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26之崛起-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主动撤出外蒙,只是要求国民政府按照他们和北洋军阀政府签订的协议,中**队也不得进入外蒙,他也只好作罢。
可恶的苏联人,不仅不让中国政府的军队进入中国自己的土地;竟然还暗示他蒋中正,可以用外蒙的独立来换回他当年在广州时,为了在党内取得稳固的地位和权力,违心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去读书的儿子蒋经国。“娘希匹”,当我蒋中正是什么人,我蒋某人不是做交易的商人,我是堂堂中华民国政府领袖,我怎么会以一己之私,拿国土来换回自己的儿子!
蒋介石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思绪跑得太远了,眨了眨略微有些湿润的双眼,努力拉回自己对儿子的思念说:“谈判是什么?谈判就是双方互相让步,互相妥协,强势的一方让步少些,弱势的一方让步多些,没有让步和妥协,谈判是不会成功的。有两个原因决定现在还不能谈。一是,苏联人现在态度强硬,据蒋作宾传回的消息,苏联人的底线是恢复中东路的原状,他们只做了一点微小的让步,那就是他们同意可以适当缩小苏方铁路局局长的权利。苏联人之所以强硬,就是认为我们会屈服于他的武力威胁,这时候跟苏联人谈判我们会吃大亏的;其二,现在的国内舆论也根本不允许我们作出任何让步,哪怕是极小的一步。只要政府作出让步,立刻就会被民众视为软弱,马上就会引来一片责难之声,甚至是骂声,那时他张汉卿是大英雄、是岳武穆,我蒋中正就是大jian臣、是秦桧。”
蒋介石长长出了一口气说:“还有GCD的问题,他们现在幼稚可笑地提出了‘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这已经遭到国内有识之士的责难。他们还妄想煽动示威和罢工,可是他们在上海几乎就没有搞起来。我们这个时候对中东路事件越是强硬,就越能让国人感到我们和GCD的反差,就更能打击GCD,在和他们争夺民心上我们就更会占上风。”
蒋介石看看众人的反应,坚决地说:“这一切,都决定了‘中东路事件’已经不仅仅是军事问题,它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现在不是谈不谈的问题,而是如何打的问题。现在政府必须做出强硬姿态,坚决支持张汉卿武力对付苏联人的武力挑衅,中央不仅可以派中央军支援,只要东北需要,任何军火、物资都可以给他。只是现在的问题是,张汉卿不同意中央军进入东。”
蒋介石暗自叹口气说:“正如敬之所言,东北军是打不过苏联人的,东北军现在在名义上虽然已经是国民革命军,可他们毕竟是旧军阀部队易帜过来的,东北军虽然武器装备很好,可是他们没有我们中央军的革命意志……”
第二百零四章 大战序曲 战和两难(三)
蒋介石接着说:“东北军的装备虽然很好。WwW、(www。)可是他们的战斗力不强,敬之二次北伐时是和他们交过手的,最清楚他们的实力。这些军阀部队,遇上弱敌士气高昂,遭遇强敌则一触即溃。当年张汉卿在涿州指挥十万东北军,有飞机大炮助战,围攻傅作义不足万人的无援之师,历时百日竟不能下,东北军的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kao东北军自己,他们是绝对打不过苏军的。更何况,大战未起,作为主帅的张汉卿已经没有了气势,不仅他自己一再来电,甚至还拉上阎锡山,一起劝我和苏联人谈判,这样的东北军,怎么可能战胜苏军?”
蒋介石冷哼一声说:“苏联人现在要求恢复‘中东路’原状,难道要我蒋中正把他张汉卿刚刚武力夺回来的中东路再拱手送给苏联人?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先要和苏联人打一仗,要让苏联人吃些苦头,付出些代价,这样苏联人才会仔细想明白。他们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夺回‘中东路’。如果他们认为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过大,那他们就会主动找我们来谈判的。”
说到这里,蒋介石皱了皱眉头,很无奈地说:“要想有这样的结果,必须要有中央军去东北参战,可是张汉卿铁嘴钢牙,就是不同意中央军进东北。而以东北军自己的力量抗击苏联人,一旦打败,即使中央不和苏联人谈判,他张汉卿也很可能独自和苏联谈,而那样的谈判必然是‘城下之盟’不仅丧权,还要辱国。”
对于张学良不同意中央军进入东北这件事,屋子里的众人都明白张学良的心思,那就是他害怕战争结束后,中央军赖在东北不走。
东北易帜就是张群往来联络,他对东北军的内部各种势力了解的很清楚,也对张学良这位热血少帅很有好感,他能理解到张学良此时要面对的内外压力有多大,他也不认为中央现在就彻底把东北拿过来有什么好处。在他看来,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先消灭GCD的红军,然后整合各个地方势力的武装,最后才应该去解决东北、新疆和西藏、外蒙的问题。张群决定帮张学良一下。
张群看看蒋介石说:“正如委员长所言,东北军如果被苏军打得大败,甚至被苏军重新夺回‘中东路’,那样即便中央不与苏联谈判,汉卿也会无奈同他们谈判,而且一定就是‘城下之盟’。这样的情况是我们谁都不愿意见到的。不仅仅是我们,就是汉卿也一样不愿意见到;第二种情况,就是汉卿同意我们中央军进入东北参战,即使没有取得绝对胜利,至少也让苏军付出大的代价。如果苏联人不愿意承受这个代价,他们就会直接和我们谈判,这种情况是很可能发生的。去年我们和苏军在内外蒙交界处发生的那场冲突就很能说明问题。所以,我建议是不是我们给汉卿一个保证,‘一旦和苏军的边界战斗结束,中央军就返回关内,决不在东北驻扎。’”
蒋介石微闭的眼中精光一闪,打断张群的话说:“岳军此话不妥!中央军是国民政府的军队,而国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政府的军队有权在中国版图内的任何一地驻扎,不需要什么人同意,也更不应该做出生么保证。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何应钦虽然有些耿直,可并不迂腐,他刚才之所以说应该谈判,那是他对张学良不满,他也认为蒋介石的话是对的。那就是必须要打一仗。何应钦认为,要想彻底战胜苏军是不可能的,不过中**队并不需要取得军事上的绝对胜利,只要逐次抵抗,不断杀伤苏军的有生力量就可以逼苏联人主动谈判,只要逼得苏联人不得不坐下来谈判,对于中央政府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他相信,苏联现在没有精力入侵中国,他们这次摆出大战一场的架势,其实也是逼中国政府和他们谈判,只不过这样的谈判会更有利于他们一方。而且他也认为张群的话极其不妥,堂堂中央政府怎么可以给一个地方势力做什么保证!
何应钦看着蒋介石说:“委员长,我同意和苏联人打一仗。而且我们不能仅仅盯着东北,还要给阎锡山和新疆的金树仁去电,要他们提高戒备,严防苏联人在内蒙和新疆搞鬼。至于张学良不同意我们中央军出关,他是怕中央军战后不走,我看是不是让雪竹的部队去东北,他的部队都是刚收编的地方部队,张学良总会放心了吧。”
何成浚苦笑着说:“委员长也有这个意思,我还为此去找过张学良,可他也是不同意,我看只要是沾上中央两字的部队,张学良就不会同意。”
宋子文忽然cha话说:“既然汉卿不愿意中央军进入东北,阎锡山的晋绥军他总该接受了吧。”
何应钦摇头说:“子文,这行不通,晋绥军的战斗力还敢不上东北军,他们去了起得作用不大;而且阎锡山这个山西土财主,派兵去东北没有什么利益可得。他怎么会答应?即使他真的派兵,他的晋绥军也不会给张学良卖力气打仗,有他们可能更坏事。”
宋子文不甘心的又说:“那就干脆让西北军去东北,西北军能打仗,让他们和苏联人去打,既可以消耗他们的实力,又省的费心整编他们。”
宋子文的话让蒋介石哭笑不得,自己这个大舅哥在金融财政上很有能力,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出色,自二七年宁汉分流以来,如果没有宋子文四处奔波筹集资金,管理政府财政,他可变不出那么些大洋大打银弹,就是中央军的军费都会有困难。这一年来又积极奔走,同西方各列强谈判,寻求收回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按宋子文的说法,估计明年就可以有一个结果。这一切,别人是办不来的,宋氏兄妹中也只有这个子文令他很满意。可是宋子文在军事、政治上的眼光就差得远了。
蒋介石微微一笑说:“子文,西北军能打仗不假,可是你想过没有。冯焕章当年可是kao苏联人的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