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5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本来就充满了危险,合理的冒险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
至少杜兴华这么认为。
华剑锋离开“一线”后,杜兴华名义上成为共和国的“头号潜艇艇长”,实际上至今都没打破华剑锋创造的数个纪录。不管是击沉舰艇的数量、吨位、参战次数,华剑锋仍然是不容争议的“头号王牌”。
与华剑锋“相交”数十年,杜兴华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
能力方面,杜兴华不比华剑锋差。在海军潜艇学院,杜兴华的好几门功课的成绩比华剑锋还要优秀。杜兴华只缺乏一种东西:冒险精神。
不是杜兴华不敢冒险,而是在做出冒险决策的时候,总有所顾虑。
这既是好习惯,又是坏习惯。
小心谨慎是潜艇艇长必须具备的素质,华剑锋也不例外,冒险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要谨慎。只是当小心过头、谨慎过分的时候,就会错失很多良机。用俗话说,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的!
现在没有其他选择,让杜兴华不得不冒险。
与华剑锋不同的是,杜兴华没有那么“潇洒”。让搭档荣康健修改航线后,杜兴华一直呆在指挥中心。虽然没有干预荣康健的指挥工作,但是杜兴华的担忧谁都知道。
日本会不会下黑手?
杜兴华不能肯定,荣康健也不能肯定。
潜艇战不同于其他战斗,如果吐噶喇海峡内真埋伏了1艘日本潜艇,且出其不意的干掉“刺豚”号,恐怕会像当初华剑锋在冲绳诸岛海域干掉美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一样,没人会将其当成一回事。
真要这么完蛋,那就死得太冤了。
杜兴华不想死得糊里糊涂,没人想死得一声不吭。
潜艇到达吐噶喇海峡水下航道东面入口处的时候,杜兴华接过指挥权,亲自指挥潜艇进入航道。
是有去无回,还是有惊无险,十多个小时后就见分晓。
*****
月底最后几天,保分类前六,求兄弟们提供月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章卷七 半岛硝烟 第一百零三章 有惊无险(570票加更,求600票)
四百五十米!”
荣康健向操作潜艇的士官点了点头,回头朝杜兴华看去。
“保持深度,航向315,航速。”杜兴华站起身来,“释放导航器,把激光扫描图像显示在主屏幕上,密切注意温度与海流的变化情况。”
一艘形似鱼雷、拖着光纤导线与铜芯导线的“微型无人潜水器”从“刺豚”号指挥台围壳右侧的发射管内驶入深海,以6节的速度航行到潜艇前方350米处才将降低到。几道幽蓝色光束从潜水器首部射出,反复扫描周围海底地形;潜水器上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海流传感器同时启动,持续不断的搜集周围的水文信息;信息先由潜水器上的中央处理器编码,然后通过光纤导线传回潜艇。
经潜艇的中央计算机处理后,复杂的电子信号转变成可以阅读的文字与图片信息。
杜兴华一声不吭的盯着火控台面上的几个屏幕。
吐喇海峡水下通道所有情况都在他的脑海中,只是杜兴华也不能保证潜艇能有惊无险的通过这条长达数十海里的“水下走廊”。
荣康健走了过来,朝主屏幕看了一眼。
“导航器”实际是用电力推进的小型潜水器。通过铜芯导线,潜艇为潜水器的推进系统与探测系统提供所需的电力。潜水器配备的“深海激光探测”系统通过发射在海水中穿透能力最强、最不易衰减地蓝色激光,接收海底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激光确定海底地形;利用各种传感器搜集水温、水压、水流等信息,为潜艇提供导航数据。这套设备的最大用处是绘制海底地形,开辟水下航道。因为“刺豚”号在此之前执行了开辟水下航道的任务,所以配备了相关设备。
与“回声探测设备相比”,以激光作为探测手段的“导航器”更加先进。
因为激光不会发出噪音。所以不会“惊动”海地声纳网。最大地问题是。光线在海水中地衰减速度很快。即便是穿透能力最强地蓝色激光。也最多传递数十米。作用距离远不如低频声波。
杜兴华与荣康健都知道这个问题。也知道可能遇到地危险。
因为探测范围相当有限。所以潜艇很有可能跟在导航器地后面走进“死胡同”。比起仅有数米长地导航器来说。长度接近1米地潜艇地回旋半径一般在500米以上。即便技术非常好地艇长。也需要300米地转向空间。在狭窄地“水下走廊”里。几乎不可能获得足够地转向空间。到时候。潜艇必须倒车。产生“难以忍受”地巨大噪音。
转向还是小问题。如果行踪暴露。遭到攻击。潜艇将在劫难逃。
“艇长。十五秒后到达第一转向点。”
“保持深度与速度。依照导航信息航行。”杜兴华长出口气。对荣康健说道。“让官兵进入战斗岗位。如果行踪暴露。我们就得全速突围。”
荣康健点了点头,给各个部门下达了战备命令。
“五、四、三、二、一……”
“三分之一左舵,新航向305,深度450,速度4。”
“刺豚”号稍微倾斜一点,如同太极高手一样,非常柔顺的完成了转向机动。
航向改直后,指挥中心亮起了红色灯光。
杜兴华抬头看了一眼,随即朝周围的几名军官与士官看去。荣康健在火控台面上操作一番,将潜艇地自噪音数据显示在了左上角的小屏幕上。从此时开始,“刺豚”号进入日本海底声纳网的探测范围。
84。
杜兴华朝搭档看了一眼,“刺豚”号的静音性能确实不是吹出来的。
当初“剑鱼”号将“安静航行”噪音降到90贝以下,让其他潜艇“黯然失色”。“刺豚”更上一层楼,时的噪音仅仅只有84贝!
84贝与89分贝绝对是两个不同地概念。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潜艇自噪声每降低贝,敌人被动声纳地探测距离就将缩短三分之一,潜艇自身被动声纳的探测距离将增加百分之五十。虽然在各种新型技术地推动下,潜艇的噪音越来越小,比如“仿生物消声瓦”广泛应用之后,潜艇低速航行地噪音已经降到海洋背景噪音以下,但是技术的进步总有个限度,即便是“刺豚”号,也只能在极低航速下保持安静,当航速突破某个极限之后,就将产生巨大的流体噪音。技术进步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探测潜艇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虽然探测潜艇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声纳,但是传感器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声纳的性能变得越来越先进。美国在2020年开发出“自适应主/~被动声纳探测技术”,能够在复杂海况下探测到噪音强度在90贝左右的潜艇,依靠声纳网能够准确测出潜艇的航行情况。
与其他
式一样,潜艇战中,探测与反探测手段一直在竞争展。
“艇长!”
杜兴华一惊,朝声纳长看了过去。
“反潜巡逻机,东北方向,一百千米之外,距离正在缩短。”
“朝我们逼近?”荣康健立即问了一句。
“没有,逼近速度不快,没有朝我们飞来。”
荣康健微微皱了下眉头,朝杜兴华看了一眼。
“应该是正常巡逻。”杜兴华非常冷静,“密切留意,没有必要担心。”
声纳长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半岛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加强了琉球群岛几处重要航道地巡逻力度。万幸的是,日本海军并不知道共和国潜艇“开辟”了吐噶喇海峡航道。那架巡逻机应该正在飞往大隅海峡的途中,因为吐噶喇海峡北面的大隅海峡是进入西太平洋最理想的海上通道。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时期,大隅海峡是美国在西太平洋上必须控制的7处重要海峡之一。正是如此,数十年来,共和国海军地潜艇很少从大隅海峡进入西太平洋。
“刺豚”号如同一只深海幽灵一般,继续沿着早已探测出来的航线前进。
利用导航器传回的水文信息,潜艇上的中央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最佳航行路线,对潜艇的压载水舱、方向舵与水平舵进行微调,以确保潜艇始终在预定的航向上航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杜兴华与荣康健地精神也渐渐放松下来。
完成第五次转向之后,“刺豚”号“走”完了一半的航程。
与其他几条“水下走廊”相比,吐噶喇海峡航道最大的特点是航线曲折,在大约55海里地航线上,总共有11处转向点,有一半的航道是在海底山脉的峡谷之中。选择这条曲折航线的主要目地就是尽量使潜艇呆在深海,避开敷设在周围海底的声纳网。
虽然导航器能够为潜艇提供实时航行信息,但是在多米深处潜航,与闭着眼睛穿越迷宫没有多少区别。
哪怕最轻微的失误,都会导致潜艇一头撞上航线两侧数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