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游侠传-第5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根柱子?”
“没错。他就是韩猛,我在官渡时的老熟人,说起来也是袁军比较有名的将领。河北四庭柱死地死,降的降,现在除了张郃还在曹军之中,其他三将全都挂了。不到,韩猛这厮居然还活得这么结实。难得。”
说话间,宋亮和韩猛已经各自通报姓名,然后就开战起来。
他们俩在官渡虽然没正式打过,不过也属彼此早已久仰大名,只恨没福气一战的状态。所以这一交上锋,手下都不客气,叮咣叮咣,俩齐挺兵刃,先较上劲了。
我边看边点头,在官渡时宋亮跟了我半年多,我还真没机见他真正施展自己最擅长地长兵器,今日一见,颇有意外之感。他地马槊之法虽然不是很正规,灵气也不足明显不是世家科班教授出身,但另有一股凌厉难挡地锐利,是真正的马战之道。加上今天遇到韩猛这根河北铁柱,也是久经考验地著名槊手,把宋亮真正的实战才华全都给逼了出来。
不愧曾称虎豹三杰,晋升迅速,宋亮的确武兼备,是难得的大将。
再转头去看淳于铸和赵两位大族公子的马战,本来也很强大的一对好对手,疾风暴雨中暗藏无数险恶杀机,但咂几咂嘴,却感觉突然就弱了许多。
跟在我身后的阿昌兴奋地看着战场。这种场面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爷,宋将军不是蛇矛枪么?你为什么说他那是什么宝槊?”
我斜了他一眼:“你也太不无术了吧,这么简单的军中常识你也没听说过?”
阿昌扭扭脖子:“那个……小的就爱琢磨拳法和短兵器,马上的比斗不感兴趣。”
“那你今天怎么变了性,问来做甚?”
阿昌瞪大眼睛,说道:“谁得到,他们几位大哥一斗起来,这么凶恶野蛮,真是过瘾。”
我见他一脸乡巴佬模样,不禁笑了。
“好吧,我就给你简单说说。”
宋亮用的是张三爷的遗留蛇矛,韩猛则是他老一套的长枪,他们俩的兵刃都属于异种矛或枪。
这种兵器,都被称之为“槊”。
我说宋亮得到宝槊,自然有我的道。
最开始。世上既没有枪,更没有槊,只有矛。
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已经是主要作战兵器之一。到了现在,这东汉之末,矛已经成为军队地主要装备。最长的矛能到四丈,短的也至少有两丈。有些矛刃只是一个长长的尖刺,有些矛则采用两边开刃。锋刃长达二到四尺,它最大的优点是穿透力强,所谓“刺死砍伤”,一刺之下。九死一伤。
但是,这种长矛由于过长,在单兵作战中很难使用,因此。后来在此基础上,就发展出了枪。
这时代的枪大多数与矛还是比较接近的,除了配以缨络,长度略短。其他区别也不太大,像现在赵使的枪,就是这种“类矛”。
但是。这种革新虽然简单。却非常实用。
枪的缨络是枪头下地装饰物。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作,多为红色。主要功能是吸收枪头沾染的血液。防止血液流到枪杆,也称“血挡”。对武力卓越的大将来说,这种功效相当之有用。
同时,枪比长矛略短,便于两手把持,所谓“半把为枪”,这项发展使马上的单兵格斗成为了可能,随着时代发展,马战技巧到现在已非常成熟。
当然,不同地人有不一样的特点,对枪的具体要求也不一样。
像赵玉,他的笔管银枪枪杆以五金合炼而成,虽然极细,却十分硬扎,正适合他年龄尚幼,手掌较小地特点。张郃的黑铁枪,枪身柔软坚韧,明显是名匠以上等白腊树制造而成,搭配上他灵活多样的枪法,威力倍增。
现在阵上的淳于铸,他掌中地龙头虎尾枪,匠心独具,更是一眼可见。
和枪、矛均不同的是,槊的重量较沉,需要孔武有力之人才能使用。主要用来弥补矛和枪在威力上地弱势,可解为马上使用地长矛,但比长矛更加沉重,可以借用马力来贯穿敌人。通常槊尖为较长地多棱形状,比矛要厚重,能够承受马上高速冲击的力量。而且在尖刺后附加了类似狼牙棒形状地配重,增加威力的同时还可以用劈、砸等方式杀伤敌人。
:||、枣阳槊等。
《古兵器史》一书中云:“矛长丈八谓之铁槊,槊头圆形如枣谓之枣阳,顶端密排铁钉如狼牙者,名狼牙槊;”
u起,直到唐初,由于大规模骑兵作战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而面对骑兵大量配备的坚硬金属铠甲,矛和枪的透甲破坏力都比较有限,于是槊才有了用武之地,风行一时。
不过,东汉时槊的品种已经有了一些,曹操爱使的就是一柄枣阳。
现在,宋亮的丈八蛇矛是标准的铁槊;韩猛的金枪,也是一种变形狼牙,枪刃呈三棱状,只不过把槊颈上用来增重和高威力的铁棒铁钉,用一只四爪蹼张的铜铸金龟替代而已。
因此,和第一场淳于铸、赵两人双枪并举的区别,就是现在是两位东汉时期少有的“马槊之将”正打算死拼一战,他们斗的就主要是人力和马力了。
阿昌眨巴着眼睛,似乎明白了一些。
“哦,看来宋将军和对面这个袁将都很有力气。”
我道:“你说的没错……”忽然一顿,上下打量阿昌,“我倒忘了,你的力量也不差呢!”
阿昌主修步战,擅长擒拿抓穴,现在跟着我当了卫士头领,平日里也不经常显山露水,需要他出手的机已经相当少了。我很少能联起来,其实他看似瘦弱,却是天生神力。
“阿昌啊,我看你不练马战,实在可惜了呢!”
阿昌眼中一亮:“爷,你老愿意教我马槊?”
我摇头:“马槊我也不很精通。你可以向宋将军习。”
阿昌眼馋地看着战场上的恶战,嗫嚅道:“宋……宋将军肯教我?”
我道:“嗨,等我问问他,应该不成问题。”
阿昌大喜:“多谢爷成全。”
我一笑。
那边周瑜低声道:“我说,飞帅你不能强人所难吧?宋将军这一身武艺,大半在这条槊上。”
我明白他的意思。武将最擅长的武艺,往往是不能随意讨教的,除非他自愿传授。宋亮征战沙场,多年血战,才造就他这身不凡的槊术,若我以势相迫,未免就欺负人了。
“我自有办法,让他千肯万肯,自愿传阿昌马槊。”
二十二、初战宛城(中)
军阵前,鼓声雷动。
上淮子徒的后续大军终于跟了上来,大约有五千多步兵。
不过,双方加起来上万的士卒,似乎都没有立即展开混战的法,除了少量大汗淋漓的鼓手,其他人都在扯着喉咙为本军的勇士呐喊助威。
我注意到河北军后续队伍里的旗帜,有数面红底白字,上书“上淮”二字的牙门大旗,与众不同,似为帅旗。
是上淮子徒,还是上淮子焉?
双方相距颇远,看不真切。我手向后伸:“来。”
阿昌已经明白我要什么,忙在自己马鞍旁挂的一只小皮囊里摸索,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尊双筒远瞩镜。
“爷,给你。”
得到我传授马槊允诺的阿昌分外恭敬。
我接过远瞩镜,哼了一声:“这么出去带兵啊?”
习马槊之法,当然是要入军营为将才有用武之地,否则跟着我,练好他拳爪短兵功夫,已然足够应付了。现在襄阳的军法条例正在逐步制订完善中,军人的地位大有高。眼见得日后军功是晋升发财,获取土地的一条捷径,军队士气全面高的同时,像阿昌这样的半公务也是心动不已。
阿昌嘿嘿干笑。我也不再他,举起远瞩镜,仔细观察敌阵。
现在襄阳的工匠已经能制作这种和现代望远镜非常类似的双筒镜了,我手上这架。是最新的,也是规格最高级地产品,刚刚出货三个月不到,在有效视野、良视距等功能上都比之前有了很大高,两个镜筒中间,还有一个简单的中央调焦装置,可同时移动两个对目镜。
借助这件秘密武器的帮助,我很快校对好焦距视野,把目标锁定在帅旗下的将领身上。
那几面大旗之下。并骑二人。
其中之一,正是上淮子焉。看情形她只是副手,马头略比右手边的那人靠后半个身位,不停地向前面那大汉说着什么。她旁边那大汉体态甚魁。留着络腮胡,但面目和上淮子焉依稀有三分近似。他的得胜钩上,挂着两柄半长兵器,每柄大约有尺那么长。柄首都是一只巨大的黑色手掌,瞧上去应该是一左手一右手,掌背很厚实,五指粗壮微张。我记起徐庶曾说过。鲁山黄巾军的大头领上淮子徒手使一对熊掌黑铁爪,应该就是这种怪异兵器了。
看来,他就是上淮子徒了。
我注意到上淮子徒双眼中射出很热烈的光芒。紧紧盯着战场上地两对斗将。脑袋不时一点一点。很是投入的模样。相反,上淮子焉却一脸漠不关心。似乎在劝戒着什么,令其兄颇有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