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重生记_六月浩雪-第9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洪灾的消息,十天以后送达西北。许武擦了下额头上的汗珠,低声说道:“王妃,江南真的出现洪灾了。江西、安徽、江苏近半的州县都被洪水淹没了。”至于死伤多少人,他们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不过洪水无情,江南现在怕是一片惨状。
  玉熙虽然对于这事早就有准备,可是听到许武描述她的手还是抖了一下。过了半响,玉熙哑着嗓子说道:“洪灾往往伴随着瘟疫,希望于宝嘉能预防好瘟疫了。”这段时间玉熙上火了,话都说不出来了。最近一直在吃全嬷嬷熬的败火的药膳。
  许武苦笑道:“若是我们写信过去提醒,怕是又要说我们包藏祸心了。”王妃对于西北的预测是精准的,可对江南的预测却不准。当然,许武知道就算王妃预测准了,于宝嘉跟于家人也不会相信的。
  玉熙没有说话了。也是到现在玉熙才觉得,无知有无知的好处。至少不需要背负这么多的责任与负担。
  正在这个时候,谭拓求见。洪灾伴随这瘟疫,旱灾伴随着的则是蝗灾。江南的事玉熙管不到,但西北的事她还是能做主的。这段时间,谭拓在负责灭杀蝗虫的事情。
  白大夫已经被召集到镐城,然后又请了数位经历过蝗灾的老农。在一起商议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经过研究与摸索,他们发现蝗虫喜欢将卵产房在低洼处产卵。所以谭拓也想出了几个方法,第一就是将低洼积水的地方的水草割掉晒干,晒干后既可作燃料又清除了蝗虫产卵的场所;第二鼓励百姓去捕捉蝗卵;第三,对捕卵后残存的初生蝻子挖掘长沟,每隔一定距离掘沟一条,然后让百姓敲锣驱赶,蝗蝻受惊跳入沟内,即以泥土填入掩埋。
  谭拓说道:“到现在为止,已经灭杀了不少的蝗卵。但数量太多,范围太广,不能全部灭杀。”如玉熙所想,现在整个西北都成了蝗虫繁育后代以及幼虫成长的温床。他们想要全部灭杀,根本做不到。
  玉熙说道:“能灭多少就灭多少,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将损失减到最低。”顿了一下,玉熙说道:“除了要灭杀这些幼虫蝗卵,我们还得做好防蝗的准备。”玉熙可不愿意看到铺天盖地的蝗虫出现在镐城的上空。
  谭拓说道:“蝗灾一旦出现,除了捕捉灭杀,暂时没有太好的方法。所以,只能让下面的官府多准备网了。”蝗虫一出现,就用网去将他们网住,然后烧掉。
  玉熙点了下头,说道:“谭大人,刚得到消息,江南发生洪灾了,有近一半的州县都被洪水淹没了。”
  谭拓万分震惊,接着一脸不安:“王妃,江南出现洪灾,对我们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江南是产粮重地,往年他们都从江南购置了大批的粮食。现在江南出现洪灾,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了。
  想到这里,谭拓心里有些庆幸。幸亏他们从去年就开始做准备,储存了大量的粮。要不然,现在可就不仅仅是为缺水跟有可能来临的蝗灾忧心了。
  玉熙嗯了一声道:“江南洪灾,对整个天下来说,都是一个噩耗。”
  谭拓叹息一声,说道:“又是旱灾又是洪灾,老天爷这是要将人逼死了。”
  云擎回来,玉熙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说完后玉熙道:“如今,整个天下也只有辽东的情况比较好的。”辽东也出现旱情,只是并不严重,只一个多月没下雨。跟其他受灾的省份比起来,这点根本不算事。
  云擎对于辽东是极为熟悉的,说道:“辽东虽然没受灾,但它每年所产的粮食都不够供应军中。所以不用担心燕无双借此扩军。”
  玉熙皱着眉头说道:“燕无双要做什么暂时波及不到我们,我现在担心的是蝗灾还有北掳人。”这两样才是关系他们切身利益。
  云擎说道:“北掳人不用担心,塞外的情况不比我们这里好。我倒是担心蝗灾了。”因为干旱,草地大片枯萎,北掳人的牛羊马匹成群地死去。他们没东西可吃,肯定会来中原抢劫的。不过现在榆城兵强马壮,武器精良,根本不怕他们来抢。倒是可能到来的蝗灾,他们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第916章 粮荒


  江南发生特大洪灾,这事很快就传到了京城。这么大的事,朝廷也封锁不了消息。
  第二天,粮食又涨了五成,之前因为旱灾的事粮价已经是往年的四倍。粮价的涨势,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粮。除此之外油盐酱醋等也都又涨价了,其中盐涨了近一倍。
  铁奎的妻子肖氏听到风声也不安起来,挺着大肚子叫来了钟善同:“现在外面乱糟糟的一片,粮食也一天一个价,我们府里也该多存点粮食。”现在这个时候,手中有粮心头才不慌。
  钟善同神色平和地说道:“夫人好好安胎,府里的事有老爷呢!”肖氏之前生了个女儿,如今这是第二胎呢!虽然铁奎现在膝下已经有两子了,但钟善同知道,铁奎最期盼的还是嫡子。
  见肖氏面露不安,钟善同想了下,说道:“夫人放心,府邸里的粮食就够我们吃两三个月了。”铁府里只是小头,大头在庄子上。
  铁奎自从听到玉熙说西北有旱灾,心里就起了嘀咕,然后开始屯粮。因为铁奎身份特殊,他若是大肆屯粮影响肯定不好,所以他就让佟铬出面。到现在,庄子上储存的粮食数目非常可观了。当然,这些粮食可不是给铁府里的人吃的,而是准备卖钱。现在粮食紧张,粮价上涨的那般凶猛,这批粮食肯定能买个好价钱。
  肖氏听到这话,心头稍安:“江南洪灾若是真的,到时候就不是两三个月的事了。”这意思是希望钟善同再去买些粮食存起来。
  钟善同摇头说道:“夫人,虽然江南跟太原、山东等地都遭灾了,但辽东今年大丰收,所以夫人不用担心到时候没粮食吃。”
  肖氏听到这话,这才作罢。
  晚上,钟善同跟铁奎说起这件事:“奎子,现在的粮价是四两五钱一石。我们是否将手中的粮食出手?”他们买的时候,是一两银子两石半。现在转手卖出去,赚了七倍。
  铁奎摇头道:“不着急,这还只是开始,以后粮食会越来越贵的。”再过些日子,将粮食粗手不迟。
  钟善同也有顾虑:“奎子,辽东今年收成不错,到时候辽东的粮食运到京城,粮食肯定会跌的。”
  铁奎听到这话笑了起来,说道:“姑且不说辽东的粮食会不会运过来。就算运过来,今年灾情如此严重,粮食定然还要涨的。”辽东产出并不多,往年还要从太原等地购置大量的粮食。
  钟善同听到这话,忍不住说道:“我听说西北的粮食非常便宜,不知道是不还真的?”京城都说西北的粮食便宜,应该不假。
  铁奎对西北的事情比较了解,说道:“西北的粮食没涨价,但开始定价就比较高。米面三十文一斤,粗粮二十文一斤,只洋芋比较便宜,只需四文钱一斤。”西北的粮食,都是官府制定的粮铺出售,价格也定死了。不过有一点不如京城,在西北买粮都是按照人口来的,不像京城有钱就能储大量的粮。
  钟善同说道:“这么算下来,米面也要三两六两一石了。怎么米面会这么贵,比洋芋足足贵了七倍多?”
  铁奎说道:“西北的米面都是从江南购置的,量很少,而洋芋三月却是大丰收,粮库多得堆得放不下,自然就便宜了。”顿了一下,铁奎说道:“其实要说也不便宜,当时从老百姓手中收购洋芋时是两文钱一斤,现在的卖价是当初买价的两倍。”
  钟善同倒没觉得有什么:“四文钱一斤,其实并不算贵了。”若是京城的粮价只涨一倍,相信京城的老百姓会笑醒的。
  铁奎听到这里,忍不住说道:“是啊!不算贵,虽然比收购时贵了一倍,但老百姓还是能买得起的。”不像京城,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粮,哪怕粗粮都买不起了。
  只五天时间,粮价就翻了两倍。老百姓早早就在粮铺等候,不过粮商也不傻,每天卖完了规定的数量就关门。这种情况,更造成了混乱与恐慌。
  孟年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这样下去不行,不能再让粮食涨下去了。”这几天,整个京城都快乱成一锅粥了。
  燕无双将手中的折子放下后说道:“将那些粮商抓了逼他们交出粮食能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呢?之后怎么办?”京城的粮食基本都是靠江南跟山东还有太原供应。现在这些地方遭了旱灾跟洪灾,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粮食供应京城。粮商也正因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敢涨得这么凶猛。
  孟年道:“辽东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