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8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船队来说,美国与俄罗斯征用的民用船只,首先得用来运送支持俄军作战的武器弹药与重型装备。虽然不会用散装货轮运送弹药与装备。但是从战争考虑,也得首先用来运送提供给军火工厂的各种原材料。特别是用来生产武器弹药所必须的。而俄罗斯又没有办法生产、或者产能跟不上的重要战略物资,比如稀有金属矿石。
也许有人觉得奇怪,早在2衅前。俄罗斯就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稀有金属生产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稀有金属矿石出口国之一,不然美国也不会与俄罗斯走到一起,那么俄罗斯就不应该缺乏稀有金属矿石。事实是,俄罗斯的稀有金属矿藏全部在乌拉尔止 以东,在欧洲地区没有产地因为美国可以通过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港口继续获得稀有金属矿石。所以共和国才会轰炸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港口,并且出兵占领勘察加半岛,切断从俄罗斯远东地区通往美国的海上航线,美国在阿拉斯加与阿留申群岛做文章,也是想趁机打回勘察加半岛,打通前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上航道。更要命的是。从战略安全考虑,在田年之前俄罗斯就将绝大部分军火厂转移到了乌拉尔山以西的欧州地区。
工厂可以转移,矿藏却难以转移。
如果俄罗斯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会在欧州地区修建足够多的物资仓库,囤积足够军火企业消托好几年、甚至好几十年的稀有金属矿石。问题是,俄罗斯没有这么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俄罗斯当局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的丢掉整个,亚洲地区。
当然,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柿结秘密同盟条约的时候,俄罗斯与美国就达成协议,以最低的价格把稀有金属矿藏卖给美国企业。而且由美国企业负责将购买的矿石运回美国,而美国当局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即保证在俄罗斯需要的时候,将其战略储备仓库里的稀有金属矿石无条件的返还给俄罗斯。
众所周知,在超导时代,沾着电的东西,几乎都与稀有金属有关。
可以说,战争时期稀有金属的消耗速度非常惊人。按照共和国当局在战后公布的相关数据,大战期间。共和国的军火工厂每个。月就要用掉大约甥万吨稀有金属矿石,算上其他工业,共和国每月就要消耗掉接近 奶万吨的稀有金属矿石,而这几乎是曰年全球稀有金属矿石产量的3成!
就算俄罗斯的工业实力远不如共和国,而且只照顾军火厂,根据俄军弹药消耗与装备损耗估计,俄罗斯军火企业每个月需要大约如万吨稀有金属矿瓦
看上去不妇良多,可是运输却很麻烦。
要知道,美国战略储备仓库里的稀有金属矿石都是经过初加工的精矿石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储备成本,因此对运输的要求非常高。别的不说。运送 吨精矿石,就需要运走大约同等重量的包装箱,以及差不多是其2倍的维护设备。也就是说”艘载重力万吨货轮”次只能运万吨矿石。如此一来,以;支船队运送劲万吨,2个月往返一次计算,也需要2支船队向俄罗斯运送稀有金属矿石。
除了运输上的麻烦,还有装卸上的问题。
总而言之,对美国与俄罗斯来说。最优选择是守住乌克兰粮仓,至少守到8月份,等到收割完粮食再后撤也不迟。只有在最优选择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由美国向俄罗斯运送三四万吨救急粮。
站在这个立场上,俄军的作战方向也很明确,那就是在8月之前,死守乌克兰。
换个角度来看的话,美军的方向就没有这么明确了。
死守乌克兰没有错,可是有必要把防御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吗?
要知道,第二轮进攻战役结束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已经获得了进军乌克兰的资本,比如从罗斯托夫与沃罗涅日就能两路并进,以双箭头的方式扫荡乌克兰大平原。因为在第耶伯河以西,没有多少对防御有利的天线,所以俄军只能在这条从南到北横贯乌克兰,最终在第耶伯溺谷注入黑海的大河西岸设防。不管俄军有没有办法守住防线,都意味着将半个乌克兰平原拱手让给共和国军队。
当然,丢掉大约一半的夏粮还不是主要问题。前面多次提到,欧盟迟迟不肯参战,与共和国还没有把战线推进到莫斯科有关,只要共和国军队到达莫斯科郊区,欧盟就
当然,欧盟参战的根本目的不是与共和国瓜分俄罗斯,而是要在东面建立一道战略屏障,避免与共和国直接接触。如此一来,欧盟不但要出兵俄罗斯,还要控制俄罗斯西边的几个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乌克兰。从战略上讲,欧盟至少需要控制半个乌克兰,即第耶伯河以西地区。不然就不可能在东欧大平原上建立起一道足以让共和国承认欧盟在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防线,也就无法维持与共和国的同盟关系,从而使所有行动失去意义。
由此可见,乌克兰沦陷与莫斯科沦陷的意义完全一样。
换句话说,当共和国军队推进到第耶伯河东岸的时候,欧盟还会稳坐钓鱼台吗?
暂且不说欧盟会不会参战,做个假设,即欧盟会参战,由此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特别是会对美国、以及美欧关系产生多大的影响?
要知道,美军还在俄罗斯帮助俄军作战呢。
也就是说,除非美军用数万名官兵打了一次酱油之后就打道回府,把俄罗斯的命运留给俄罗斯人,不然就不可避免的要与欧盟军队兵戎相见。到这一步,即便欧盟与美国都不愿意向对方宣战,也很有可能完全敌对。
当然,占据主动权的肯定是欧盟。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欧盟国家的领导人相信美国会战败,就会毫不犹豫的以共和国盟国的身份向美国宣战。到这一步。美国的日子就难过了。
客观的讲,欧美很有可能宣而不战,特别是在美国特别克制、即尽量避免与欧盟军队在战场上遭遇的情况下。欧盟当局也不会迈出致命的一步。问题是,只要宣战,欧盟就没有理由不履行盟国义务。站在共和国的立场上,只要欧盟答应提供港口,并且支持共和国海军舰艇在北大西洋上作战,就能使战争变得更加简单。说白了,要是让共和国的潜艇进入北大西洋,哪怕美国拼尽全力建造反潜战舰,其生命航线都会受到致命威胁,而且必然会因为丢掉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输掉战争。
由此可见,从战争目的上讲。美国与俄罗斯完全一致,即守住乌克兰。
差别就在实现自的的手段上。
虽然俄军高层一直在叫嚣着发起战略反击,打过乌拉尔山,但是在具体战术上,俄军高层几乎都主张坚壁清野,固守每一条河流与每一座城市,用库图佐夫元帅对付拿破伦的办法来对付袁晨皓指挥的共和国大军。问题是,当今的共和国军队肯定不需要通过烧柴火的方式来抵抗严寒。也不需要以掠夺的方式来获得过冬的粮草。事实上。因为没有牲畜。粮草这个说法就不贴切。也就是说,坚壁清野的战略对阻挡共和国军队的步伐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使共和国军队的进军行动变得更加顺畅。可以说,俄军高层这种言行不一的态度,正好反映出了俄罗斯的根本问题,即在全线崩溃的情况下。俄军需要鼓舞士气的口号,却不敢冒险发起反击。
与俄军高层截然相反,美军将领说得少,做得多。
在反击还是防御的选择上,从杜奇威到身处前线的美军指挥官的真度完全一致,即只有积极主动的反击,才有机会挫败共和国军队的下一次进攻,任何侥幸心理,或者逃避态度都丧失主动权,再次遭受惨败。
实际上,在6月的第一天,杜奇威就联系了契力亚科夫,并且告诉俄罗斯总统,应该积极组织一次目标明确、规模庞大、行动迅速的战略反击行动,牵制共和国军队,从而放慢战争节奏。
当时,契力亚科夫肯定满口答应了下来,只是没有兑现。
这也不能怪契力亚科夫,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俄军主力部队、即在战前组建并且成军的部队基本上全军覆没,仅有的几个主力师也在亚洲地区。也就是说,在共和国军队面前的几百万俄军。除了少数是再服役的退役军人之外,绝大部分都是民兵、以及刚刚招募的青壮年。不管美国为俄罗斯提供了多少武器装备。也不管美国的军火有多么先进。这样的俄军,别说发起战略反击。能够呆在阵地上等共和国军队攻过来,并且勇敢的面对死亡,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显然,杜奇威也明白这个问题,所以没有逼迫契力亚科夫。
问题很明白,俄军是指望不上了,要想发动战略反击,就只能依靠美军。可是当时美国陆军在俄罗斯只剩下了口个师,这么点兵力别说战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