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云水间[GL]-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心累。。。下章进入快进模式





第94章 云水见闻录
预警一下!!!
这章是文言文,但比较浅显,应该可以读懂。作者文笔有限,只能写到这个地步,大家凑合看吧。
写了这么多章忽然发现我太啰嗦了,怕再写下去自己都没耐心了,索性假托子虚先生之口,作此《云水见闻录》,也算是完结了。坑了这么久,我也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结尾。。。
再次预警,文言文,慎入!(会有番外。小可爱们,后会有期!)

***

宣和十四年冬,水心悠自荆州返京。云晨潇戎装铠甲,率部曲千人,置酒堞楼,为之壮行。时值岁末,朔风凛凛。云、水并肩逆风私语多时,温酒次十余,尤未尽兴也。
宣和十五年元月十五,京中灯会繁华,金吾不禁。夜花千树,星陨如雨,鱼龙璀璨,达旦通宵。心悠于太师府遍请京中权贵,华盖蔽月,煊赫不减宫宴。席间,宾客尽欢,独心悠郁郁焉。或问之,不答,唯饮酒耳。中夜,宾客尽散,唯其妹之涣及素日故交慕容婉、柳如眉、宁雨凡等在侧。心悠倦欲眠,之涣向解人意,阻之曰:“姊何急去?今夜欢宴,普天同庆,姊独向隅。妹愚钝,不敢问其故。但有一舞,精妙绝伦,邀姊同赏,或可宽解一二。若不见此人此舞,恐我姊悔之肠青!”
少倾,隐约一人鹤裳羽衣,手持三尺青锋,乘月御风,飘然若仙。其妙舞扬扬,淋漓顿挫,来如雷霆,罢如江海,观者无不动色。心悠虽尽览天下奇观,亦壮之曰:“卿非公孙佳人转世哉?”及近,乃知舞剑之人为小云将军尔。
时宣宗有裁撤宗藩之图,赖心悠、晨潇及慕容光大学士、霍横扬尚书、谢子良大夫、洛风将军、杨世成侍郎等成事。帝恩宠心悠最深,以军政要令委之。心悠亦不负帝望,亲点晨潇为镇西大都督,洛风、杨世成为左右将军,于十五年春驻军十万于剑门关,欲伐蜀。时蜀中安王薛延庆于诸王中最弱,求宁王延康、定王延广援兵。晨潇察其意,遣褚玉曦为左先锋,唐晓涵为右先锋,各率精兵五千,于道中围截夹击,大败二王援军,缴获降将万余。晨潇又于成都城下点兵操练,昼见旌旗,夜闻征鼓。未几,安王惧,洞开城门,伏地称臣,并移钱粮、赋税、军政要权于晨潇。是日,成都民额手相庆,载歌载舞迎王师入城,如临节年。晨潇惑而问之,答曰:“早闻云将军治军严明,于百姓秋毫无犯。我成都民盼将军久矣。”
晨潇治蜀二年,一扫蜀中浊气,清明廉洁,劝农兴学,民心向之。又辟龚岩为掌书记,唐仲平、周越等为参谋从事,皆俊才也。当时论者以为有识人之能。后南征宁王,成都百姓出城十里相送,所赠衣帛、干粮、银钱等不计其数。其得民心若此。
宣和十六年初,安王薛延庆薨。世子薛竣领王府长史洪惠,以治丧为幌,藏甲兵、军械于府内,欲行反事。临发,惠惧,密告于晨潇,事遂败。晨潇上书尽数竣罪,帝念血脉之情,不忍杀之,贬黜南疆,未行而卒。
初,蜀、楚军中将帅以为晨潇蒙父荫入伍,且为女子,多不服者。及其定南楚、收西蜀、征江浙,神机妙算,屡建奇功,待下宽和,赏罚分明,属将无不归心悦服,奉之若神。更兼其风姿萧肃,常着银甲,骑白驹,驰骋沙场,所向无敌。远而望之,如玉山耸立,故军中呼为“玉山长城”。晨潇初不为意,后呼之者愈众,名动天下。心悠于京师闻之,去书责曰:“卿在军中,切勿饮酒。否则醉也,玉山将崩,长城自毁,为之奈何?”晨潇投书大笑曰:“我入太师彀中矣!”遂不复饮。
十七年秋,宁王薛延康移檄州郡,以心悠“悖道逆理,败法乱纪,以致天下板荡,水深火热”为由,起兵叛乱。心悠见檄文,不怒反笑曰:“老狸终露尾矣!”乃命晨潇屯兵十万于安庆府,褚玉曦、唐晓涵为先锋,操练水军于芜湖,以图一战。晨潇率部筹谋勘察,上奏书曰:“江南鱼米之乡,赋税丰厚。宁王经营十数载,兵多将广,城高池深,宜智取而不宜强攻,宜缓兵而不宜急取也。且山东定王举棋不定,若朝廷贸然兴兵,恐腹背受敌,有不利焉。”乃求宣宗手诏,并自请为天使,劝降延广,上许之。
延广与晨潇有旧,素推重之。及至,益亲善,终日逶迤斗鸡走狗之事,而不与言兵。晨潇劝之曰:“我朝自大行皇帝以来,天下纷乱,诸侯割据,然其势力均衡,故未大变也。今上奋发有为,整合连纵,北有京畿、关中,南控荆楚、西蜀,来势汹汹,气贯长虹,有并吞诸侯,一统天下之势。江浙弹丸之地,既无可据之险,又无可退之路,更无可用之将。其所多者,唯金银珠丸耳。纵宁王有天下之富,亦不足惧兮。大王试想,今上仁厚,薛竣叛乱谋逆,罪何重也?不过贬黜南疆耳。若宁王得势,以其乖劣小人之性,大王必见制于人。极不过一侯印,从不过十数人,车不过数乘,岂与大王今日同哉?侄女不讳与大王明言:已有破军之策。今万事俱备,所欠者,大王之东风耳。”乃秘告之破宁良策。延广闻而笑曰:“将军言极是也。我素知将军神武高才,更胜乃父。”事遂成。
时褚玉曦为先锋,练军芜湖,为大军水上前线。宁王欲试晨潇虚实,佯遣信使携函,乘舟至芜湖,实为刺探。值江上东风乍起,舟行颠簸,玉曦军中多关中子弟,不习水性,呕吐不止,状多狼狈。使臣回,俱表所见。宁王疑曰:“小子多诈,或为诱我之计也。”遂遣水军五千为先锋,与玉曦小战芜湖。玉曦不敌,西败合肥,宁王遂占芜湖。自此则信晨潇不足惧,益骄纵。
其年腊月,天寒地冻,人无余粮,马无蒿草。晨潇军中人心浮动,隐隐似有退军之意。宁王闻之,召策士曰:“事成矣!中原军士不习舟楫,已多疾病。况今天寒,粮草不济,已有败北之象。我军击之必中!”钟豹等劝之,弗听。乃亲帅精锐之师五万,蒙冲斗千舰余,围困晨潇水军于江上,久待无声。宁王讶,近而察之,舰在人无,唯草人耳。宁王方知中计,急命掉返。未几,忽见东方大舰,一字排开,阻断长江,旌旗蔽天,乃定王延广之水军也。延广属地临海,登州、海州水军骁勇更胜江浙,况其数倍于宁王。宁王败退,死守杭州孤城。晨潇数搦战,皆不应,怒曰:“老贼气数将尽,尤不自知也!”乃孤身入城,片刻而返。众诘之,答曰:“明日即知矣。”然后寐寝如常。次日,有卒来报,宁王首级悬于杭州城头,浙将见而惊惧,已降矣。晨潇闻之,复寐如故。心悠得捷报,笑曰:“于千万人中取贼首级,是何等气概!谁言小云将军软懦?乳虎未入山林耳。”于是诸王之乱平。
其后二年,晨潇整合部曲,操练军事,目不交睫,衣不解带。集前人精粹,自创军中刀阵,有以一敌百之能,号“乾坤阵”。心悠忧其劳累,欲迁之回京,辞曰:“常记十年之约,不敢有丝毫松懈。望能四海一统,消弭战事,方不负卿之重托”云云。心悠得书,泪若滂沱,遂寝回召之命。
宣和十九年九月,宣宗以晨潇为镇北大都督,领天下兵马大将军之职,用兵北狄。狄人豪壮善骑射,素与中原有犯,边民不胜其扰。晨潇至,与狄人周旋十余战,胜负各半,乃知骑射非中原兵士所长,颇倦惫。其时洛风为漠北经略、参谋军事,策曰:“将军若欲臣北狄,必先练骑兵;欲练骑兵,必先养良马;欲养良马,必先有良驹。良驹皆出漠北。将军若得良驹千匹,何愁大功不成?”晨潇然之,乃命使臣携粮草、金银、器皿、玉帛、牛羊牲畜等,求良驹于北狄可汗。可汗拒之曰:“云将军巾帼英雄,风流天下皆闻。寡人不愿金银牛羊,愿一识云将军,则无憾矣。”于是晨潇亲点兵卫,扶粮北进。可汗见之,大喜,摆酒设宴,酒后放荡不检,多有不敬之语。晨潇怒而起,以空手制狄人数百,生擒可汗为质,索其良驹。
可汗之弟赫哲者,素有代之之心,于乱中矢射可汗,竟亡。于是赫哲立,与晨潇定盟约:长城为界,俯首中原,边疆开市,互通有无,相安无事,互不相犯。其时中原内乱数十年,百姓厌战,将士思归,皆善其盟。宣宗许之,其后一年,心悠代帝驻跸绥远,与赫哲可汗结盟,时称“绥远之盟”。此后二十年,北狄与中原无战事。
宣和二十一年腊月,宣宗下退位诏,称践祚以来,德行有亏,失信于天下,不足为帝。心悠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秉箓握符,天命所向。愿效尧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