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城之后,卢鸿并未急着去见孔颖达,而是先来到了族叔卢承庆的府中。
卢承庆与卢祖安,同为卢思道这一脉的后人。他先父卢赤松,与李渊本有旧谊。卢赤松去世后,卢承庆袭父爵,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后来得到唐太宗李世民地赏识,拜为考功员外郎。上次范阳经论时,便是卢承庆居中转桓,才运动得孔颖达亲赴范阳,使范阳经会一时名动四海。
卢承庆府第所在并不起眼,院子也并不甚大。卢鸿到了府门口,下了马车,见已经有两个青衣下人迎过来。洗砚上前述明后,众下人不敢怠慢,一头有人急忙跑进去通禀,另有下人过来请卢鸿下了车。
不一时,便见一个白衣青年急匆匆行了出来。此人身量不高,方脸浓眉,甚是端正。只见他由适才通传的下人引了过来,见了卢鸿拜见道:“原来是卢鸿贤弟到了。早闻说贤弟要来长安,原想着还得几天,不料今天就到了。想来一路甚是顺利了。”
卢鸿一看也忙施礼。原来这白衣青年,便是卢承庆的儿子,名唤卢修。逢年过节时,卢承庆回范阳省亲,这卢修大过卢鸿几岁,自然也是识得的,多有交往。只是卢承庆家教甚严,这卢修也是规规矩矩,不似卢鸿般随便。再加上见面机会甚少,因此相交得也不算是特别深厚。但如今卢鸿只身来到长安,兄弟相见,觉得比往时更要亲切些。
两人答礼已毕,互致问候,卢修便引着卢鸿入内,道是卢承庆在书房中候见。两人闲谈几句,卢修笑着说:“听说你要来,小齐、**他们可是盼坏了,天天着人来问你什么时候到,说这回可要好好聚一聚。前些年你大出风头,就是这长安城里也都传得满了,实在是给咱们卢家长脸。小齐**他们都佩服得不得了呢。”
卢鸿一听,连忙说不敢。原来卢承庆亲生兄弟有三个,卢承庆居长,两个弟弟分别名叫卢承业和卢承泰。他们兄弟三人因着父荫,均入了仕途。卢修所说的小齐**,都是他二叔三叔家的兄弟。二人均与卢鸿年龄相仿,平日对卢鸿很是崇拜。
卢修听了卢鸿谦虚,不由笑笑说:“自家人何须客气。咱们弟兄,谁不是以你为荣。尤其我们几个身在长安,这几年咱们世家虽然表面风光,其实内里也多受朝庭排挤。前几年咱们卢家的范阳经会,一时传为佳话;这两年科举我们卢家也是最抢眼,说来也多有你的功劳呢。只是自你拜了孔颖达老夫子为师,闭门读书,少有知道你地消息的。”
卢鸿说:“以前时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这几年小弟闭门读易,觉得倒有些见益。若说咱们卢家的风光,还不是叔父尽心竭力,才使门庭日胜,阖家有荣。”
二人一边谈论,一边行到内院里来。到了门口,早有下人迎上来说:“老爷说了,表少爷到了就快请进来,老爷在书房里等着呢。”
第五卷 名动长安 第二章 书房中的阴谋
 更新时间:2008…10…26 11:39:11 本章字数:3443
鸿随着卢修进了书房,卢承庆已在书房之中,连忙上见过了礼。
卢承庆身材并不算太高,四方脸,一幅美髯。虽然他比之卢祖安还小着几岁,但看起来却略显沧桑,胡须鬃角,都已经变得花白。额头之上,也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皱纹。一双细长双目,似乎总是眯着,但双目开合间却炯炯有神。
在卢鸿不多的印象中,这位族叔平素甚是严肃。但此时见了卢鸿,卢承庆却是颇为亲切。先是问候了卢祖安夫妇,又询问了卢鸿出门在外,一路可还适应。
寒喧数句,卢承庆又说:“小九,这次你能来长安,辅助孔老夫子修书,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估计一时半刻,也难竟全功。正好住在家中,指点下修儿的学业。”
卢鸿赶忙说:“叔父谬赞了。小侄不过是少年轻狂,无知者无畏,全承了先辈提携有些小小薄名罢了。哪及得兄长,更不敢说指点了。”
卢承庆听了这话,只是摇一摇头,对旁边的下人做了个手势,下人们全都退了下去。卢承庆这才低声对卢鸿说:“小九你又何必谦虚。去年我回家省亲时,也曾与令尊及族中几位长老,相商我卢家今后大计。如今众世家,虽然依旧名望不坠,但已经深受朝庭之忌。几年前,朝庭令高士廉等撰《氏族志》,列崔家的崔民幹为第一。受到了当今天子地斥责,责令重修,将各大世家均降等级。此事之后,不只崔家大受打击,就连我们卢、郑等家,也一并受到挤压。尤其朝庭大兴科举一事。摆明了是要多纳平民入朝,缩减各世家推解入仕之途。这几年来,朝庭不惜血本,将各科新中举子,大肆宣扬,光大声望,提拔重用。若不是小九你早有所见,又以奇谋使我卢家在科举中占得先机。怕是过得几年,这朝庭之上,再无我等的话事权了。”
卢鸿听了,也放低了声音说:“叔父所言甚是。其实若说当今皇族,本为陇西李氏,也是海内名族。只是因为当年驼李之讥,对我等世家,或许早有打压之心。何况现下四海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海之滨。莫非王臣。世家声望,传承世久,只怕在地方,更在皇族之上。当今天子本是雄强之主,自然不会容得此事。但若说一味打压世族,难以服众。只恐除了科举之外。更会多有不利之举呢。先前家父就曾言,今后朝中重位,只怕我等世家中人,都要有所顾忌了。”
卢鸿所说的驼李一事,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令鲜卑人改为汉姓同时,又指定汉族大姓。陇西李氏闻此消息,唯恐入不得高门。于是遣人乘明驼星夜赶赴洛阳。可惜依然晚到一步,崔卢郑王四姓已被定为大姓,陇西李氏因此得了“驼李”之名。
卢承庆听了长叹一声道:“确是如此。这几年来,我等世家之人。几乎于朝堂之上寸步难行,如崔民幹与愚叔等人,虽然也是多年旧臣,但已经再难提拔。这且不论,就算是推解出仕,本是我世家子弟的一大出路。但侍御史马周曾上疏,言道边远之处,用人更轻,百姓未安,为当今天子称善。近几年来,天下刺史,皆由天子自选;而县令等职,也由京官五品以上方可推举。以前各世家子弟,多据地方,京中势力多是新贵。此政之后,新举人才,多是新贵势力中人,世家的势力,已然大受打击。”
卢鸿听了,不由心中一惊。虽然先前他为卢家发展实力之时不遗余力,但也只是因为出身卢家,按照唐以后科举发展的情况,因势利导,为家族在今后地科举中争得先机罢了。却是想不到,原来朝庭为了打击各大世家,已是早有动作了。若真是如卢承庆所言,地方官员由京官新贵推举,世家势力今后怕是更要艰难了。
卢鸿心下反复思考了一会,这才慎重地说:“如此说来,只怕这新的推举之法,于我世家打压,较之科举尤烈。其他世家,便没有什么声音么?”
卢承庆黯然说:“怎会没有。朝庭此法一出,愚叔便与朝中其他世家中人,联名上奏,据理力争。怎耐圣上心意已决,最后大怒将我等斥责了一顿。虽然此事,各大世家均秘而不宣,但朝中也多有知情者,更是令世家地位雪上加霜。”
卢鸿慢慢说道:“难道便没有其他方法了么?叔父可曾闻得其他世家有何动作没有?”
卢承庆摇了摇头说:“也曾闻说其他世家以金帛联姻等法,求得在推举中多占得几个席位。只是
法,也只是权益之计。愚叔也与崔、郑几家中人多却是终究束手无策。”说罢,又是长叹了几声。
卢鸿听了,低头细细思索。他本不关心这些朝堂之事,只是此事,关乎各世家地位,出于自己卢家人的身份,不管他是不是情愿,总是逃不开这份责任。
反复寻思再三,卢鸿才抬起头,对卢承庆说:“小侄倒有个不算办法的办法。虽然不一定有效,但就算是不成功,也想来不至于有更坏的效果。”
卢承庆一听大惊。卢鸿的天才之名,他自然早就知晓。何况以他在卢家的地位,自然也知道卢鸿设计经论、书院、观岚阁以及那部《学解》的事情。正因如此,他才不敢以后生晚辈相视,而是与卢鸿认真讲述世家目前地困境,未尝不是存了希望卢鸿能出谋划策,冀有所得。但只是片刻之时,卢鸿便有了主意,着实让卢承庆又惊又喜。忙问卢鸿端底。
卢鸿说:“既然当今圣上下定决心,不再给世家推举的特殊待遇,则不管世家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在推举中再占优势。当今之计,不如大力造势,推动朝庭加强科举的比重,减少推举的比例。依小侄想来,这几年推举的地方官吏,既然多为新贵中人,人物的能力素质,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