的象征化的东西,它不是产生对自然本身的热爱,而是把兴趣转换成某种感情的、情绪的附属品,最后,任其烟消云散,丧失殆尽。甚至有通过文学作品作为中介去探究自然,通过不满意的松树的寓言去研究松树,等等。这种倾向虽然认识到需要有与人的联系,但没有注意到从头脑到对象还有更直接的捷径——直接通过与生活本身的连接;它没有注意到,诗歌和故事,文学的描述,有其作为强化和理想化的因素的作用,而没有作为基石的作用。换言之,需要做的事不是在儿童的头脑和自然之间安放一种连接,而是要让已经在起作用的连接自由地有效地发挥作用。
2、这就立即提出了通常是在“相互关系”的题目下讨论的实际问题,即为避免损耗和维持智力生长的整体性的、各种学习材料和正在获得的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从上面采纳的观点看,这个问题是一个鉴别的问题,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相互关系问题。呈现在儿童面前的生活的整体将不同的作业、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和地理条件结合在一起并推动它们前进;绘画、制作模型、游戏、建造性工作、计算数字等,都是将整个生活的某些特征引导到智力上和情绪上的满足和完善。在这一年中,不太注意阅读和写字,但是,显而易见,如果把这件事看作必需的,同样的原理就是适用的。起组织作用和相互关联的是团体和教材的连续性;相互关系不是通过教师运用教育手段把本身没有联系的东西强行捆绑在一起就可以达成的。
3、初等教育中公认的两个要求现在往往是不统一的,甚至是相反的。需要以熟悉的、已经有经验的东西作为基础以便继续向未知的、遥远的事物前进,这是普通常识。把儿童的想象力看作一个因素的主张至少已开始得到承认。问题在于将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而不是各行其道。由于对前一条原理的赞同,往往就熟悉的事物和观念过多地给儿童作训练,同时又同样地直接给他介绍怪诞的、奇异的不可能的事物以满足后一条原理的要求。不言而喻,其结果是双重失败。在非真实性的神话、童话故事和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的游戏之间没有特别的关系。想象力不是要运用事实上不可能的教材,而是在一种通行观念的影响下处理任何教材的一种建设性的方式。重要之点是不要停留于令人厌烦地重复熟悉的东西,不要以实物教学课为借口使感官针对它们已经熟知的材料,而应当通过利用它去扩大和理解以前所不清楚的和新异的情况,从而使平常的、常识性的、家常便饭的东西变得生动活泼,使之闪闪发光。这也就是培养想象力。有些作者似乎有一个印象,好像只有在古代和远方的神话、童话中或者在编造的关于太阳、月亮和星星的惊人的捏造中儿童的想象力才有出路。他们甚至为一切“科学”的神秘面纱辩护——把它看作满足在儿童身上处于支配地位的想象力的方式。但是,幸而这些东西是例外,是强化(intensification),是正常儿童的娱乐,而不是他的追求。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某某男孩某某女孩,都是听凭他们的想象力去想象当前熟悉的生活中的交往和事件——想象爸爸、妈妈和朋友,想象轮船和火车头、绵羊和母牛,想象田野和森林、海岸和山峦的传奇故事。总之,需要做的事情是提供机会,借此使儿童获得并和别人交换他自己所积存的经验、他的知识范围,校正和扩展他们的新的观察,以便保持其想象不断前进,以便在对新的、庞大的事物的确定、清晰的了解中寻求精神上的支点和满足。
随着反省注意的发展而来的,是改变儿童教育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前面几段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作为儿童进入7岁前的特征的直接的、自发的态度——他对新经验的要求以及渴望通过增加意象并在游戏中把它们表现出来,以完善他的不完全的经验。这种态度是作者们称之为自发注意的典型,或者如某些人所称的非随意注意。
儿童仅仅只是集中注意于他正在做的事;他所从事的作业完全抓住了他。他全神贯注。所以,尽管花了很大精力,但没有自觉的努力;尽管儿童专心致志于引人入胜之处,但没有自觉的意图。
随着对更远的目标的意识的发展,随着对指导他的活动使之成为达到更远的目标(第二项中讨论的问题)的手段这种需要的发展,就过渡到所谓间接的、或为某些作者爱说的随意注意。结果已经存在于想象中,儿童注意于他眼前的事物或他当时正在做的事情,是因为它有助于达成这个结果。从它本身看,目标和行为可能是互不相干的,甚至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因为它被看作是属于某种合乎需要的或有价值的东西,它便借用了后者的吸引力和控制力。
这就是向随意注意的过渡,但仅仅是过渡。只有当儿童以问题或疑难的方式抱有目的并打算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或疑难时,才会出现完全的随意注意。在中介阶段(比如说,儿童从8岁到11岁或12岁时),当儿童基于某种他欲求达到的目的而致力于一系列中介性活动时,这个目的就是要去进行或完成的东西,或者是某种要达到的明确的结果;这时的问题是一种实际困难,而不是理智上的疑难。但是,随着能力的增长,儿童能够想到把目的看作某种有待找出、发现的东西;他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想象,使之有助于探究和解决。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反省注意。
在历史课中,存在着从故事到传记、从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到对问题系统阐明的变化。看法可能有分歧的论点,经验、反省等等赖以实现的事情,往往从历史中生长出来。但是,利用这种讨论,使这种有疑问的事情和分歧发展成为确定的问题,使儿童真正感觉到困难的所在,然后让他自己去想办法寻找与论点有关的材料,让他自己去解决困难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显著的理智上的进步。同样,在科学中存在着从制造和使用照相机的实践态度到思考其中包含的理智上的问题——到赋予这种实践以理论或解说的光的原理和角度的测量等等之间的变化。
一般说来,生长是自然的过程。但恰当地认识和利用它,也许是智力教育方面最关紧要的问题。一个人在头脑中获得了反省注意的能力,获得了把握问题和疑难的能力,就智力上而言,他就是受过教育的人。他受到了智力训练——为头脑所有、为头脑所用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头脑就停留于依赖习惯和外部暗示的恩惠的阶段。有些困难可以毫不隐晦地指出是源于在通常的教育中几乎占统治地位的错误。人们常常假定,可以直接对任何教材给予注意,只要有正当的意愿和意向,把失败看作是不愿意或倔强的标志。算术课、几何学和文法课都摆在儿童面前,告诉他要注意以便学习。但是,除非在头脑中有某些疑难问题、某些疑惑作为这种注意的基础,反省注意是不可能的。如果教材本身充满内在的兴趣,就会有直接的、自发的注意,一旦它发生作用,那是极好的,但是,仅仅靠它本身还不能产生思维或内在的智力上的控制力量。如果教材本身没有引人入胜的力量,那么(按照他的气质和训练、按照学校的惯例和期待)教师就会或者给教材罩上一件不相干的吸引力的外衣,通过“使课堂饶有趣味”去获得或贿买学生的注意;不然就会求助对抗刺激剂(counterirritants)(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扣分、不升级的威胁、放学后留校、个人不满、喋喋不休的责骂、继续不断地呼唤学生“要注意”,等等);或者,也许将两者兼而用之。
但是,(1)用这种办法获得的注意只不过是片面的、分割的;(2)它仍然依赖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因而,一旦吸引力消失或压力停止,内在的或理智上的控制方面就很少甚至没有收获。(3)这样的学习往往是为了“学习”,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