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从长远角度看,待罗斯与法国的提议才能真正确保国际安全,但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共和国与美国的想法更加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短短数年之后,美国就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了朝鲜战争,把联合国当成了工具;美苏冷战期间,联合国不但没有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石,反而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利用的对象;美苏冷战结束后,联合国仍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是被超级大国利用,就是被抛到一边;随着中美冷战爆发,联合国的国际地位更加发发可危,基本上成了摆设。
用王元庆的话来说,如果联合国有用,就不会爆发那么多战争了。
联合国失去影响力的关键原因就是没有一个主导力量小国想借联合国维护利益,大国却把联合国当成了工具,如果联合国妨碍了某个大国牟取利益,则会被大国无情的抛在一边。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是不得不承认,只有以某个大国为核心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才能为该组织内的小国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别的不说,北约集团能够延续至今,与美国在北约集团的统治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在共和国与美国都主张以地区安全为主的国际秩序的情况下,局势难以逆转。
为此,王元庆充分利用了这次大会,积极为共和国的全球布局努力。
第一章第三章 集团化
“敌然伦敦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全面销毁核武器,但是所有涯入于求都认为,伦敦会议是美苏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局势的分水岭。
让伦敦会议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只有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全面取代联合国。
早在力打手 年,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西方世界就开始鼓吹“中美冷战随着一场又一场与共和国、美国有关的战争爆发,“中美冷战”的论调日益高涨。事实上,直到伦敦会议之前,“中美冷战”都缺乏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条件。那就是分别以共和国与美国为核心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并未形成。准确的说,是分别以共和国与美国为核心的,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还没有完全形成。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绝大部分人看来,早在半岛战争结束之后,分别以共和国与美国为核心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就已经形成了。
北约集团就是以美国为核心,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事实上,在美苏冷战结束后的短暂扩张之后,北约集团就开始走下坡路。标志性事件就是留年的格鲁吉亚战争,以及力旧年的乌克兰大选。这两起事件终止了北约的扩张行动,最终使北约集团与欧盟集团在欧洲集体安全问题上分道扬镰。
在法德意的积极推动下。欧盟实现了经济一体化之后就开始推行军事一体化,以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为根本目的,而政治一体化只是军事一体化的自然延伸。随着欧盟在欧洲安全事务上的比重越来越大,北约在安全防务领域的影响力日益降低。
换个角度看,如果北约提供的集体安全足够重要,同时具备欧盟与北约成员国身份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等国家为什么要积极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呢?别的不说,伊朗战争期间,美国一度希望北约成员国出兵。共同承担战争负担,最终响应美国号召的却只有英国,而且也只是象征性的派兵参战,并没有提供实质性援助。如果美国在北约集团仍然有足够强大的影响力,比如像!呐年的科索沃战争,北约集团成员国就不会袖手旁观。
从根本上讲,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利益诉求与其他成员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国家战略所产生的严重分歧,成为了北约集团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虽然部分北约成员国与共和国存在矛盾,但是除了美国之外,没有哪个北约成员国受到了共和国的威胁,也就不存在需要抵抗共和国军事入侵的需求。绝大部分北约成员国都不希望与共和国直接对抗,更不希望卷入美国与共和国的对抗之中。
由此可见,北约集团算不上“中美冷战”的基本条件。
与美国一样,共和国也没有建立起以自身为核心的,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
虽然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共和国花了很多力气改变周边环境,先后与巴基斯坦等国签署了安全同盟条约,但是这些甩盟条约基本上都是双边条约,也就是说吧基斯坦不会为了朝鲜向某个国家宣战,朝鲜也不会为了巴基斯坦向别国宣战。
由此可见,以共和国为核心的安全组织根本算不上政治军事同盟。
当然,共和国也在为建力军事政治同盟集团而努力。
印度战争就是一次大胆的试验。不但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参战,印度周边国家中,除不丹之外,其他国家均先后参战,而且均按照集体安全的规定履行战争义务。印度战争结束后不久,王元庆对尼泊尔、锡金、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与巴基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伊斯兰堡与这些国家的领导签署了“集体安全同盟条约”。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份开放式集体安全同盟条约。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满足该条约的全部条件,得到了签约国的支持,任何国家都可以加入该条约,成为正式成员国。随后,顾卫民对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与泰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正式向这几个国家发出邀请。虽然这几个国家没有立即加入“集体安全同盟条约组织”但是按照外界的猜测,只要“集约”的机制成熟,在与共和国签订了双边同盟条约的基础上,这些国家肯定会加入“集约还有部分人认为,年之内,“集约”将吸纳包括马来西亚、阿富汗、蒙古在内的众多周边国家,成为一个完全以共和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同盟组织。
与共和国一样,美国也在努力打造第二个“北约
受全球大萧条、地缘政治等影响,美国所打造的同盟组织与“集约。有很大区别,其前身是由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在此基础上,该组织现货吸纳了英国、巴哈马、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并且在出年更名为“西半球一体化条约组织。”简称“西约
与“集约”一样,“西约。从起步到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
伦敦会议就成为了“集约”与“西约”迈向成熟的标志性转折点打手
在伦敦期间,王元庆会见了巴基斯坦等集约组织成员国与朝鲜等观察员国首脑,在集约组织内部会议上提出,除了集体安全保障之外,集约组织应该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和国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各成员国与准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并且坚持开放市场的原则,加强与各国的往来。最重要的是,王元庆在集约组织内部会议上正式提议吸收印度为观察国。在好几个国家比较关心的“补偿”问题上,王元庆的态度很明确,共和国不会因为全面核裁军提供补偿,因为共和国已经为集约成员国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共和国可以在经贸领域为集约成员国与准成员国提供更多的援助与支持,加强集约成员国的关系。推动集约发展。
王元庆在拉支持,布兰迪诺也在拉支持。
集约积极拉拢印度的时候。西约在积极拉拢巴西。只是,布兰迫诺的“运气”没有王元庆那么好。不管怎么说,巴西都是地区性大国,而且是南美地区的头号大国。虽然巴西与美国的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在安全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但是巴西不是印度,也就不可能像印度那样,迫切的希望加入某个集体安全组织。
不管怎么说,以共和国为首的集约、以及与美国为首的西约在伦教会议期间都得到了扩大与充实。更重要的是,正是集约与西约发挥的积极作用,让“补偿”提议变成了一纸空文,从而使全面核裁军条约得以顺利推进。
虽然从现实角度看,王元庆与布兰迫诺利用地区性国际组织的行为都是为了推动全面核裁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两人的目的肯定是想在全面核裁军条约生效后的国际新秩序中为本国牟取更多的利益。
事实上,地区性国际组织离全球性国际组织只有一步之遥。
离开伦敦的前一天,布兰迪诺会见了菲律宾总统特使菲律宾没有参加国际核裁军大会,在菲律宾加入西约的问题上给出了明确答复,只要菲律宾满足了入约的主要条件,美国就会积极支持,说服其他成

这一天晚上,王元庆也在下榻的宾馆会见了阿根廷总统塞隆。
“贵国加入集约的事情,我一直在努力,这是有几个问题,还得请总统阁下谅解。
王元庆的话很客气,毕竟塞隆也是国家元首。“主要就是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