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湾区之王-第8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卫·阿肯斯率领着特勤组再次完成附加分踢球之后,场上比分就来到了“28:35”。
  第三节比赛已经走向了尾声,当纽约巨人进攻组再次登场的时候,场上比分已经不知不觉缩短到了一个达阵的比分差距,这绝对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比赛进程速度之快,将所有人的肾上腺素都彻底引爆。
  下半场开始之后,纽约巨人立刻就完成了一记达阵,进一步扩大比分差距,这也使得胜负悬念慢慢地收缩了下来,似乎胜利天平已经朝着纽约巨人缓缓偏移;但谁能够想到,在这之后,旧金山49人的进攻组、防守组和特勤组全面爆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两记达阵,重新让胜负悬念再次变得悬殊起来——
  此时此刻,没有人能够预料比赛结果。
  万众瞩目之下,伊莱·曼宁率领着进攻组再次登场,上一波进攻之中,纽约巨人进攻组遭遇了三振出局,而且还是以脆败的方式,这也意味着小曼宁必须振作起来,以更加出色的状态,给予强硬的回击。
  正如柯克所说,纽约巨人特勤组的失误是一个意外,旧金山49人进攻成功地抓住了机会,将意外转变成为了达阵;现在,纽约巨人进攻组就必须尽快止损,让这一次意外尽快停止余波的扩散,尽可能让自己进攻组留在场上,将旧金山49人进攻组摁在板凳之上。
  同时,这也是对旧金山49人防守组的严峻考验。
  这两波进攻对于比赛走向是决定性的。旧金山49人把握住了第一波,现在轮到纽约巨人来面对第二波了。
  站在进攻锋线的口袋之中,小曼宁微微皱起了眉头,死死地盯准对方防守锋线以及线卫的布局站位。不是因为紧张,而是思考过程的习惯动作——当然,对方防守组的站位也是一个难题,不是因为他们改变了战术,而是因为他们依旧没有改变战术,以不变应万变。
  纽约巨人防守组是如此,旧金山49人防守组也是如此,现在轮到小曼宁来思考解决方案了,他的脑筋快速运转起来。
  ……
  回到场边,陆恪和进攻组球员正在召开紧急会议。
  比赛场地交给了防守组队友们,陆恪自然是全心全意地相信他们,与此同时,进攻组也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第一记达阵,在特殊技能的作用之下,陆恪以大胆而冒险的进攻方式搏出了一条血路;第二记达阵,出现了意外状况之后,趁着对方立足未稳之际,手起刀落就完成了达阵。
  两次达阵都有一点点运气和一点点侥幸。
  现在还有整整一节多的比赛,他们不能始终依赖着侥幸心理,接球球员必须把战术和状态打出来,跑卫们也必须孜孜不倦地寻求机会,毕竟,他们现在依旧是落后的一方,距离胜利还有遥远的一段荆棘之路需要完成。
  于是,结束了刚才的红区进攻之后,陆恪立刻就将进攻组成员们召集了起来。
  这一次,莫斯没有缺席。
  第一次达阵,激动得难以自己,情绪全部都释放出来之后,莫斯就渐渐地冷静了下来,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达阵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退役之后重新复出,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唤醒这一种习惯。
  所以,第二次达阵,莫斯并没有大肆庆祝,仅仅只是重重地握了握拳头,然后全面地释放出来,真正地全面进入战斗状态。
  经过两次达阵的演练,莫斯已经慢慢地适应了陆恪的战术布局。
  一旦打开心扉之后,事情就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呈现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面貌。
  事实上,陆恪的战术并不死板和顽固,恰恰相反,陆恪的战术变化多端,可塑性和适应性都非常高级,更多是制定出一个战术区域和战术趋势,然后根据不同的传球方针以及接球目标,对战术和传球进行局部微调。
  莫斯之所以始终排斥与陆恪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陆恪的年轻和稚嫩。
  区区一名二年级生,对于战术手册的理解能够有多么深刻呢?对于比赛局势的把握又能够有多么优秀呢?不要说改变了,估计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战术执行者。他终究不是汤姆·布雷迪那样的比赛阅读者和比赛掌控者。
  这也使得莫斯始终担心着,自己的跑动天赋和路线灵性,可能全部都被限制在一个死板的框架之中,彻底沦为一个平庸的棋子球员,碌碌无为地成为战术中的一部分,完全迷失自己,然后他也就不再是“兰迪·莫斯”了。
  但是,刚才两波进攻之中,他与陆恪的传接球连线都非常舒适恰当,在提前指定的战术区域之中,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完成路线扯动,然后及时抵达既定战术位置,顺利地完成接球以及后续推进——
  更重要的是,陆恪对于防守的阅读更加清晰也更加准确,往往能够指引出更加出色的传球路线以及接球位置。
  这都是外接手所看不到的。
  虽然这样的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陆恪的传球技术比布雷迪更加扎实稳定、也更加准确到位,整个旋转、落点、弧度以及力量的控制,足以给予接球球员更多的反应时间,这使得莫斯的接球更加从容自如。
  在真正的实际比赛之中,如此的反应时间可能只是一毫秒而已,甚至更加短促,但对于瞬息万变的比赛胜负来说,却生动地诠释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真实奥义,对于接球球员来说是无比宝贵也无比难得的。
  过去的那些经历,对于曾经的陆恪来说,是一个短板;但对于成长起来之后的陆恪,却正在成为一个强项。
  换而言之,这才是陆恪和莫斯正式合作的第一节比赛而已,他们都依旧还在寻找着对于彼此都相对舒适的节奏,以目前来看,效果不错。不过,他们对于彼此的节奏配合还是存在着诸多漏洞,还需要更多磨合与演练。
  所以,当陆恪召集战术会议时,莫斯没有犹豫。
  这是又一点改变。


第788章 步步紧逼
  以布雷迪和陆恪进行比较和讨论,这是不公平的。
  因为布雷迪本来就不是以传球精准而著名的四分卫,他的战术选择、比赛触感以及短传布局才是纵横联盟的法宝,单单讨论布雷迪的传球准度,很多时候都非常离谱,逼迫着接球球员必须更多利用自己的天赋来完成接球。
  事实上,不仅仅是布雷迪,联盟之中大部分四分卫都不会在传球精准度方面过度雕琢,毕竟橄榄球的传球目标是移动的,而不是篮球的固定篮筐,着实很难把准度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更多还是需要传球与接球的配合。
  所以,这种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更多还是那些永不言弃的陪练球员和替补球员才会反反复复地不断打磨、不断雕琢。
  四大精英四分卫之中,德鲁·布里斯的传球准度无疑是高人一等的,但这与他的身高有直接关系,他仅仅只有六英尺(183厘米),对于四分卫来说不算高,甚至可以算矮,选秀之中严重影响了他的前景,这也迫使他不断打磨自己的传球准度。目前他也是“矮个”四分卫的典型代表。
  另外,阿隆·罗杰斯也是以传球准度闻名的,他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罗杰斯是一个对自我要求无比苛刻的球员。在日常训练之中,他会进行多种多样的传球训练,孜孜不倦地提升自己的传球技艺。严格来说,他比陆恪的训练还要更早也更严。
  总而言之,将布雷迪和陆恪的传球准度、接球舒适度来比较,这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莫斯来说,他整个职业生涯合作过的四分卫也就只有五位,值得对比和参考的对象着实有限,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一种选择。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莫斯现在对于陆恪的传球与战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渐渐地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当陆恪快速召集战术会议的时候,莫斯没有任何犹豫和迟疑,条件反射地就第一时间跟随着陆恪的脚步走了过去——
  不是因为自己现在成为了进攻组的主力球员,而是因为两次达阵所带来的信心和信念。
  如果再更进一步追究的话,也许常规赛第一周的那一次冲突交锋,就已经悄悄地埋下了伏笔。
  全神贯注地,莫斯投入了进攻组的战术会议之中。
  从开场到现在,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纽约巨人防守组依旧没有改变战术,不断地提升短传区域的压缩,充分利用前场的挤压和收缩,为自己的二线防守制造更多空档,并且在前场制造出更多机会。他们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对于旧金山49人来说,其实短传区域是他们的优势项目之一,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