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陈圆圆-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只是突然想到的,具体操作一时也没来得及想,崇祯忽而道:“啊哈,朕倒有个主意,圆圆,不如就由你来统领这支女军吧。”
“我?”这真是滑稽到家了,陈圆圆也可以带兵打仗?!
崇祯道:“正是,女兵自然要由女将带。这女将军可非你陈圆圆莫属了。”
正说着,王承恩来报:“大学士谢升求见陛下。”
朝议才罢,怎么谢升有话刚才不说,还要偷偷跑来?崇祯和我互望一眼,都不明所以。崇祯便道:“快宣”。
王承恩就出去领谢升进来了。
*******
崇祯在东暖阁中接见他。谢升行毕礼。仍跪在一边不肯起来。一字一句道:“臣今日进言,实在是抱着必死之心。”
崇祯哪料到他说得这么严重。讶道:“谢爱卿,说到哪里去了。好端端的怎么会死?”见他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便也郑重道:“谢爱卿,有话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谢升道:“我大明如今是兵革繁兴,日无宁息,苛征横敛,百姓困穷,国势已经是日渐败坏。而文武诸臣却个个执迷不悟,只知道修葺城郭,以图再战。殊不知,夫清兵往来甚便,耕种樵采,无所不可。而我军粮草难济,兵士渐稀。如欲出战,则以何兵御敌?依臣看来,实是以卵击石,以我之短较敌之长,岂可得乎?”他说得情真意切,到最后还眼中闪烁,倒似大明马上要亡似的。我心道,满朝文武当中,也有个明白人。
崇祯道:“爱卿的意思是,辽东战不得了?”
“是。”谢升斩钉截铁道,“如今南北交困,大明朝岌岌可危,两线同时作战,实非力所能及。因此,臣斗胆建议,与清议和!”他最后四个字,说得声如洪钟,仿佛使尽了全身的力气。他居然不畏生死,敢说出这样的话!我不禁为他的勇气所折服。
他继续说道:“唯有与清议和,才可一举平定流寇,以免腹背受敌所制;平寇之后,再与清战,始可有转机。臣今日说出心中之话,方觉痛快。即便皇上赐臣一死,臣亦死而瞑目。”
我见崇祯锁眉深思,举棋不定之中。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顾不了许多,扑通跪下道:“圆圆也恳请皇上考虑议和。如今锦州、塔山既破,宁锦防线已去其半。要驱逐鞑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更何况皇太极数次表明议和之心,若遂了他的心愿,不就让大明有了缓和之机?这才是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啊。皇上,罢兵修好,才是可行之计啊。”
谢升此时方注意到我,也不免露出惊讶和感激的目光。
崇祯道:“你们都起来吧。朕何尝不想议和?只是大臣们不肯,国民们不肯。他们怕朕学宋高宗,他们怕当宋民啊。朕都不敢提那两个字了。”
我这才知道,不是崇祯不肯议和,而是那些食君俸禄却不能为君分忧的人在充当绊脚石。他们出于城下之盟、春秋之耻的传统观念,坚持认为与清议和是重蹈宋金和议的覆辙。理虽不直,事虽不明,气势却颇壮!崇祯帝在这么声势浩大的舆论面前,也只有抚膺叹息的份。那些不明形势的民众在其中也起了不知多大的推波助澜作用。我甚至想起袁崇焕的死,民众竟争相买他的肉吃!
一个于大明如此有利的“和”字,居然遭到上上下下这么多人的反对!只因为我们是天朝?~只能伸却不能屈?
然而,崇祯在谢升不畏死的相劝下,还是决定冒险一试。都到了这个时候,到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只有最后一搏了。
商议之下,与清秘密议和的方案已经基本拿出来了。由举足轻重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主持,另外选派总兵两名,锦衣卫官一名,职方司官一名,秘密赶赴宁锦前线,与清军接头洽谈。这些官员的委任全由崇祯亲自召见,势必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
就在“议和”秘密进行的同时,我提的女军计划也轰轰烈烈地在廷议上展开了。
初时,朝臣们还有不少以“有伤风化、有悖传统”劝阻,但最终还是皇帝和一些有见解的大臣们力排众议,认为国难当头,无论男女,皆可为国出力。或许诸人也隐隐希望在压抑的环境中有些新异的“笑料”,几番争执之后,很快就达到了一致通过。
崇祯为即将诞生的女军命名为“唐军”,大概借此来表达他自己对大唐盛世的向往吧。由于是第一次,规模也比较有限,只在京师及直隶范围内招募。
张榜第一日,群众哗然,民声沸腾。只是议论的人比围着看的人多,看的人又比咨询的人多。真正报名的却是一个也没有。
第二日,商议之下,崇祯再张榜补充,凡参军的女子,报名后即可直接领取白银十两,作为第一年的俸银。
要知道,十两银子对寻常人家来说,那是天文数字!我那两匣珠宝金银全数拿来充数了。
当我站在玄武门旁,领着好些太监围着白花花的几箱银子,报名的队伍已经可以用一条粗壮又蜿蜒的巨龙来形容了。
第七章 议和使途
   报名的人一多,自然就要甄选。一般的民妇主要是看年纪和健康程度,四、五十岁病恹恹的老妪是不能要的。由于第一批是实验性质的,实在不宜多,朝廷也不希望有粮饷负担,刚招满两千人,就截止了。
这其中,有侠女、有大家闺秀、有妓女优伶,当然,最多还是城市最底层的市民和周边农村妇女。她们大多为生计所迫,冲着那“十两银子”来的。
关于唐军该采取什么编制,这一直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从宏观上说,唐军的人数上比“卫”少得多,下比“所”又要多些,又是女兵,首领不叫指挥使,而是个莫名的“统领”。自然不该按着一般卫所的编制。
从细处说,要妓女和大小姐们同在一起,两下里不知会起多少摩擦。而这些人和一般民妇也相距甚远。
因此,先就另辟两部出来。一曰“霓裳”,将妓女、优伶之类归入此部,约摸一百人。一曰“清雅”,将闺阁小姐,善于琴棋书画,堪称女先生之辈归入此部,约六十人。其余诸人,无论背景都归入主部。主部按十人为一班,设一班长,以上排、连、营皆从现代军队编制。每级设正副职,主部设一政委,算是我不在时的最高级别。班长、排长等职位的选拔,则从武功、技艺等各方面择优录取。
这批女军虽不用上战场打仗,却还是需要操练,除“霓裳”、“清雅”两副部外,主部每日开拔至校场,兵部派人训练她们,强度稍逊于男丁,军纪却是一样的要求。同时,这些女军还要在晚上统一时间练习女工、炊事、救治等。这些女军将士一来将在战斗时负责运输和辅助守城;二来,要在行军或驻守时做些炊饭、缝补等女人做的细活。
至于那两副部,让她们训练这些,肯定是事倍功半,只有暂时把她们闲置。不过,我认为这两类女人都是尤物,女人中的女人。另辟“收藏”,或许能在什么特殊的时候派上用场。
**************
尽管,我的名字还是叫陈圆圆,但女兵们总是叫我“将军”,兵部接触到的人也叫我“唐将军”。他们甚至不知道我本来叫陈圆圆,本来是秦淮的一个小小的歌妓!我不禁会想,是不是我这个陈圆圆该逐渐退出这个角色?而真正的陈圆圆来继续书写陈圆圆的历史?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吴三桂和我也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了?于是,在当将军的兴奋劲下,隐隐觉得有些遗憾。
……
************
此时的崇祯,日子却并不好过。议和的陈新甲才走,辽东就传来消息,杏山的士兵不堪围困,在清兵炮轰之下,献城投降。
至此,山海关外,只有宁远卫和三个小城尚在明廷手中。
而陈新甲抵达锦州之后,由锦州清兵主将把崇祯议和的敕谕呈报盛京,不知什么原因,竟遭至皇太极的否决,说这使臣和敕谕都是假的!
同时,李自成率数十万大军,南下襄阳,守将左良玉望风而逃。李自成不废一兵一卒就进入了襄阳古城。
一时间,大明朝危机四起,摇摇欲坠。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失去了信心。只有我信心日增,因为我是不知从哪里蹦出来的“唐将军”,因为我,历史已经渐渐在改写,或许大明的覆灭也会有转机呢?这是我挑战命运的时候,也是大明同历史做斗争的时候了。
所以,当崇祯又重新写了敕书,派遣议和使臣再北上的时候,我自告奋勇,要求同往满洲。
崇祯觉得有些冒险,初时不答应。我说了许久,方准许我改装成随从前往,这样才不露锋芒。另外派了十来个锦衣卫高手也做仆人打扮,万一出了什么状况,一定要保证我全身而退。还嘱咐“代表团团长”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