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物贩子在唐朝 第二卷 文房四宝 第二十章 忽悠来的免费劳工
 更新时间:2008…10…26 11:38:59 本章字数:1773
  直待卢多唤了四五声,那奚老大方才转过神来,也是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过来与卢鸿见了礼。之后也不待卢鸿说话,便抢着言道:“敢问卢公子,这些端州紫砚砚式是何人所制?”
  卢鸿答道:“都是小子胡乱游戏之作,可还入得奚先生法眼么?”
  奚老大听了,不由眼中精光闪动,深深地看了卢鸿几眼说:“卢公子年纪不大,于制砚一道竟有如此造诣,委实另人钦佩。只是其中几方奚某却有不解之处,还望公子指点。”
  卢鸿听了,便走过去,与奚老大指点着几方石砚,攀谈起来。
  原来制墨之人,除墨之外,与砚最为亲近。如制墨之人能明了砚性,通晓砚式,于制墨有极大的帮助。奚老大对于砚式多有研究,只是今日见这院中砚式,竟然是没有一种自己以前曾见过的,再听得居然是卢鸿所制,不由大惊。
  这时奚老大指了一方蝉形砚道:“如卢公子此砚,以蝉形为砚池,使得砚形象生动,颇富生机。只是这砚堂做成了平面,研墨之时,却是不甚方便。”
  卢鸿解释说:“此砚非为直研所制。当代砚式,多以淌池为主,最常见的箕形砚,下方三足,砚池斜长。只因前代做书,多是跪坐于席或低榻之上,这砚也是置于席或榻上,如此直研自然方便。而今世人做书,却是将砚与纸,尽皆置于案上。此时若再直研,肩膊用力,甚是不便。因此小子所制这几种砚,须是转圈研墨方佳。
  奚老大听了卢鸿这番话,手中却虚拟转圈研墨以及直推研墨之法,反复试过,又低头想了一回,大声称赞道:“妙!妙!卢公子,你这番话当真说尽了砚式变化的道理,绝不是那等闭门造车的腐儒能讲得出来的。精彩!精彩!”
  卢鸿听了奚老大这话,微微一笑说:“事实上前代之砚也多有平面圆研的,只是并不为世人所重。或有文人说直研为上,说直研乃见真色,不损墨,其依据却是直研的研磨速度较慢,下墨便佳。其实直也好,圆也罢,只要你细心去磨,速度都是差不多的。”
  说到这里,奚老大连连点头,卢鸿又接着说:“圆研较之直研,另有一项大好处。直研之砚,砚堂为淌池,乃是斜面;圆研之砚,砚堂乃是平面。须知制砚之石,都是层岩,若制成斜面,较之平面的砚堂自然更为锋锐,下墨爽利,只是发墨怕就不如平面砚堂细腻了。而且斜面砚堂,使用更易磨损,且磨损之后,也难如平面的修整容易。”
  奚老大此时再也按耐不住,一把拉住卢鸿的袖子说:“公子这话,若不是深谙石性,精通墨法,是决然说不出来的。我以前只道我奚家墨天下独步,奚某于砚道多有心得,还沾沾自喜。今日听了公子大论,才知道自己当真是井底之蛙,贻笑大方了。奚某愿追随公子,习制砚之法,只愿公子莫要嫌弃奚某愚钝。”
  卢鸿赶紧说:“奚先生太客气了。奚先生制墨,天下闻名,小子还要多多向先生请教呢。”
  唐时制墨之人,身份地位与纸工砚工等不同,与文人墨客多有交往。后世笔记杂谈等,也常录有制墨之人姓名逸事,士林之中多有声名。奚家易水墨天下闻名,这奚老大也是颇有声望之人,他说追随卢鸿,卢鸿自然不敢托大。
  说到制墨之事,这奚老大方才想起此行的目的,又由又是一把拉住卢鸿的袖子说:“是了是了,公子不说我倒忘了。那古法油烟墨,公子可是当真会制么?”
  卢鸿笑着说:“这是自然。这上等古法油烟墨,成本较之松烟更高,但色泽光彩,大大不同。另有他法油烟,成本较之松烟为低,只是墨色较之上品,却差得多了。”
  奚老大兴奋地说:“我奚氏世代制墨,敢说当仁不让。那日见了公子信中所说制墨之法,一一试用,效验如神。又看信中说有油烟古法,这才巴巴地赶来。今日所见,真是不虚此生了!只要公子愿将这油烟之法授我奚家,奚某便任凭公子驱驰,但有差遣,绝不推辞。”
  卢鸿嘴上一边客气,一边应承绝不藏私,心里却偷偷暗笑。他那信封里,将后世松烟的技巧捡了几点写出,又说明自己得了油烟古法,请奚家人来观摩教正。本是想骗个免费的劳工来帮自己做墨,不想却钓上来一条大鱼。这奚老大不仅精于墨艺,于制砚也颇为擅长,有了此人,自己的文房四宝大业就要大功告成了。
文物贩子在唐朝 第二卷 文房四宝 第二十一章 文房四士独相依
 更新时间:2008…10…26 11:38:59 本章字数:2385
  制油烟墨的第一步,便是取碳。先在桐油中浸入多种药物,然后需要在一间密不通风的密室内,将油盏放在一面水盆之中,再把取碳用的烟碗,倒着扣在油盏正上方的架子上。之后将油盏用灯草点燃,桐油燃烧而升起的黑烟,集聚于上方的烟碗上,收集起来,便是制墨需要采集的油烟。
  然后将备好的胶熬煮成粘稠状,与采集的油烟混合,其中还要加入麝香等数十种香料药物等,接下来便要放入石臼之内,以杵捣捶。这一步骤虽然简单,却最是累人。杵捣得越多,则制出墨来质地越是细黑,古法细墨,常有标称三万杵的。
  捣好的墨便可压入模子,为成型的墨锭了。只是方才成型的墨锭,湿气仍重,须要埋入灰中,慢慢阴干,再拿将出来,才是最终可用的成墨。唐时墨锭,多为船形,两头小,中间大;两头为圆形,中间为方形。而此次试制油烟,也没用模子压,只是手搓成细条,为着阴干快些。
  这墨制得倒是很利索。等阴干了将第一批墨条取出来后,卢鸿便取过一方木叶砚来,试研数转。这油烟墨不似松烟坚硬,手感细糯,触砚无声,下墨也更为快速。磨出黑来,黑中泛紫,更有一层油光,极是可人。
  卢鸿随手拿过一张彩笺,信手写了几个字,只见墨色深沉,字迹干后更是乌光发亮,大异于寻常松烟。奚老大见了,自是欣喜若狂。
  其后的日子里,奚老大带了两个帮手,不断试制各类油烟墨,又在卢鸿建议之下,新制墨锭多为方柱形,为着圆研时手拿着稳定方便。
  等最终确定了油烟墨的工艺,两个奚家人也收拾物品,回到易州。以后的墨,便要从易州大规模制作了。只是奚老大却是不肯走的,奚家人按照指点,在黄伯阳洞中发现了大量上佳砚材,玉带紫翠,终现人间,很快运来范阳。奚老大便天天缠着卢鸿,要他设计一下,用这易水石也造出佳砚来。
  这紫翠石颜色略似端石,只是不若端石石品众多,材质也稍逊。紫翠石也有石眼,却少层晕,无甚精神。那玉带却是细腻胜过紫翠,又有红、绿、灰等多种颜色,层层重叠,极为可爱。卢鸿便利用这层层相间的玉带石,设计了几种巧作的花式砚,如山水花鸟草虫之类,一下子便将奚老大给震住了。许是因为这玉带石本是奚老大乡土之石,他对这种砚材制作的花式砚极为喜爱,且举一反三,很快便做出了多种新砚式,有些砚式便是卢鸿前世也未曾见过,不由得连连称奇。
  奚老大乐此不疲,卢鸿也乐得让他鼓捣,偶尔出个新点子让他试试。隔得一段时日,奚家各类款式的墨锭都送了过来。卢鸿每日独守书斋,读书之余,把玩端砚,试磨油烟,在各式笺纸上试笔练书,自得为乐。正是: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又过几日,荥阳郑家传来信息,郑昭道之父郑桓与家族合议,已经允了卢鸿与郑柔的亲事。只是因为郑柔母丧未过,这纳彩之礼还需来年再行。卢鸿得父亲告知此事,不由思念起书房共读的情景,不免又是一番嗟呀。
  只是此消息一来,卢鸿不免想起当日郑柔每天劝自己用功的话语,惊觉这几日功课却有些松懈了。一则文房四宝皆备,未免有些贪玩。二则卢族藏书楼中经典,已经基本通览一过。前时他觉得学业颇重,自然不敢偷懒,一旦没有了可读的书,不自觉的便放松下来。
  卢鸿思量几过,既然暂时无书可读,便将前时学习时暂留的不解之处,一一翻将出来,于近来所学中求取答解。在书中难以求索的,便日日苦思,反复探求。他前世于儒家经典气学、理学、心学等,也都有涉及,虽不说精通,倒也能粗言大略。此时便一一回忆起来,与当代经学典籍对应推演,往复追寻。一段时日下来,觉得所习诸般学说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