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败家子-第1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费惊人哪。
  人命如草芥,想要让人活下去,就必须得供养他们,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还好,若是规模庞大呢?
  朱厚照道:“本宫当年在西山时,和庶民同甘共苦过,知道他们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辛,哎……”
  说到此处,朱厚照不禁叹了口气。
  西山的生活,足以让朱厚照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都有所感触。
  他道:“他们都是皇帝的子民,可现在,父皇不在,那么,他们就是本宫的子民了,继藩,你算算,若是要迁徙出人口,需要多少银两?”
  方继藩道:“无以数计。”
  这是实话。
  迁徙这东西,是不能开口子的。
  若是自然的迁徙,倒也罢了,而一旦在灾年时,准其迁徙,那就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冲击,这是极恐怖的事。
  一旦不能妥当应付,这数十上百万人便会滋生不满和怨恨,进而发生变乱。
  且这么多人迁出了,总要让他们能够养家糊口。
  单凭朝廷的赈济,可是不成的。
  现在的京师人力虽然紧张,却需有一个良性的进程,这突如其来的人口暴增,势必也会产生冲击。
  方继藩一直认为,当下人满为患。
  就以河南布政使司为例,那里的土地,该开垦的都开垦了,许多佃户,只能租种两三亩地勉强维持生计。
  可这两三亩地,在这个时代的亩产量而言,哪里能吃饱啊。
  明明一户人家,可以租种十亩,甚至是三十亩、五十亩地都足够了,却因为人太多,治好勉强让自己活下去即可。
  这些多余的人口,在丰年倒还罢了,一到了灾年,就是灾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得从这些人口上做文章,否则,凭借着朝廷的年年的赈济,根本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未来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一直滚雪球一般,到朝廷根本无法赈济下去为止,等到了那个时候,一个王朝,也就自然而然的步入了兴衰的进程中了。
  朱厚照豁然而起,他来回踱步。
  脑海里,朱厚照想着当初,在西山时,自己和流民住一起的场景。
  污水横流,住在棚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能勉强吃个饱,便觉得这是上天的恩赐,不断的感恩戴德。
  那么……比起当初西山的那些流民,这些灾民,只怕……活得更加艰难吧。
  朱厚照道:“国库拨出一些钱粮来,用以迁徙百姓之用。可本宫看来,国库是应付不来的,那就内帑出,要花费多少,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本宫不管,要不惜一切代价。内帑……现在的所有资产和股票,还有存银,现有九千七百六十四万三千七百余两,其中股票最多,只是这些股票,若是作价卖了,难免会引发股市的动荡。”
  方继藩听到内帑居然有近一亿两纹银了,心里不禁酸溜溜的,陛下存了这么多钱啊?
  “这个好办,可以用股票来做抵押,从西山钱庄贷款,不过……若如此,难免引起通货膨胀,不过……殿下放心,西山钱庄自会将这膨胀保持在可控的地步。”
  “这就成了。”朱厚照道:“内库现在每月的收入,不少呢,上市商行的分红,还有钱庄以及西山许多作坊的分红,还贷,想来都是小儿科。将这些流民安置在哪里呢?老方,咱们各自拿出一块地来,罢,本宫的地,多拿一些吧,咱们干一票大的。”
  朱厚照接下来道:“未来半年之内,西山钱庄要拿出三千万两纹银出来,只要钱庄没问题,内库之中的股票,我立即让人送去钱庄,作为抵押之用。现在……本宫就亲自下诏。”
  朱厚照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他属于一头热,一旦打定了主意,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人多地少的问题,在历史上,一直贯穿了大明的中期到灭亡,都没有人可以解决。
  可现在……似乎有了一个可以解决的方法。
  毕竟……现在内库有银子了。
  方继藩不禁道:“殿下,要不要给陛下上一道奏疏。”
  朱厚照刷刷的几笔,写了一份诏书。
  这诏书完全没有任何之乎者也,只轻描淡写一句:“奉天监国太子,诏曰:即令河南布政使司各州府迁徙灾民,准灾民自愿迁徙,沿途所需,一应官府承担……”
  朱厚照低着头,道:“父皇性子里,太多瞻前顾后的地方,等奏疏上去,他拿了主意,只怕灾民们都饿死了,这是当务之急,救灾如救火,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父皇爱民如子,这样做,本也无可厚非,就算他知道本宫代他拿定了主意,他也一定欢喜的很,老方,你怎么这么啰嗦,越来越像我父皇了。”
  方继藩叹息道:“是啊,陛下一向爱民如子,若是他在太子殿下这样的处境,也一定会这样做的吧,吾皇圣明,宅心仁厚啊。”
  朱厚照将诏书丢给一旁的宦官:“立即……送去司礼监盖印,再送内阁,告诉他们,一刻都不能耽误,耽误了,本宫剐了他们。”
  “是。”
  交代完了这些事,朱厚照顿时像松了口气的样子,高兴的不得了:“我看治理天下,并没有什么难的啊,有老方辅佐本宫,本宫可以高枕无忧了。”
  方继藩忙道:“殿下,这是您自己拿的主意,可和臣没有关系,臣啥也没说。”
  “就是你教唆的。”朱厚照气咻咻的道:“不信,本宫查起居注。”说着,看向角落里,一个提笔记录的宦官。
  方继藩脸红到了耳根:“殿下,此言大谬,臣只是提出一个建议,是殿下……”
  “一样的。”朱厚照大手一回挥:“现在说这些,也是无用,好生想一想,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些灾民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出了任何差错,你都吃不了兜着走。”
  方继藩道:“殿下也吃不了兜着走。”
  朱厚照不服气:“你会死的比较惨一点。”
  方继藩仔细想了想,居然觉得很有道理。
  他突然感觉自己中计了,怎么好像这一次是自己要背锅呢?
  细细想来,又觉得不对,自己怎么会出这个主意?明明治大国应烹小鲜,凡事遮遮掩掩,也就过去了啊。
  难道……我方继藩,为国为民,已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吗?
  方继藩心里叹了口气。


第1311章 壮哉 太子殿下
  这个锅,方继藩背了。
  因为……他真的是个好人。
  一个好人,首先要有同理之心。
  固然自己已有了荣华富贵,可依旧还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诏书立即送去了内阁。
  李东阳在内阁之中值守,听说太子有诏,倒也不敢怠慢。
  他心里知道,陛下此次留殿下在京,有真正考验太子的意思。
  取了诏书,打开,懵了。
  李东阳说不出话来。
  迁徙……
  这样的事,明初是有过的。
  因为天下战乱不休,十室九空,因而,朝廷下旨,编列民户,迁徙到他处去安顿开垦。
  可今时不同往日了啊。
  现在哪儿不是人满为患呢。
  京里人口,已超过了百万,就这,还不包括附近的郊县。
  现在突然要大举自河南布政使司那里,迁徙灾民来,这些灾民来了,有土地可以耕种吗?怎么安顿?
  无数的念头,涌上了心头。
  直到见这诏书上,写了内帑支用四字,才使李东阳稍稍安心了一些。
  内库出钱哪。
  这……似乎让李东阳好受了一些。
  只是……
  李东阳叹了口气,他知道太子殿下的诏命难违,只好一面命人传抄诏书,分发各部执行,另一方面,忙是起草的书信,加急送去山东。
  “真是……真是……”
  他喃喃念了一句,却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出口。
  ……
  各部堂得了诏命,一下子忙碌起来。
  这是天大的事啊。
  虽是各部的私下里,都对这道诏命有所质疑,可现在,谁也不敢造次,在陛下没有出面收拾这乱摊子之前,违背太子殿下诏令的后果,显然是比较严重的。
  此后,有人飞马至河南布政使司,河南布政使司各府各县,也开始动作起来。
  随之而来的,是西山学院的书生,还有飞球营的校尉,便连屯田卫也抽调了出来。
  镇国府、经府的精锐,倾巢而出。
  表面上是协助灾民迁徙,某种程度,也让这些地方官吏,不敢借这迁徙的机会害民。
  国库的钱粮已经拨发。
  在新城五环之外,大量的土地开辟了出来。
  西山建业抽调了骨干,迅速的开始规划。
  无数人开始大兴土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