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吃相-第6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本是楷体字集,五公主赢诗嫚编著,因为要用到单独的楷体字,因此工厂专门制作了楷体活字,眼下只安排了两个排版和印刷台在慢慢弄。
  推广楷体字并不急,或者说急不来。
  因为到眼下的大秦,虽然朝廷一直在推广统一的小篆,但在六国之地读书识字的人大多数还是用的是前六国文字,其中许多和小篆不一样,小篆的适用层面还是在朝廷通传的文书上,也就是说只有官方在使用,不过好在李斯和朝廷不遗余力的推动下,至少官方的文字记录都是小篆,而且开始出现了隶书的原形体。
  眼下文学院大量收集的资料都是无数不同文字混杂的局面,许多古老的古篆、大篆甚至金文骨文连许多文士都不认识,只能请教一些对文字很有研究的老者才能够辨认,这也是陈旭创办书局的初衷,文字不统一,再过几十上百年估计这些稀奇古怪的文字记录的资料都要成为古董了,必须重新用小篆整理誊写出来才行。
  至于楷体这种方方正正的文字莫说现在所有人都不认识,即便有人认识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推广成功,不过陈旭相信,只要随着报纸的不断推广和发行,等明年开始在报纸上专门用一个版面来登载用楷体字编写的文章,然后随着楷体字集的发布,很快就会有大量的人开始学些和使用简洁的楷体字,比之小篆的推广要快的多。
  但这些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必须等到合适的时机上奏秦始皇,获得皇帝的许可之后才能进行。
  何况推广楷体字必然又要和李斯起冲突,陈旭不想和李斯闹的太僵,他现在的目的不是推广文字,而是要改变大秦的政治格局,先推动各种事关民生的改革和基础建设,文字其实改或者不改眼下问题不是太大。
  陈旭带着一群人走到装订区域,数十个穿着粗布罩衣的年轻妇女正在用麻线装订百家论坛。
  看见陈旭到来,装订区的管事和一群妇女都吓的赶紧站起来行礼问候。
  “你们忙你们忙,勿用管我们!”陈旭连连摆手,然后拿起一本已经装订好的书翻看起来。
  因为是期刊,一册只有四十页左右,不算太厚,因此装订起来也不是太困难,旁边有几个识字的帮工把一排印刷好的封底封面和内容按照书页序号摆放在一个木架上,然后从头到尾从每一摞中拿起一张,一路走完就是一本书的全部内容,然后送到切割台切割整齐,再然后再送到打孔机上打孔。
  打孔机是工厂制作出来的,和钱币冲压机差不多,一块木砧上有五根钢针,把切好的一边放进一个木槽中夹好,然后搬动手柄压下木砧,就会在书的一侧打出一排五个小孔,然后将这些打好孔的内容送去给一群妇女用麻线装订。
  百家论坛的内容陈旭早已大致看过一遍了,而且内容都是很严肃的策论,陈旭也没兴趣看,其中许多并不符合他的改革意图,但作为一本专业期刊,最主要的还是要引起更多不同层面的讨论,因此陈旭也没太过在意,办期刊的目的是吸引那些百家名士的目光,让他们有一个可以发表意见的地方,以此转移他们的兴趣,免得在咸阳和其他地方闹事。
  何况眼下撰史馆和书局又网罗走了一大批有名望的人士,这本期刊慢慢会蜕变成一本学术期刊,最后成为一个当官发财的评测项目。
  能够在这本期刊上发表文章,既是一种荣耀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像后世的官员喜欢在一些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一样,说出来既有面子,而且还能得到各界的关注,如果写的合皇帝胃口,提拔去当官就水到渠成了。
  “见过侯爷,鱼粱公、陈秘书!”听说陈旭来印刷厂视察,印刷厂的主管庞雀赶紧带着几个手下迎上来打招呼。
  “庞主管辛苦了,我们只是来随便看看!”陈旭把手里的期刊放下说。
  “侯爷日理万机难得来一趟,这里人多嘈杂,还是随属下去办公室休息一下!”
  “嗯,也好!”陈旭点点头,带着一群人跟着去了印刷厂的主管办公室。
  随着书局的开张,接下来很快就应该有一些书籍开始印刷,这些都需要提前做一些安排,而作为印刷厂的主管,庞雀的任务自然很重要。
  在没有广播电视网络电脑等娱乐项目之前,看书读报就是文化人最重要的娱乐手段,而随着大量纸质书籍的陆续上市,文化人的生活也将很快极大丰富起来。
  以前一册书数万甚至十数万字,就是一部皇皇巨著,比如吕氏春秋,全书二十六卷、一百六十余篇,共计二十余万字,刻写的竹简足足装了一大柜子,光是整理誊抄陈平和孙叔炅就用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最后变成了不过千页麻浆纸,如果采用报纸用的小字体印刷下来,厚度还能减少大半,最后不过区区三百页左右,装订成册也就三五本的样子,装衣袋里面就可以带走。
  因此在用竹木简牍的时期,任何一本书想传播开来都不容易,想看到一本完整的书更不容易,一本好书都视若珍宝绝不会相借,因此想看的人还得求爹爹告奶奶的去传抄,因此有人想把一整本吕氏春秋刻抄下来,光是竹简都得上万片数百斤,莫说是穷人看不起,富人也看不起。
  而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古代典籍许多人都只能看到部分内容甚至只言片语,一册书籍翻来翻去翻断了麻线,最后就只能满脸懵逼开始组装,如果组装错误,许多内容再次流传出来就完全变了样子,最后就变得越来越不靠谱。
  所以纸张才是人类文明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也是为什么唐宋时期印刷术发明之后诗词文化会突然爆炸式发展的原因,有了印刷术,大量的书籍才能大量出现,读书人也才能看到更多的书籍得到更多的知识。
  而知识的传播才是人类真正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因此眼下印刷厂的存在至关重要,随着大量的书籍上市,各种耕种、养殖、医药、制造、农田水利的知识才能很快传播开来,而不是光靠几个积累了经验的匠工慢慢教授学徒来推广所能达到的速度和效果。


第606章 女子学院
  ……
  数日之后,新一期大秦都市报上登载了两条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一条是报馆新出了一本叫《百家论坛》的期刊,主编安鱼粱,期刊中汇集了当今大秦最为著名的二十位名士的治国策论,这些名士都是当今百家之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其中包括儒家门徒、孔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凡的《周礼述论》,还有驺子门徒阴阳学派领袖管重楼的《五德论》等,这些文章融汇在一本书上同时发表,自然会引起大量读书人的注意,因此看到这条消息的许多人都往咸阳的十多个报亭汇聚而去,好抢先买一本一睹为快。
  这一册期刊并不厚,只有四十页,售价四十钱,略贵,但对于许多真正有名望的名士来说,他们身后都有一群资助他们的富豪商贾甚至是文武百官,因此这点儿只能算是零钱。
  在这个时代,真正有名望的读书人,那必须是家境还算富裕的群体,像陈平和丘乘这些人只能算是混的非常落魄的,而且名声并不显赫,几乎处于读书群体中最为底层的群体,年纪不大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名气,平日只能做一些文笔书吏的活儿来维持生计罢了。
  就比如安鱼粱这种名宿大贤,秦始皇想请他去当官他还不愿意去,教的学生也都是咸阳公卿士族的家族子弟,钱自然是不缺的。
  还有孔凡和管重楼这种各派的领袖人物,能够经常得到皇帝接见上朝堂辩论的名士,手下各自汇聚了一大群门徒,徒子徒孙不知几许,吃穿住用也都有人供养,缺钱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些王侯公卿府上的幕僚或者门客,比如投奔了陈旭的孙叔炅、皇甫缺、陈平等人,眼下一个个都富得流油,上厕所都是用报纸擦屁股的人怎会缺钱,特别是对于皇甫缺来说,替陈旭执掌全国的清河商店和清河酒楼,如果钱能够擦屁股他绝对会试一下。
  因此这本专业的期刊对于真正的名士来说,只要感兴趣,那必然是要买来看一看的。
  于是很快遍布咸阳城中一些官员和文士聚集区域的报亭就很快排起长队开始购买百家论坛。
  这本书引起的争论肯定很大,但观看的人群却不像报纸那样广泛,一是因为价格,二是因为受众。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文士都对治国感兴趣,普通读书人喜欢的反而是报纸上登载的各种新闻故事和天南地北的各种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