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宦之风流无边-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令装有大炮的二十艘战舰,向陆地上的高丽人开炮射击,三千弗朗宁火器营兄弟,在炮火结束后,全速攻击,推进、推进、再推进,击中一切优势兵力,给我往纵深里凿穿!”易土生高声喝令。
顿时之间海岸线上万炮齐发,位于两里外的高丽人哨所,顷刻之间成了火海,布防在此地的一万五千战士,其中一半连哼都没有哼出一声,就被炮火硝烟送上了西天,剩下的一半,仓皇爬起来,还没等醒过神来,便遭到了火器营的偷袭,一顿火枪死伤无数。
火器营和炮轰为易土生组织骑兵争取了时间,再过半个时辰,一万名骑兵和马匹登上海岸。易土生集合八千名骑兵精锐,冒烟突火,给高丽海防军最后一击。
明军的攻势太凌厉了,就好像是泰森的组合拳,高丽人根本连一口气都没有喘过来,就像一群猪猡般被集体屠杀了。
易土生的‘闪电战’在此次登陆战中完全奏效。这当然不是易土生的独创,这种集合一起海、陆、空火力打击一个目标的战略,起源于拿破仑、发扬与希特勒,实践于隆美尔,到了易土生手上仍然管用。唯一遗憾的是,天上没有飞机轰炸!
整个攻击战中易土生没有使用一个纯步兵,因为他觉得,隆美尔的军师思想中最轻视的就是步兵,只有在防守或者地形复杂的不适合炮兵和骑兵突袭的地方才会把他们搬出来。这道理听起来很明白,但很多人都不回去使用,原因应该是‘舍不得’。
没有几个人舍得把所有的老本都拿出来打赢一场仗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明白战争的本质。李云龙在这方面做的就很不错,为了打赢一场仗,部队里所有的手榴弹可以全都搭上,根本不考虑日后的日子怎么过!
釜山码头距离釜山城不过几十里远,这边打跑城里已经跟着震动起来,再想偷袭已经没可能性了,而且此时天已经亮了。
易土生和德川秀忠也不想偷袭了,高丽人没有战斗力在当时的国际社会那是出了名的,凭借手下十万名久经考验的大明士兵,就算是强攻城墙,估计也废不了多大的力气,还用得找什么战术呀!
事情比易土生想象中的更为顺利。
此时的高丽国风雨飘摇,政治腐败、武将懦弱、皇帝昏庸,比大明朝的统治还要不堪,釜山巡抚听说大明朝的五十万大军(易土生号称)在釜山码头登陆,直逼釜山城,二话没说,带着娇妻美妾,席卷细软,逃之夭夭了。整个釜山等是陷入无政府状态之中。
与此同时,易土生带着二十门从船头拆下来的红夷大炮,直逼釜山城。十万大军在东门外摆开了进攻的阵势。
征战天下第一百三十一章围攻汉城
更新时间:2011…10…1010:12:24本章字数:2378
釜山都指挥使、布政司、按察使司一看巡抚大人跑了,谁还顾得上守城啊,三人一商量,肯定抵挡不住,投降算了,本来就是明朝人,投降明朝也不丢人!于是三人合计之后,打开城门,迎接易土生的“五十万”大军入城了。其实他们要是真能坚持十三四天,等到易土生粮草吃紧,说不定真就要退兵而去。可是德川秀忠算准了高丽人没这份骨气,也许以前有,以后也会有,但现如今就这情况。
釜山陷落的消息传入汉城,整个高丽王朝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大臣们纷纷跳出来献计献策,有的说应该迁都到江原、还有的说应该迁都到最边境的跟后金一水之隔的义州,依附后金,以图东山再起。反正没有一个想办法抵抗的,统统都想逃跑。
皇帝李倧虽然年轻气盛,气的吹胡子瞪眼,但他不过就是个花花大少般的人物,和明朝的小皇帝朱由检没什么区别,根本想不出退敌之策,也无法鼓励群臣抵抗侵略,只要作出决定,立即退守平壤,然后迁都义州!
德川秀忠不但知道高丽人的人文地理而且还知道高丽人的处世哲学,早就料到了高丽皇帝会这么办,早已经让易土生在通往平壤的道路上设下了伏兵了。
皇帝虽然跑了,但太子没跑,李倧虽然跑了,但没有忘记做一件所有昏君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都会做的事情——太子留守。缺德不缺德,太子才八岁。这种事儿中国的昏君经常会做,比如唐玄宗、宋徽宗。
由于有了德川秀忠这个高丽通,易土生不费吹灰之力,在短短的十天之内,就把大军开到了汉城城外,当然,这时候皇帝已经逃跑了,汉城只剩下三四万老弱残兵,和一些实在跑不动的老弱妇孺。
综合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来看,大凡能够成功进入中国本土的异族人,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一种不太光彩的手段——任用汉奸。任用汉奸的数量和你得到的好处基本能成正比,任用的汉奸多得到的好处就多,汉奸少好处就少,不任用汉奸就没什么好处!像回纥人不懂得汉奸的妙用,虽然多次攻入唐朝首都最后都因为站不住脚灰溜溜的走掉,都不用别人送,自己就走了。辽国人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始终无法占领中原,金国人动了但气量太小汉奸太少,所以只能占据半壁江山,到了他们后代满清人这里才算是融会贯通了,所以,就统一了中国,其实日本人对中国的汉奸太不重视了,他们太自大,不像清朝人那样。否则说句不好听的话,中国很危险!
所以,一个文明要想侵入另一个文明,没有奸细那是肯定行不通的。所以,易土生从一上岛就开始鼓励和发展高丽奸,我们简称为‘朝奸’。首先是主动投降过来的都指挥使李绍正、布政司朴京爱、按察司王金泉,全都官复原职,并且代替大明皇帝封他们为大明朝公爵,每人赐黄金千两。当然,这笔钱要从高丽人的府库里面出。
而且,易土生还在釜山城大发安民告示和招贤榜文,表示如果愿意投降大明朝的,立即赏赐黄金百两,并且加官进爵。很多没骨气的高丽人,纷纷的跑到府衙,要求加入大明朝的阵营,这些人里,让易土生感到吃惊的是,儒生占了大多数,这就是他们平时挂在嘴边上的仁义道德呀!
易土生将大军布列于汉城城下,尽量的提高杀伐的气氛,战鼓高亢,号角齐鸣。明军加上投降过来的高丽军,除了赵率教和祁秉忠留守海边和釜山之外,总兵力在七万人左右,中央是清一色的步兵,两翼和前后阵全是骑兵。骑兵包围着步兵,旗帜如海矛戈如林。
中央步兵又分为九个方阵,每个方阵大约四千人,由不同的兵种队伍组合而成,备有弓、弩、刀、枪、剑戟拒马等武器,第一个方阵除了前排布列二十门威武雄壮的火炮之外,外加三千名佛朗宁火枪手。
易土生故意在高丽人面前穷显摆战士兵威,以便从心理上把他们彻底的打垮。手里拿着指挥作战用的五色旗帜,连连指挥,明军不断地变化阵势重新集结,虽然他们再不断变化但始终丝毫不乱铜墙铁壁。调动井然有序迅捷灵活。高丽人立即就发现了他们的军容鼎盛士气如虹训练有素,一个个的连趁机偷袭的心思都埋葬了,一个字,没戏。
易土生摆开的这个阵势非常奇怪,从没有人听说过打攻城战把骑兵排列在最前方的,总不能让战马爬城墙吧?高丽人心里又是害怕,又是恐惧。八岁大才几块豆腐高的小太子,让人抱着站在城头上“看戏”,在明军强大的战云压力下,居然吓得哇哇大哭,甚至于屎尿齐发,把一众太监官吏弄的手忙脚乱。看来指望太子扭转战局激励士气可能性不是很大了,众人只能盼望佛祖保佑高丽王国洪福齐天否极泰来,但此时抱佛脚似乎有太晚了,佛祖从西天过来也要一段时间,只怕来不及。
易土生个挨千刀的还在城楼下喊话:“你们这些高丽人给我听着,给你们三炷香的时间出来投降,如果不肯投降,本帅立即万炮齐发,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挺清楚没有?”接着几个翻译官站出来,扯着脖子冲着城头又喊了一遍,城头上噤若寒蝉的高丽百官,差点集体尿裤,有几个不怕死的武将,也是官小位卑,说不上话。国师衰微,还要横挑强邻,真是应有此报!
其实也并非高丽人都没骨气,主要是政治腐败十羊九牧清官太少了,更何况皇上已经跑了,太子又太不争气,所以大家没信心。
易土生命人在城下点上三炷香,等到香火燃烧到一半,德川秀忠拔出佩刀,提着战马,狞笑着闪出来喝道:“到底投降还是不投降!”他说的是不太正宗的高丽话,城头上的人立即就听懂了,而且从他的装束上认出这厮竟然是十恶不赦的东瀛杀人狂,于是更加的害怕了。
“时间已经到了,到底投降还是不投降?”易土生举起了令旗,随时都会像砍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