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败家子-第1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臣听罢,纷纷羡慕的看着刘文善。
  且不说刘文善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现在得了一个侯爵,这是多少人奋斗了一辈子,都得不来的。
  文臣之中,能获封爵者,实是凤毛麟角,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刘文善,单凭这个,就足够吹一辈子了。
  方继藩乐呵呵的,一脸欣慰。
  在听到必要敕封自己为侯的时候,刘文善下意识的,一脸感激的看了方继藩一眼。
  弘治皇帝又看向了刘瑾:“刘瑾。”
  刘瑾忙是拜倒:“奴婢在。”
  弘治皇帝看了他一眼:“卿掌四洋商行,这两年来,有此佳绩,可谓是劳苦功高,当初,太子和继藩举荐你,朕还尚有几分疑虑,现在看来,他们是对的,此次你随刘卿家前往佛朗机,鞍前马后,这功劳,也有你的一份,你虽为阉人,乃是宫奴,可朕也绝不会厚此薄彼,几位大臣都认为,阉人不适合封赏,可朕细细思来,天下臣民,但凡有功者,岂有不予赏赐的道理,朕敕你为南安伯吧。”
  南安伯……
  刘瑾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他一脸错愕的抬头,看着弘治皇帝,整个人有点懵了。
  咱……一个太监……咋就成了一个伯爷了呢?


第1353章 裂土封王
  太监都封爵了。
  这可是稀罕事。
  可说实话,刘瑾当得起这个爵位。
  只是对刘瑾而言,他却是哭了。
  眼泪哗啦啦的落下。
  这下好了。
  自己的儿子爵位都有了,现成的。
  将来我老刘,是真的可以延续香火啊。
  刘瑾立即磕头如捣蒜:“奴婢谢陛下恩典,天恩浩荡哪。”
  相比于刘瑾的没节操,刘文善就显得谦虚多了。
  弘治皇帝微笑,颔首。
  他已经不吝啬于爵位了。
  自下西洋以来,这大明历经的变局已不亚于开国时期。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涌现无数的名臣和名将。
  现在这一批新秀,和当初的开国功臣们相比,都是不遑多让。
  大明未来,需要谋四海之大业,倘若连爵位都吝啬,那么有谁肯定海伏波,开疆拓土?
  这笔账,弘治皇帝算的比谁都清楚。
  何况刘文善和刘瑾二人所带回来的收益,比之那爵位,不知高了多少倍。
  这绝非是区区爵位可以相比的。
  弘治皇帝沉吟道:“至于王细作……此人为何要取如此的汉名?”
  这个问题……满朝公卿,俱都疑惑。
  是啊,这王细作之名,就和赵狗、张乞丐差不多,这人倒也是爱好特殊,啥名不好,偏叫这个,下贱。
  方继藩脸微微一红,忙是站出来,为王细作转圜:“启禀陛下,想来是王细作心向大明,忍辱负重,以这细作之名,借此机会向我大明敞开心胸,言明自己的志向。我大明怀柔远人,尤其是陛下仁德之名,四海皆知,他沐浴圣恩,取此名,难道不是很合理吗?”
  这……
  好像说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弘治皇帝苦笑,自然也就不再计较了,便道:“王细作此番也有功劳,他虽为夷人,可若是心向大明,在朕眼里,便是朕的子民,他的功劳不浅,亦敕其为新安伯。只可惜,他现在远在佛朗机,生死未卜,朕不能亲自命他在御前恩赏,却也是遗憾。”
  方继藩道:“王细作虽在万里之外,可心在御前,陛下赏他,他若是心有灵犀,不知该有多高兴,定当是喜不自胜,万里之外沐浴皇恩,更加舍命报效,粉身碎骨,也要为陛下分忧了。”
  弘治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呼了口气,面上红光隐现。
  说实话,虽觉得方继藩的话里,溜须拍马的意味是重了一些,可架不住这话很悦耳,很好听啊。
  弘治皇帝看向方继藩,笑了笑道:“说起来,方才刘卿家所言的橱窗计划,朕倒是极有兴趣,倘若能成,使我大明彻底控制住北方省,有此北方省,更可使我大明如虎添翼,若是能成功,此乃天佑大明也。只是……继藩,你对此,如何看待?”
  方继藩想了想,其实这事儿,是刘文善自作主张,可细细想来,若是自己也在佛朗机,或许也会布下这一招险棋吧。
  这一步虽险,可若是成了,收益就更巨大了,埋下这一颗钉子,那结束西班牙王国的霸业,又多了几分胜算。
  方继藩咬咬牙,谁让这都是自己的徒子徒孙呢,信誓旦旦的道:“请陛下放心,王细作这些年一直为儿臣所用,此人对我大明赤胆忠心,定不负陛下所望。”
  弘治皇帝心里稍稍放下了心。
  这方继藩的言外之意,仿佛是在说,这个是我方继藩的人,我方继藩拿人头给他作保了。
  弘治皇帝便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方继藩的脖子。
  而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么……朕便盼这佛朗机的佳音来。”
  今日弘治皇帝的兴致格外的高昂。
  可方继藩感觉很奇怪,陛下老是盯着自己的脖子看做啥?
  很没道理啊。
  一次便丢出了一个侯爵和两个伯爵,这对于大明而言,却也算是一桩盛事了。
  这满朝公卿,心头俱都一震。
  此时……难免会有要发财找王不仕,要封爵寻方继藩的念头了。
  虽然有人心里微酸,可说实话,这是真服气,大家一丁点脾气都没有。
  人都是很实在的,毕竟吃喝都要钱,更别说许多人是背负着房贷的,而这里有多少人是靠着刘文善和刘瑾在股市里赚了一小笔啊。
  他们恨不得,再多几个刘文善和刘瑾这样的人呢。
  至于那些后悔不迭,没有买四洋商行的,心口阵阵发痛之余,却也只能怪自己当初没有听从王不仕的建议了。
  弘治皇帝似乎已经被勾起了兴致。
  他对北方省,格外的关注。
  还有方继藩的西山钱庄计划,这两样东西,若都能成,那便真是比大明在海外获得了两场大捷还要令人振奋。
  只是……
  虽是方继藩作保,可关乎国家大计,弘治皇帝的心里,却依旧还是有些没底气。
  尤其是北方省。
  一方面是拿不准王细作是否愿意真正效忠大明,毕竟山高皇帝远,他在北方省,若是自立为王,大明也拿他无奈何。
  另一方面,他若是失败了呢?孑身一人,只带着一批四洋商行的力士同去,还有一船金银,一旦被人揭穿,或者索性有人无端对他动手,他的性命也就没了。
  弘治皇帝心里唏嘘一番,心里却还在想,无论如何,总要试一试才好。
  继藩看人,理应不会差吧,他信王细作,朕信继藩便是了。
  心头千回百转间,他低下头,深深看了一眼舆图。
  心里又感慨,北方省的地理,实是得天独厚啊。
  而方继藩和朱厚照从殿中出来,朱厚照就忍不住哀叹道:“早知如此,你为何不提醒本宫,让本宫也买一些四洋商行。”
  看着别人发财,错失良机的心情可不好受。
  方继藩便安慰他道:“当初这事能不能成,臣也无法预料啊,何况殿下借的钱已太多了,每一次我见了沈学士的样子,都觉得好似我欠他银子似的,实在是不忍心再让他们破费了。若是成了倒也还好,可若是刘文善他们失败了呢?”
  朱厚照龇牙咧嘴,可想了想,方继藩这番话说的完全没毛病,的确有道理。
  方继藩随即道:“殿下,接下来,咱们的银票该改版了。”
  朱厚照露出诧异之色:“改版?”
  方继藩道:“当然要改版,要顺应大势嘛,这西山钱庄要向外扩张了,先从西洋诸国开始,还有倭国和朝鲜国,岂可不改版呢?”
  朱厚照点头认同,便道:“这个本宫在行,想想很激动啊,这银票的版面,本宫来负责了。”
  方继藩自是由着他的性子,脸上带笑道:“那么,就拜托殿下了,不过……银票……得改改名,不妨用宝钞如何,现在大明宝钞朝廷已是不再印制了,咱们西山钱庄,便接手了吧。除此之外,为了防伪,还需在油墨和雕版,还有纸张上头做一些功夫。”
  朱厚照想了想,一脸自信的道:“这个好办,这就牵涉到了技术层面了,本宫亲自组织一批人来,细细研究一番便是。”
  关于这个,方继藩是极放心的。
  方继藩笑吟吟的点头:“那么,就有劳殿下了。”
  “只是,过几日便是太皇太后的大寿……”朱厚照看着方继藩,一副催命鬼的模样:“本宫若是分了心思,这寿礼该怎么办?本宫近来又借据了,地倒是卖了不少,可是投入也不低啊……周转不开。可若是送的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