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最佩服卢鸿的,只怕就是奚老大了。卢鸿这一套给几位经学名宿讲来,自然是极尽煽动诱惑之能事,但奚老大毕竟是在商场中混了半辈子的人,哪还不知道卢鸿讲了半天大义背后的目的。他自然知道卢鸿看不上卖书的那几个钱,要多印出来委托给自己卖,还是补偿自己在纸墨砚石等方面的巨大投入罢了。
  其实卢鸿想的,远不止奚老大猜的这么简单。文化是大业不错,但如果做大业是赔钱的买卖的话,这大业十有八九倒是开展不下去的。卢鸿要想经会和书院建起来并发展下去,再进一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实现,甚至把整体大唐的文化事业推动起来,就必须做个样板告诉众人,这个大业是不赔钱,甚至是可以挣大钱的。
  他自己虽然不觉得缺钱,但总不能让和自己一起做这项事业的人赔钱。
  其后他又随便给奚老大出了几个“歪点子”,更是让奚老大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四卷 范阳经会 第二十三章 最简单的营销
 更新时间:2008…10…26 11:39:09 本章字数:2482
  卢鸿这几个卖书的点子,也都是非常简单的,但却极为实用。
  第一是奚家印书坊自己不建销售网点,直接选择几家书坊为代理进行销售。此举一来可以最快的铺开网络,节约成本。二是可以摆脱谋利之名,把求利的黑锅让这几家代理来背。当然选择代理的装标、签约、保密、结算等密诀卢鸿只是简单一提,全由奚老大自行领会。
  第二是将书分为精制和普通两种。其中免费提供给卢家的一部分书籍,内容和其他的并无分别,但封面却略有不同。
  虽然书是活字印刷的,但封面由于题字是孔颖达的手迹,因此依然采用了雕版印刷。卢鸿这里玩了个小花样,专门挑了几百册出来,使用了红黑两色的套色印刷。封面上套印了一树梅花,树干为黑色,梅花为红色,颇为新奇。
  虽然套印这技术成本并不算高,但此时绝对要算是尖端技术。这些书卢鸿就是打算做成礼品书的,其中五百套提供给卢府,除了自家留存外,还有少量作为赠品,赠送给了各大世家和权要等。其余一百册则是偷偷印的,卢鸿要奚老大外面套了精制锦盒,暂不发给售书坊,留做奇货可居。
  代理书坊的点子奚老大自然一眼就看出好处,并且马上就执行了,手中几千套书以一个相当高的价格一次性被几家书坊联手买断。但卢鸿说的礼品书他却不觉得有太多的好处。在他看来这些书就算是价格能略高些,估计也卖不出太好的价钱来。但过了不久,各代理书坊就都找上门来,提出以高价收购红色印花的精制书。
  此时正值年关将近,卢家的《范阳经辩录》成了各世家以及高门馈赠的最佳礼物。只是那种精制印花的经辩录只有卢家亲赠才能得到,数量颇少,寻常哪能得见。若是市场上常见的普通经辩录,又显不出贵重来。因此到书坊中出高价收购精制书的,不在少数。各书坊便纷纷来找奚家书坊,愿意花大代价,要奚家设法给弄点精制书出来。
  此时奚老大才不得不佩服卢鸿的先见之明,更是按了卢鸿说的,绝不肯正大光明一次把精制书拿出来。每次都是故做为难半天,才遮遮掩掩地拿出几部,找了无数说词,还要对方保密私卖等等。价格直高了普通书十倍还不止,还赚得各代理书坊老板感激不已。
  其实书坊老板自然也没吃亏,这些书被他们转手以更高的价格卖了出去,依然没能满足需求。这部分书籍,因为数量极少,又有多方面的价值,后来成为了收藏界的最爱。界内均以“红印花”称之,被后世藏者视为极品。
  书也印好了,年关已近,郑家三老并崔三醉也要分别返回家中。
  经会之后,除了孔颖达次日便启程回返、郑家除三老外的诸人也在三日后离开之外,其他几位都暂时留驻几日,主要就是要整理点校经辩录。
  再过几日,辽西段荣暄和青州黄升完成自己的经义点校后,也先后告辞。但郑家三老和崔三醉却是一直留了下来,日日相聚饮酒辩经,颇有些乐不思蜀。
  那崔三醉本是言道不复言辩,但私下切磋,也不为破例。三老中的老三郑诚,在坛辩中面对崔三醉,几无还手之力,心中大是不服。此时得了方便,一有空闲,就要与那崔三醉辩上一番。
  崔三醉对此正中下怀,自是来者不拒。二人若说经义功底,也是伯仲之间。但要说辩论水平,那可就几乎是天上地下了。因此最初之时,郑诚处于绝对的下风,屡战屡败。
  但那郑诚却是愈挫愈勇,屡败屡战。过不多久,也渐渐地摸着了门道,一点点有了些起色。这一下更是兴趣大增,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出行闲坐,只要是和人说话,人家说什么,他就反驳什么,无时无刻,都准备和人辩上一番。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郑诚这一认真,辩论水平自是突飞猛进。慢慢地便和崔三醉能相持颇久,偶尔也能胜上一两场。待得这几天,已经是互有胜负,虽然还略处下风,但再坚持下去,平分秋色甚至后来居上,也不再是遥不可及了。
  崔三醉也不由大为警醒。他以善辩成名,颇以此为傲。虽然推许卢鸿,其实也存了让年轻人一头的意思。但要让这郑家老三压自己一头,那是绝不能输这口气的。因此也是厉兵秣马,暗自鼓劲。
  此时将近年关,郑家及崔家都派了人来,要接三老及崔三醉回家过年。故时风俗,无论有什么大事,这过年总得回家团圆才是。就算是崔三醉这等古怪之人,这个事上也是不会违背的。只是他与郑诚正斗到了劲头儿上,这般忽然撇下,实在是不愿。郑诚也是一般心思,也是大大的不舍。就算是另外二老,也觉得这一段过得实在是充实有趣,此时别离,亦觉郁郁。
  卢鸿与四老感情颇深,也是不舍四人,又动了点心眼,与四老说道:“晚辈也实在是舍不得,只是团圆节日,家人翘首,不好相留。若是爷爷们有心,年后卢家准备操办一所书院,书院中除了教授学生日常学业,也要时常邀请名流,讲经辩法。若爷爷们愿意,不如便由卢家专程特邀四位为特邀教授,专辟客座,便可日日相对,观摹交流,岂非乐事。”
  崔三醉听了哈哈大笑,痛饮了一口酒说:“你这小子,怎么就这么多歪心眼儿。表面说得冠冕堂皇,什么教授什么交流,其实还不是想借了我们几个老家伙的名头给你这书院扯扯大旗。不过我出来这些日子过得确实不错,再回博陵那小屋子里干坐,估计也是没甚趣味。我也不当什么客座,只要给我弄个地方,我就全搬了来,也没啥大不了。就是怕有的人不敢再战,空费了你这小子的鬼点子。”
  郑家三老听了也不由笑了。郑知郑行连连点头,郑诚却是不肯服输地辩道:“非也非也,你这话却是大谬。我们三老自然是名声在外,但你这老家伙除了有几分骂人的恶名,还有什么名头,扯什么大旗?只怕那书院要真请了你当博士讲学,学生们倒都要吓跑了。空自相许,不知其非。唉,我都不惜得说你。”说罢连连摇头。
  崔三醉却不理会,又喝了口酒说:“还不惜得说我,拾人牙唾,有何味道?过完年我在这等你,你们老哥仨就组团忽悠我来吧!”
第四卷 范阳经会 第二十四章 神秘的红丝石
 更新时间:2008…10…26 11:39:09 本章字数:2273
看就要过年了,三老及崔三醉都已离去,印书坊也暂鸿也放松几天,写写福字,又推出了写春联的新热点。
这春联的点子,说来也有意思,居然是卢鸿上次写的那对联惹出来的。他上次写的“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对联,很是得了众人的夸奖。范阳郡守颇为看重此联,居然便使人求了这一联去,招了能工巧匠,在郡衙外立了两都石柱,将之刻在石柱之上。
这一做法颇为新鲜,很快便有大户人家群起仿效。卢家作为范阳首姓,又是始创之门,更不能落于人后。卢祖安便要卢鸿如法炮制,也立起一对石柱来。卢鸿眼睛一转,说道那石柱虽然气派,却总是落了人后。不如便在过年时,在门两侧桃符下各贴一条大红联,便叫作春联。不只是喜庆,而且年年可出新意,更有意趣。
结果这春联便如同福字一般成了范阳新的流行做法,各家纷纷贴上了春联。那红纸虽然只能从奚家文房作坊购入,字则是八仙过海,各显身手。虽然卢公子亲笔所书对联,还是最得人看重,但是确实求之不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