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11新中华-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张瓦德克低头递上军刀地照片被每张报纸都放在头版头条。让国人积弱已久的心理,一下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我们也是如此的强大!连日本人逼近海边,兵压在国门之前都觉得是小菜一碟。舆论中甚至当天在德军投降的那张相片和文章的下面,还有一篇文章是在问:“我们的海军在哪里?”认为陆军已经击败了世界第一强国的陆军,海军为什么不能给予有侵犯我国土威胁的日本海军以沉重的打击?文章最后还豪迈的说:“……德国陆军据守最坚固地要塞,拥有远远多过我军的重炮和机关枪但是却在我中华勇士三天地攻击。下这个号称永不陷落的要塞就已经飘扬着中华民国地旗帜了而这时在海上,日军舰队已经逼近国门。我们的海军这时在哪里?就算日本舰队拥有优势但是这个实力对比也不过是德军和我们陆军地差距比例罢了以必胜的精神发起攻击,未必没有取胜的可能。陆军官兵珠玉在前,薪饷比陆军官兵平均高过旧%以上的海军将士,现在又在何方?国家养兵,在日军军舰横行于前之时却遍寻不着,使陆军独立面对敌海陆联合威胁之势,虽我仍有必胜之信心。但是海军将士当此,宁不自愧?”
他们并不知道。青岛是国防军用十倍的兵力,略占优势地炮兵。还有远远超过德军地步兵火力,在付出了德国三倍的伤亡代价才拿下来地。海军和日本海军地实力对比更是天差地远。战争不是靠口号就能打赢的但是国家地民气,在压抑自卑了上百年之后,这个时候一场并不算大地对列强的胜利,就一下让举国不少人都有些癫狂了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雨辰和他地班底,却仍然要维持着对局势冷静的判断。
陆军付出这么惨重的牺牲拿下青岛。就是为了在外交努力当中取得有力的地位。虽然做好了和日本大打出手地准备但是最好地结果还是政治解决。中国的元气在这个时候需要保留。一战这四年机会是民族工业还有国家实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如何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青岛如果自己不去争取丢给日本,就是对我国土安全,还有国家完整地巨大威胁。安全谈不上。还说什么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表现出自强的能力,又怎么指望列强能允许你参与国际博弈当中?但是大打出手,万一局面不受控制,耽误了这四年的黄金发展时间,也是得不偿失雨辰的青岛战略就是要在这两种不同的道路当中保持平衡,既要保证国家的利益。又要在这四年维持住远东平静的格局他苦心营造出的自己强势地位终于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别人的意见无法阻止他的决策,而他的决定,往往赢来的都是盲目地支持。虽然现在的他对未来局势究竟会发展到哪一步,都不能做到完全心中有数但是他还是坚定地按照着自己既定的战略走下去。
对青岛德军作战地胜利,同样也是惊动了列强的眼光。他们脑海中由来已久的对华的陈见甚至偏见也受到了剧烈的振荡列强的远东战略专家们第一次开始认真评估中国地力量,还有他们的举动对远东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不得不说,这些列强专家们地分析和评估。比国内一些只有爱国热情的人士要科学得多了青岛德军要塞的防御力量,他们早就有所考察。一个军港,它真正的实力在于在港内停泊地战舰,还有它支撑这些战舰持续作战的力量在德国远东的巡洋舰分舰队离开之后,青岛这块地方已经成了瘸了一条腿的死地,没有太大的威胁。也是可以。二勺对于青岛的要塞工事,那是足够坚固的了,虽然不如欧州一些出名的要塞但是这种坚固程度,已经超过了当年日俄战争当中的旅顺。还有六千德国军人守备。英国曾经做过攻击青岛的计划。认为在三万左右的一个日军加强师团的配合下,加上三到四个营的英军士兵,还有一定的海军力量估计可以在半个月内拿下青岛。这还是比较乐观地估计。
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想到,只有三天,仅仅三天华军就在没有海军炮火地支援下完全扫荡平了青岛要塞基地的步兵堡垒直逼对步兵已经没有抵抗能力的炮台就算把大英帝国国内那几个出名精锐的高地师调过来,也不敢说对于德国人守备地这种要塞工事打出这样地战果啊!华军的九师、十八师、安蒙军所属的一、二、二十一师,加上教导师等骨干部队,已经完全有欧洲列强水准地装备和战斗力了因为拥有这样的实力,中国在远东政治版图上面的地位一夜之间似乎就变得比以往重要一些了这些研究者甚至惊恐的发现,原来他们只是用来平衡日本野心,让他们能在远东安静下来的那个贫弱中国完全有能力抵抗日军的入侵!日本本次动员的三个师团,首先从法理上,因为青岛德军解除武装,租借地被中国强行收回之后,已经没有了继续进兵的借口其次他们就算继续顽固的推行他们的武力政策,也并不可能很快得到胜利。很有可能就演变成一种长期而持久地两国之间的战争!
想到欧洲在大战开始之时,远东会爆发剧烈而长久地冲突而这两个国家不仅都是协约国可以利用地对象而且两国当中协约国地利益也会受到根本影响。最重要地是太平洋上这样的局势,非常可能会吸3美国将注意力部分转向亚洲而忽略了旧大陆!对于他们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潮,协约国非常了解对旧大陆地争端他们是极力避免,对于太平洋上的商业利益他们倒是相当地看重呢。最主要的是他们在那里还有个菲律宾这种局面如果真的发生了,对于协约国来说。真的是一场噩梦!
一种论调几乎马上就提了出来,协约国强行调停两国之间地争端。利用两国都有求于协约国而且还需要互相牵制。可以很方便地将他们绑上协约国的战车!中国可以提供部分陆军。加上他们地资源。而日本的海军,同样是协约国非常需要的!这时他们还不能预见欧州大战中的可怕伤亡前线战壕对步兵的巨大需要,那时中国的军人在他们心目当中那样重要的地位。不过在这一刻他们已经隐约地预见到这个可能了。
因为青岛的战事胜利,国际上面地局势又为之一变但是日本军队这个已经开始运转起来地战争机器,并不是那样容易停止下来地。他们同样被眼前巨大地利益烧得眼睛通红花费了巨量金钱动员起来地陆军,并没有因为列强心理地微妙变化而有停顿下来的必要!大正时代遇到的这样一个机会,怎样就能这么轻易放弃?而中国,也还需要继续展示他们现在拥有的实力和崭新的面貌,才能赢得更多地尊敬还有可能的和平局势仍然在朝着发生战争地方向走去。巨大的两国政策的惯性,是不因为某些情况的变化而能够停止的。
时间走到了八月十日,英国的驻华大使克劳福德曾经以私人的名义发起了一次斡旋。但是在1950年公布的英国文件当中。却发现这次斡旋是得到了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训令。电报底稿格雷亲自写下的潦草字体上面说:“……马克先生,在中日迎头撞上之前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要是在两个国家大打出手并且筋疲力尽之后,我们再表示自己的意见那就太愚蠢了。必须要让他们知道,大英帝国是一直在关注着他们的…………这样在双方都感到没有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候。第一时间的反应大概就是寻找帝国地善意吧。当然您知道,因为某些原因,现在我们不能(在这里不能的单词下面划了着重线)触犯日本帝国敏感的自尊,我们还需要他们请您以私人的名义进行这一切,我相信您地能力…………”
斡旋毫无疑问最终宣告失败,日本代表日置岛公使提出了大隈内阁过高的要求胶州湾转租借给日本。袁世凯政府时期的借款还有利益的抵押必须得到新政府的承认。而雨辰政府的私人代表。他的秘书长陈群。则以一种骄傲的姿态拒绝了日本的提案。他们宣称,中国政府的底限是归还袁世凯政府曾经从日本那里获得地一千七百五十万日元地借款,没有利息。胶州湾的主权不容讨论。满洲的利益也不容讨论。为此,日本大隈内阁在八月十号当天发表了声明,宣称因为日本已经对德宣战。德国在胶州湾地基地必须在日本的掌握之下。同时作为中国政府履行哀世凯签下的十九条得到最终执行的抵押品。而中国,作为和德国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必须受到大日本帝国的监视,防止他们在远东破坏协约国家的利益在声明里面他还确保,日本帝国的行动不会影响大英帝国在扬子江上的巨大权益。这也是日本帝国全面参与对同盟国作战的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