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的各种传言在长安城流传甚广,像什么“诗词双绝”“智妖”之类更是让人耳朵听出茧子。
  李敬玄和李承乾也曾接触过数次,他并不觉得这个太子真的有传言中那么神奇,甚至一度认为这些传言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东西。
  可现在拨弄了一夜算盘的李敬玄服了,彻彻底底的服了,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搞出这么神奇的东西,从而解决让大唐无数文人头痛欲裂的演算问题,仅从这一点上看,长安城关于太子的传言,似乎说的有些肤浅了。
  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太子手下作事,李敬玄觉得与有荣焉,或者说自己的远大抱负一定能在他的手下得以施展,心中那一份感动也全部化成一种狂热,一种对“强者”的狂热崇拜。


第256章 战争的前兆(一)
  贞观二年的秋天似乎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在搞定了李敬玄的事情之后,李承乾甚至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就被老头子再一次弄进了丽正殿。
  “对于突利请求援助一事,你们怎么看?”刚刚进了丽正殿,李承乾就听到了老头子询问声。
  “臣认为可以出兵。”杜如晦的声音有些低,但语气十分坚定。
  “出兵容易,只是朕与那颉利有过盟约,如果出兵岂不是失了信誉。”李二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恼。
  不过李承乾却认为老头子苦恼的不是信誉,而粮食。
  “太子,来了就找地方坐着,莫非要朕请你不成!”看李承乾古里古怪的表情,李二就有一股子莫名之火。
  “父皇,这突利是谁啊?”李承乾习惯性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一是为了岔开话题,省得让老头子继续训斥;二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无所不知。
  必竟如果没人解说,他就什么都知道,那么丫就离被砍头的日子不远了。
  “不学无术,平时间你多看点书,就是不听,现在……”李二喋喋不休的训斥声整整持续了盏茶时间,最后才说道:“无忌,你给他说说。”
  “太子殿下,突利小可汗的身份如果真说起来那就长了,今后有时间老臣再一一细说吧,现在殿下只要知道他是陛下的结义兄弟便好。”长孙无忌的介绍十分简单,完全可以用言简意赅来形容。
  “哦哦,知道了。”李承乾找个地方坐下,点头表示听明白了。
  杜如晦见李承乾没有疑问了,这才缓缓说道:“陛下,我们虽然讲信誉,但蛮夷却是不讲,这一点从东突厥犯边次数从未减少便可以看出来。所以,臣认为,出兵为上。”
  “陛下,杜尚书此言甚是在理,臣等附议。”杜如晦的话音方落,其余人等便纷纷表态。
  李二点点头,同样表示对杜如晦之言的赞同,只是看到在一边发呆的李承乾,不由自主就开口问道:“太子,你怎么看。”
  “儿臣认为现在不是出兵的最好时机。”李承乾犹豫了一下,沉吟着说道。
  “说来听听。”李二的看了若有所思的杜如晦等人一眼,决定听听李承乾的想法。
  “儿臣的想法很简单,现在他们还没有真的打起来,如果我们现在出兵等于在替别人顶雷。”李承乾说道。
  “顶雷……”李二反复念叨着顶雷两个字,缓缓陷入沉思,直到半晌之后才说道:“那依你的意思是不出兵?”
  “不,儿臣只是说现在时机不对,并不是说不出兵,该有的姿态我们还是要摆出来的。”李承乾摇摇头,否认了李二的说法。
  “太子殿下能否仔细说说。”房玄龄接过李承乾的话头问道。
  这老家伙最善长的就是谋划,所以他很想听听李承乾是怎么谋划这件事情的。
  “很简单,向太原增兵,做出一个随时准备出兵的姿态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既能给那个突利壮胆,又能挑动颉利那根不太强大的神经,甚至操作的好还能让东突厥从内部乱起来。”李承乾眯着眼睛说道。
  “哦?内部乱起来?”李二眼睛一亮,闪过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对,突厥人都大大咧咧,脑子不大好用,管理国家也多是以强权为主,所以儿臣认为东突厥内部必然是矛盾重重。”李承乾越说越有把握,一份简单的计划在心中慢慢搭出了一个框架。
  “分划之策?”杜如晦蹙眉问道。
  “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的时候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就已经开始反叛东突厥了吧?为什么我们不联系一下他们,许以重利,让他们先内斗起来呢?”看着有些消瘦的老杜,李承乾思绪有些飘乎的说着。
  现在是贞观二年,等到了四年的时候,这个老头子怕是就要撒手人寰,再想和他讨论事情怕是只能去阴曹地府了。
  “殿下对‘利’之一字的操控老臣佩服,但不知殿下打算许下什么样的重利?”杜如晦神情严肃,探询着问道。
  “不用太重,一个被大唐承认的可汗之位足以!”李承乾洒然一笑,对老杜的慎重有些不以为然。
  “仅仅一个可汗的位置?”杜如晦有些愕然。
  “当然,薛延陀原本是铁勒诸部之一,前隋时还是一个独立的部族,现在被东突厥统治,心中定然不甘。如果我们派人秘密与之联系,承诺剿灭东突厥之后,许他们一个可汗的位置,估计薛延陀必反。”
  李承乾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缝隙,一丝寒光自其中透出,看的与其对视的老杜一阵心悸。
  “你们两个行了吧,不要把我们当成空气。”李承乾和杜如晦讨论的热闹,不成想冷落了久坐一旁的皇帝陛下。
  “陛下,老臣认为太子之法可行。”被李二惊动的杜如晦从头到尾的想了一下李承乾的计划,恭声说道。
  “你们呢?”李二略一点头,将目光投向长孙无忌等人。
  “臣等无异议。”最善决断的杜如晦都认为可行,其他人还有什么理由认为不可行的。
  再说这个计划里面,除了李二的诏书,好像大唐并没有真的付出什么。
  “既然都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周范调往太原驻守,严关注突利和颉利两军的动向,另外,着唐俭出使东突厥。”李二戎马一生,渭水之盟被其视为毕生之耻,现在有机会一举将之屠灭,自然心急如焚。
  “陛下,此事还是莫要急在一时,当慎重考虑为要。”房玄龄虽然相信杜如晦的决断,但还是觉得李二的决定太仓促了些。
  “是啊父皇,儿臣也认为再细致考虑一下为好。”李承乾十分赞同房玄龄的意见。
  “也罢,那就明日朝堂再议一下。”连番的劝解,终于让李二冷静了一些,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灭突厥虽然重要,但准备也同样重要,仓促间作下的决定到了后期往往需要更多代价来弥补,这是李二不想看到的结果。


第257章 战争的前兆(二)
  从武德九年八月末至今,显德殿前每日皆有士卒在练习射击,骑射、步射,不一而足。
  李二也会经常去亲身教导那些对于射箭并不熟悉的士兵,有表现好的,还会赏赐弓箭之类的东西。
  长孙无忌等人数次劝谏,说兵刃至御前是为不祥,希望李二不要再这么任性,要多为江山考虑,生怕这兵军卒哪一次没有控制好,走火把老李给弄死,到时候大唐可就要塌天了,结果却每一次都被李二否决。
  就这样,大唐历代君王,唯中贞观年间,见皇帝可以带兵刃,上朝同样可以带刀剑。这也是吴辰为什么可以带着满身的刀,行走于内宫的原因。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着一个问题:老李恨极了突厥,恨极了颉利。
  所以,对出兵剿灭颉利一事,朝堂上无论文武,口径完全一致,就是两个字“搞他”,至于怎么搞……有那么多的军方将领在,其他人也就不费那个心思了。
  李承乾因为前段时间署理过将作监,所以这一次也没跑了,整顿军备就是他的新任务。
  或者说他就是一个有实无名的后勤部长也可以,军备要他来搞,打仗需要用的粮食同样需要他来搞,运输更不用说了,漕运的事情正好归都水监管辖。
  “殿下,夜了,回宫吧。”将作监治铁坊,王成虎第四次来催李承乾。
  “回个屁,没看到关键时候了么?”李承乾一身厚布衣衫,死死的盯着眼前的炼钢炉,连汗水流入眼睛都顾不上去擦。
  “殿下,这样真的能成么?”李承乾身边的柳敏有些紧张的问着,对王成虎的催促报以白眼。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一把撸掉脸上的汗珠,李承乾对柳敏说道:“如果你对这坩埚有把握,那就一定能成,如果没把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