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7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二三团团长冯圣法也是一员悍将,他是黄埔一期毕业的,接到李延年的电话,马上亲自带领部队发起反冲击。
这时日军飞机正好撤走,十几架中国飞机已经开始俯冲下来,对日军冲锋部队开始扫射,这让88师官兵信心大增。士气高昂的五二三团官兵,在冯圣法的率领下,一鼓作气,嗷嗷叫着硬是用刺刀、工兵铲,把冲进来的日军又赶了回去,重新封闭了缺口。
眼看功败垂成,松木真亮又气又脑,正要冒着飞机扫射,组织部队进行再一次冲锋,这时从西面的天空中又飞来七架轰炸机。
这些轰炸机也是从杭州乔司机场飞来的中央军飞机,他们是受命转场常熟的。此时一见大群自己的飞机正在扫射日军阵地,立刻兴奋地飞到战场上空。
这些轰炸机既有中央军的,也有广州来的。这些轰炸机自从来到杭州,还没有派上过用场,此时空中有大批自己的战斗机,哪里还有什么顾忌,立刻蜂拥而上,对着十四师团的阵地开始进行猛烈轰炸。
战斗机的数量虽多,可是从空中用机头的机枪扫射毕竟比不上在地面上的机枪扫射威力大。地面上机枪扫射呈面状,而在空中对地扫射则呈线状,这些战斗机并不能给日军多大杀伤,更多的是给日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还能起到鼓舞己方士气的作用。
而这些轰炸机的加入就不同了,它们携带的炸弹虽然都是五十公斤的小炸弹,可是数量较多,这些美国产的轰炸机,每架飞机的载弹量都在两吨以上,携弹数量都超过四十颗。虽然这样的小炸弹威力不是很大,可杀伤步兵却已经足够了,成串的炸弹炸得乱串的日军死伤狼藉。
此时,即便松木真亮想要执行白川的命令,也根本组织不起部队,不得已,松木真亮只好命令部队掩蔽躲避空袭。
李延年利用这个机会,命令部队抓紧时间加固工事,同时对战线各处的兵力配置重新进行调整,准备迎击日军后续的进攻。
一百多架日军舰载攻击机和中岛式战斗机脱离战场后,在空中重新整理好队形,然后直奔西南方海上。
机群和航母事先约定好的汇合地点,在上海西南方向一百多公里的海面上,日军中岛式战斗机的速度较快,飞在前面,十三式舰载攻击机群在稍后一些集群飞行,几架受伤的日军飞机则冒着黑烟,歪歪斜斜地跟在机群的最后方。
一来到大海上空,日军的飞行员们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此次在上海,中国空军的飞机还从来就没有飞出过大陆,日军很清楚,这是对方缺乏海上飞行经验,他们如果要追上来,恐怕就很难回去了。
而且。航母之所以停在距上海一百多公里的海域,也是仔细计算好了的。即便中国人的飞机想要飞到海上攻击航母,经过空战的中国空军的飞机的油料也不会够了,这片海域基本也超出了它们的作战半径。
不过。让日军飞行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它们的一举一动,完全没有逃过第四路军空军总队的追踪,此刻在一万四千米的高空,正有一双眼睛在紧紧地盯着他们。
在日军机群后方几公里远的高空,一架蓝灰色涂装的单翼三发大型飞机,正紧紧地跟在它们的后面。
再后面十五公里处的五千米高空,还有一架容克运输机跟在后面。
高空这架飞机的翼展很长。足有30多米,它是第四路军航空研究院在购进的容克52的基础上研制的代号鹰眼的高空侦察机。
为了能在高空飞行,鹰眼除了骨架采用金属制造,其它各部分都尽可能使用木材制作。
鹰眼采用了一种少见的木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
‘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最早是由一个小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使用的。lwf飞机公司,在1919年的lwfv飞机上采用。生产量很小的lwfv飞机仅有捷克空军装备。1922年美国诺斯若普公司在s1双翼机上也采用过这种结构。
这种“,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的具体方法是,先用混凝土制造一个21英尺长的模具,然后将云杉木薄片涂上干酪胶后交替放置。然后盖上模具的盖子。此时,再向中间的橡胶气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待干酪胶固化后即形成一片木结构,将左右两片木结构对合。1922年8月。这种结构获得美国专利。由于生产成本低廉,s1飞机被称为‘穷人的双翼机‘。
鹰眼在此结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将木质胶合结构中间的木料改为轻质木材,也就是河南大量生长的桐。这使木质结构重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强度还有所增强。除了机翼中间有两根金属翼梁外,整个机翼由上、下两片整体模压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对合而成。机身则是由左右两半木质胶合结构对合成为筒形承力结构。
这些减重措施很有效,鹰眼最大升限达到了惊人的15000米。现在世界上能飞到万米高空的飞机已经很少见,能飞到12000米以上的飞机则绝无仅有。这个高度,足以保证没有任何武装的鹰眼的安全。
机舱里,除了在机头前并肩而坐的飞行员和观察员,在机舱中部,还有一个报务员和一个备用观察员,已及一台大功率发报机和一台功率很大的语音通话装置。
发报机可以保证鹰眼侦查得到的信息及时传回基地。而语音通话装置,则可以跟周边配有语音通话装置的第四路军的飞机保持及时沟通联络。
现在,第四路军空军的语音通话装置传送距离还很小,仅能达到20公里。为了保证大范围的空中机群的有效联络,宋哲武建议电子研究所所长李明华,在语音通话装置没有得到改善前,建立空中移动通讯中继站。
宋哲武的建议,得到李明华大力称赞,立刻着手实施,就以德国容克公司最新研制容克52运输机作为中继站的平台。现在,第四路军空军总队通过这些移动中继站,基本能保证空军总队机群在执行任务时的语音传输。
鹰眼上,在机头前部,安装有一架第四路军研究院光学研究所研制的大口径高倍数观测镜,在万米高空,它可以清晰观测到地面车辆大小物体的活动,视线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观察到地面人员的活动。
今天这架鹰眼上的观察员不是别人,而是临时客串的高志航。
因为东北军空军参谋长陈海华的到来,高志航在北蒙中苏大战前,已经辞去了空军总队参谋长的职务,专心担任战斗机联队联队长。
但是,这次前来上海参战的飞机,既有战斗机,又有强击机和轰炸机,如果让高志航这个战斗机联队长统一指挥这几个机种,有些不便。所以,这次来上海参战前,宋哲武任命高志航兼任空军总队副参谋长。
高志航指挥的这次行动,目的是打击日军第三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高志航甚至拒绝了轰炸日军在浏河口登陆的运兵船和护航舰队。
高志航认为,能否解决掉日军的三艘航母,是决定上海“一。二八抗战”能否胜利的决定性战斗,高志航不可能放心地坐等在常熟的机场里,他必须亲临现场指挥。为此,高志航甚至强忍住要驾机参加空战的冲动。
透过观测镜向下观看,在初生的太阳照耀下,海面金波荡漾,波光粼粼,景色十分壮观。
只是高志航此刻根本没有心情欣赏这壮丽的景色,他正全神贯注地追寻着日军机群。在他的观察镜的镜头里,日军机群清晰地呈现在湛蓝色海面为背景的视野内。
观察了一会,高志航抬起头来,看了看操作台上的罗盘,又对照一下身边的地图,大致估算出在海上飞行的距离,然后头也不回地对身后的报务员道:“命令常熟机场的机群起飞,目标日军航母,在没有接到攻击命令前,要和鹰眼保持十公里的距离。”
报务员大声复述道:“是,命令常熟机场机群起飞,,目标日军航母,在没有接到攻击命令前,要和鹰眼保持十公里的距离”然后,报务员熟练地按动电键,把高志航的命令迅速发了出去。
高志航接着命令道:“开启导航信号,为机群引导方向。”
观察员一边大声复述,一边迅速按动按钮,开始发送引导信号。
高志航现在的位置距离常熟有200多公里,机群飞到这里的时间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高志航在法国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团见习时,见到过法国即将完工的贝亚恩号航母,知道飞机在航母起降的过程。日军一百多架飞机,即便同时在三个航母上同时回收舰载机,也需要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样,常熟机场起飞的机群,正好约提前20至30分钟赶到,已达到消耗油料最少的效果,尽可能给攻击航母留下充足的时间。
下达完命令,高志航重新伏到观测镜头上,继续观察日军机群的动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