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第1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公亮小心地说:“陛下,行知是否指陛下要对他相信乎?”

“曾公,他是朕的老师,怎能不相信呢?”赵顼不解地反问。

诸位大佬一个个低头不作声,欧阳修也是你老师呢。这就能看到一个比较,对老师真正尊重的不是赵顼,而是赵祯。当然,郑朗关系比欧阳修与赵顼关系会好得多。

但也不大好说。

毕竟郑朗曾经反对过先皇帝濮仪案,天知道小皇帝是不是象先帝那样,是一个记仇的德性。

曾公亮道:“陛下,如今财政匮乏之重,我朝立国以来从未有过,这种信任乃是非同寻常的信任,才能将这些弊端一一矫正。若比,若比,如先主三顾茅庐乎。”

赵顼张大嘴巴,问:“朕三去郑州可行否?”

整天关在皇宫里,他都想往往跑一跑,可诸位卿家,你们会不会同意?

陈旭道:“不可,先主刘备彼时乃一枭雄也,仅拥有新野一县之地,如何与大宋相比?若想起用,数次诏书即可,陛下若亲行,则是坏祖宗例也。”

张方平看不下去,本来好好的,这一扯,岂不是替郑朗抹黑,道:“陛下,非是如此,今国家出纳如此严重,就是臣若有能力将出纳弥平,对臣陛下也会器重万分。”

不要说郑朗与张方平,那怕阿猫阿狗来了,有本事将这个黑洞填上,君臣也会给予信用。大家说的命题不成立。

吴奎说道:“是指制度乎?”

不仅要皇上,还要臣工以及天下百姓准备,不是制度是什么?

司马光道:“错矣,郑公修儒学,乃是矫正汉朝以为的伪儒,尽管说礼法,这也是夫子的本义,非是指替国家订何等制度,况且时与时不同,制度也要修正,乃有一世之哉?”

郑氏中庸,现在几乎所有士大夫都看过了,与少年郑朗不同,如今郑朗虽卧于郑州,但那一个不侧目而视?中庸讲的是调节,仁义礼讲的是中,何来调节与中,正是司马光所说的。

司马光又道:“制度也要人来执行,没有好的臣工执行,纵有再好的制度,国家也会走向衰落。又何来一世法哉?”

说完了不语。

他在查账,隐隐知道郑朗想要做什么,但不能说是制度,一个臣子,替宋朝开什么一世的制度?这会犯忌讳的。

赵顼笑了笑,道:“难道郑公在考朕?”

不提了,准备回去问问母亲。

大家散去,司马光却悄悄来到王陶家中。

后来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司马光拍王安石的肩膀道,介甫,你还是太嫩了。王安石淡定地回击,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砸了一个水缸。换我也会这么做的,只是少了一个机会。司马光眼中射出两道寒光,道,机会乃是自己创造的,你只知道老夫砸缸,却不知道那个孩子是怎么掉进去的。

这个笑话太恶毒,但能证明司马光的腹黑程度。

大臣们议论纷纷,其实皆有之,皇上,你说信任,为什么韩琦与文彦博二人还呆在东西二府安如泰山?老师心胸阔大,与记仇无关,可这两人呆在二府,还能办好事么?

郁闷的司马光还不能说出来。一说出来,郑朗高大形象马上轰然倒地,原来你名为圣人,实际也是一个心胸狭小的伪君子。

最少韩琦是不能让他留在中书。

他不会出面的,但有办法倒韩琦,找到王陶,治平年间,几乎所有反对韩琦的人一起罢出朝堂,只有司马光最幸运。无他故,没有司马光,赵曙一时半会还做不成皇太子。这个恩情赵曙还是记得的,不但没有将他罢出朝堂,还给了司马光著写《通志》的权利(也就是资治通鉴,司马光一生最喜欢的事就是写书,共有三十七本大部头著作,比鲁迅的字还多,在仁宗末年产生想写资治通鉴的念头,治平三年,也就是去年,撰成战国迄秦八卷,上于赵曙。赵曙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这时候名还为通志,而非是资治通鉴)

近四年来的风风雨雨,不但没有伤及司马光半根毫毛,反而赢得一身清名。容易么?

就是这份眼光与对时态的嗅觉,也胜过欧阳修十倍!

对司马光,王陶十分尊重,与郑朗无关,乃是司马光本身。

客气地将司马光迎到府中,两人坐下来,交谈时政。司马光说道:“富公说给郑公十年辰光,国家才能消解危机,郑公也说最少要十年辰光。”

“就是十年也不易。”王陶叹息道。

两种方法,一是大肆对百姓搜刮,这一点郑朗是不会做的。二是小心地经营,但此一时彼一时,若是在仁宗朝,国家虽然弊端很多,可是朝政清明,制度勉强算是完善,如有本事,一年省下几千万缗钱还是不存在问题的。那么不用十年,就可以将天下欠负偿还得清。关健现在就是将政局扭转过来,没有几年时间也休想的。破坏容易,阿房宫那么大,一把火就烧光了。但建设呢?

司马光很满意王陶的叹息,道:“乐道,为何韩公说郑公一旦回京,五年时间就能将天下欠负偿还?”

“奸邪!”王陶恨恨地骂道。

无论富弼或者郑朗,都是理智的说法,也让人相信。

韩琦这不是扯蛋么。

五年就能偿还?银行去年挪用了大笔款子到中书,今年又担负着山陵费用,不到明年秋天,河工欠下的债务也偿还不干净。这一年多时间就报废了。就算有,就算只有两亿缗欠负,将银行监收入一抛去,最少一年得积余四千万缗,才能实现。就是能办倒,如今政局已烂掉了,最少又要花两三年时间,还要上下兢兢业业,才能整理出来。

神仙来了,也不可能五年时间将天下欠负还干净了,还留下一个健康的财政。

韩琦看似好心,用心实为歹毒。

“韩公是何用意?”司马光装傻复问。

“君实,你还没有想明白?只要郑公返回朝堂,五年必还不清欠负。但五年下来,财政不会象现在这样恶劣。然对郑朗来说,执政五年,时限已长,五年上下支持,不能还清欠负,对别人来说未必有错,对郑朗来说,就有错了。莫要忘记,此人有两度顾命之功,不然至今为何陛下不将此人罢去。那么五年过后,此人又会忧乱朝堂。”

“那如何了得。”司马光怔忡道。

“君实,你放心吧,有我坐镇御史台,不会让此奸雄得逞。”

司马光心满意足离开。

王陶开始上书,请复用吕大防、郭源明为言臣,后来韩琦与欧阳修塞了一些言臣进入台谏,台谏有了言臣,可其中不乏是韩琦的心腹。独木难行,因此想多一些帮手。

韩琦不准。

王陶又向赵顼请求,赵顼没有作声。

他在冷眼相观,还顾念着一份面子,就看韩琦能不能给这份面子。结果让他失望。

暂时没有动,毕竟韩琦在主持山陵,这时候动未免有些不妥。

司马光让他得到甜头,又想到郑朗其他几个学生。第一个就是王安石,朝廷屡请他至京,王安石不授。赵顼对辅臣说道:“安石历先帝朝,累召不起,或以为不恭(指未尊重王安石)。今朕召之,又不至,是生病了,还是想要什么?”

真不好说的,郑朗出了一道考题,难不成王安石也在出考题?

郑朗不受召,还真有郑朗的用意。王安石不受召,则是在玩小智慧。赵曙朝时下诏,那时候进入朝堂做什么,附庸赵曙濮仪?现在赵曙死了,一是不知道新皇上想些什么,二是先帝不授诏,此时受诏,未免有些嫌疑。多少也算是养名自重,沽名钓誉。史上有人讥之,倒也不算是无的放矢。

赵顼终年轻了,有些急,因此询问诸位大臣。

曾公亮说道:“王安石文学器业,宜大用,累召不起,必以疾病,不敢欺上。”

吴奎道:“王安石于仁宗朝时纠察刑狱,两少年为争鹌鹑,要而不得者夺了跑走,先得者随后追赶,追上后将夺者刺杀。开封府判杀人者当死,王安石去后,却按大宋律,抢与偷同属盗窃,不给硬抢更是盗窃,追者杀之乃无罪也。府官不服,韩琦诏安石当诣阁门谢罪,王安石不肯谢。由是与韩琦有仇。现韩琦当朝,王安石大约以韩琦会沮抑己,故不肯入朝。”

韩琦默不作声。

赵顼却狐疑地看了吴奎一眼。

这可是一个很不好的迹象,之所以让吴奎进入中书,主要就是节制韩琦的权利。一旦吴奎倒向韩琦,会产生很多变数。终是一个少年,想问题想得太简单。

曾公亮道:“王安石真辅相之才,奎所言乃荧惑圣听。”

吴奎道:“陛下,臣尝与王安石同领群牧,备见其护短前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曾公亮微微一笑,不再言语了,吴奎说漏了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