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进攻速度的不是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也不是支援火力的延伸范围,而是空运力量所能承担的最大支援力度;只有在空运力量足够强大的情况下,地面部队才能在不用顾虑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发起大纵深战略突击;如果没有强大的空运力量,共和国陆军只能打一场半岛战争式的地面战争,能在打手 年、甚至摔内结束战争就算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可以说。最后一句话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了空运力量的重要性。
半岛战争。共和国用了大半年。印度的面积是朝鲜半岛的数十倍,如果按照半岛战争的方法攻打印度,失败的肯定是共和国。正是如此,战争爆发前,几乎没人相信共和国陆军能够在印度取得胜利。同样如此,战争爆发前,共和国有不遗余力的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支援航空兵与陆军航空兵;在“轻型化”还没有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共和国陆军率先提出了“空中化。的发展战略。
虽然印度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空车化”已经成为未来陆军的风向标。
用西方军事专家的话来说:印度战争是检验陆军空中化的战争,也正是这长战争。证明了陆军空中化的可行性与强大性,要想打赢未来战争,必须拥有一支空中化的陆军;共和国陆军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然。在陆军发展史上,并没严格区分“轻型化。与“空中

按照比较普遍的观点,“轻型化”是“空中化”的第一阶段,以扩大空运力量、建立以垂直起降运输机为代表的陆军航空兵为“空中化”的第二阶段,“空中化”的第三阶段则是按照战略与战术区别空运力量、陆军获得了独立空运能力。
不管怎么说,在考虑空中支援的时候,裴承毅必须考虑空运力量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在战略运输机、战术运输机与垂直起降运输机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垂直起降运输机与战术运输机。因为战略运输机的航程都足够大,往往承担运送作战物资的任务,所以受地域的影响并不大,即便部署在共和国本土,也能参加作战行动。战术运输机的问题稍微麻烦一点,虽然战术运输机的适应能力远超过战略运输机,仆比甚至能在长度不到的米的沙质跑道上起降,但是受航程与作战任务的限制,战术运输机往往的靠前部署,尽量缩短运输半径,以纭嵌直起降谗输机的问题最万,与性”叫…※样,可以在任何地点部署,甚至不需要专用基地,但是不复需要承担大量物资运送任务,部署地点必须靠近交通枢纽中心,最好是火车站,减轻地面运输的压力;这一要求极大的限制了垂真起降运输机的部署范围,也带来了相应的麻烦;要知道,大部分火车站都在城市或者城镇内部,附近缺少部署。万机群所需的场地。
与战术航空兵一样,空运部队也分成三个级别进行部署。
提出要求后,裴承毅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专门负责后勤的参谋人员。虽然这让人觉得他有点不负责任,但是裴承毅没有多少后勤管理经验,基本上只知道提要求,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特别是细节问题。如果让他胡乱安排,结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还不如让懂得后勤工作的参谋去负责。
安排好这件事,裴承毅开始着手制订作战计划。
按照他最初的想法,首先集中力量攻打海的巴拉,然后挥师南下,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同时推进,最终占领印度半岛南部地区。按照这套方案,大规模作战行动最快也就只能在春节之前结束。当然。这么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即在战役初期集中力量打下海的巴拉,减轻地面部队的作战负担,让更多的部队得到充足的休整机会,向南挺进的时候,可以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加快挺进速度。如果不考虑作战时间,这套方案的可行性最大,而且对各作战部队的要求也最低。
现在的问题是,必须考虑作战时间。
要在年内结束大规模作战行动,就不能只在一个方向上做文章。
攻打海的巴拉的行动不能变更,而南下进攻的时间必须提前。
如此一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支援力量再次被分散,空军、陆航与海航不得不为两个方向上的进攻部队提供支援。
分散支援力量的直接后果是,必须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
与安排后勤保障工作一样,裴承毅把细节统筹交给了袁晨皓。
在前期作战行动中,袁晨皓的表现非常醒目,处理细节事务的能力最值得称道。某些时候。裴承毅都不由得感叹。如果当初选的不是袁晨皓,而是一个跟他差不多的军官,恐怕很多事情就得由他亲自负责了。
根据袁晨皓的计算结果,如果海得巴拉方向上的支援力量减弱甥,就得多投入打手 个空突旅。
3个野战军中肯定有纠军。而按照裴承毅的意思。另外2个野战军为战略反应军。要么是引军与出军、要么是弥军与即军,而裴承毅倾向选择后者,因为弥军与刃军有在该方向上的作战经验。空突旅比较好安排,不管是哪个旅,问题都不大。
确定了攻打海得巴拉的兵力之后,裴承毅导袁晨皓在南下主攻方向上产生了分歧。
按照袁晨皓的意思,既然已经在海得巴拉方向上投入了重兵,就应该把南下主攻方向放在阿拉伯海沿岸地区,用2个重装甲军、3个战略反应军与至少2个空突旅组成一支规模庞大的突击部队,重装甲军负责扫荡沿海平原的区,战略反应军负责扫荡内部山区,空突旅负责前进突击任务。如此一来,只需要投入支援力量的骗就能在该方向上取得突破,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特里凡得琅。而根据袁晨皓的估计,最快能在口月初、最晚能在口月中旬占领特里凡得琅。
看上去。袁晨皓的建议很有道理,可是裴承毅却并不认同。
分析战局的时候,裴承毅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后勤保障,二是突击的正面宽度。
地面部队从苏拉特南下,向特里凡得琅突击。沿途需要攻占包括孟买、胡布利、塔尔瓦尔、门格洛尔、卡利卡特、科钦等数十处城镇,其中不少是大城市与战略要地,就算投入个军加2个旅的兵力,推进速度都不会快到哪里去。更要命的是,部队南下的时候,跟在后面的只有共和国陆军的后勤保障部队,孟加拉国与尼泊尔的军队不会南下,巴基斯坦的军队则在印度西北地区晒太阳,占领科钦后才能得到斯里兰卡陆军的援助。也就是说,在长达打手 劝千米的后勤保障线上,只得靠自己了。
针对这个问题,袁晨皓认为可以通过占领港口解决。提出这个想法之后,袁晨皓也觉得站不住脚了,因为每占领一处港口,就意味着将要留下一支部队守卫港口。虽然出发的时候有个军加2个旅的兵力,到达特里凡得琅的时候,恐怕就所剩无几了。如果真要按照袁晨皓的方法打。就得出动7个军加个旅的兵力。在总共只有旧个军,且3个空降军的空降旅无法在战役初期参战的情况下,裴承毅没有任何理由将半数以上的作战部队放在一个方向上。
如果说后勤保曰地注了后么突击正面宽真就挡住了去路
与后勤保障相比,突击正面宽度的问题更加突出。
印度半岛西高东低,从南到北横贯半岛的西部山脉成为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两侧的平原地区分割开来。相对而言,东部平原更加广袤,西部平原则非常狭窄。如果按照袁晨皓的提议。出动2个重装甲军与3个战略反应军,以半岛西部沿海平原的宽度,别说让2个重装甲军同时推进。就连打手 个重装甲军都容不下。让战略反应军扫荡内陆山地更加离谱。战略反应军不是山地部队,最适合山的作战的是空中突击旅,而裴承毅手里只有6支空突旅。不能随意浪费。因为正面摆不开、侧翼难以取的突破,投入前线作战的部队非常有限,所以用上再多的兵力。也等于浪费。
按照裴承毅的看法,重点还是得放在东面。
攻打海的巴拉的时候,派遣2个战略反应军与2个空突旅从沿海平原南下,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金奈,并且占领金奈港。到此。突击部队分头行动”个战略反应军与打手 个战略反应军则继续南下,扫荡印度半岛南端东南部地区。战役行动的初期以攻占金奈为主要目的,原因很简单。按照共和国与斯里兰卡达成的秘密协议,共和国占领金奈之后,斯里兰卡将派遣地面部队协助作战,也就是为共和国陆军提供后勤保障。
当然。裴承毅不是哪种喜欢一只仗的人。
东线为主攻方向不等放弃西线。按照裴承毅的想法,东线突击开始前,就得从苏拉特派遣至少打手 个战略反应军向南推进。该突击部队的任务不是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