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琴韵悠扬-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三季,看一看效果。一季是两位嘉宾,一定要请年轻一点的嘉宾,这样也能调动年轻的观众的兴致。
  说真的,这两年央视出品的纪录片受众面非常广,《舌尖》那是上到八十老人,下到三岁孩童都非常喜爱啊!用心起来,纪录片不比商业大片效果差!这次的这一档特殊综艺央视也下不少功夫。第一季固定嘉宾是江颜和柳卿音。这位柳姐姐是学琵琶的,她的简历比江颜丰富许多,得称一声大师。
  第一个要出场的乐器,古琴当仁不让。这是一个从神话中走出来的乐器,它见证了华夏由奉神到人定胜天,文王武王加持过,也是周公制礼开始的第一乐器。江颜作为固定嘉宾,流动嘉宾就要另请一个了。
  没有想到,高老爷子赢了邀请亲自来参加节目了。古琴协会里面的人心里有数,老爷子这是要捧江颜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点少。。。别见怪,么么哒~
  看到大家的收藏和留言了~非常感谢~
  然后江颜要开始做点正事了,当常驻嘉宾和星辰大海不冲突哈~


第27章 征程:礼乐华夏
  其他节目来说,嘉宾也是有台本的。央视没有,只有流程提示,问答环节都是临场发挥,这就是考验他们专业性的时刻了。第一集 是古琴的讲述,对于江颜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对柳姐姐来说还是需要大量的翻阅资料,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吃亏的地方,因为后面也会有琵琶的专集讲解,都是需要自己下功夫的。 
  柳姐姐人很好相处,之前彩排的时候就和江颜加了微信。身为青年“老”艺术家之一,两个人志趣十分相投,凑在一起研究曲谱什么的,相当之合得来了。录节目期间柳姐姐也留在帝都,没事儿就找江颜,还一道儿梨园听戏。没事凑在一起做个点心,关系也就非常近了。
  因为是节目第一次亮相,第一季第一集 ,不容闪失,大家提前忙活起来。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开场的时候王刚老师照着主持人的词自然而然的开始,“那么到底何谓华夏呢?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这上下五千年未曾停断的乐章!《礼乐华夏》——”
  王老师说完,台下掌声雷动,“我华夏自古而来就是礼仪之邦,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君臣必称吾国吾民!自古而来我们就是礼乐之邦,礼乐不分家,那么大家一定很好奇,这礼从何来,而这乐从何来呢?不要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礼乐之章一起,央视背后的舞美效果流动起来,大屏幕环绕舞台,从我们生——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开始,又从教——三圣立教,周公制礼来说,于是我们从的信仰从神到人。我们的乐,也从帝王,到百姓。这就非常热闹了,从大雅的古琴筝琶,到喜丧红白事大俗的唢呐铜锣,礼也好,乐也罢,几千年融入了华夏人的血液。即使我们发展的再迅速,甚至开始禁止烧纸放烟火,但是我们仍旧记得中秋赏月,上元节看花灯,除夕团员,清明扫墓,中元祭祖。。。这其实就是礼。
  “我们第一件出场的乐器,想必大家都能猜到,对,它就是古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咱们华夏的传统乐器,往上头数一数,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了不起啊!传说它是三皇之一的伏羲所制。说到伏羲,很有趣的一件事,我最近在查古琴,就看到咱们的伏羲殿下的简介。一查这个三皇,说法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不论三皇怎么变,怎么个说法,伏羲一定在其中。不信你们也可以查一查啊~”王刚老师逗了个趣儿,然后挑进了正题,“咱们先来听一段儿——”
  灯光暗下来,江颜抱着琴跪坐与台前,一束光打下来,大家发现,她一袭曲裾深衣,白色素服,还用绢绸蒙着眼睛。头发披散着,及腰的长发很柔顺,不凌乱反而如墨色,趁得她肤色胜雪。开始的时候听,她弹奏的是《梁祝》,而后再听,她演奏的是《化蝶》,曲要终了,琴声突然高亢起来,又渐渐缥缈,《动人心弦》中的《生生结》。名字有点怪异,意为生生世世都缠绕在一起,系成死结,不结,不解。
  琴声终了,琴音不止,这就是传说的绕连三日。她轻轻抱起琴,躬身一行礼,灯,亮了。“我们的第一位常驻嘉宾,江颜。有认识她的,这个小姑娘年纪轻轻,了不得!来,江颜,跟大家打个招呼。”王老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江颜。她便一手抱琴,一手摘下绢绸,“大家好,王老师好,我是江颜。”说着,她便抱琴深深鞠了一躬。
  “还请了另外一位,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师,柳卿音。不过这位演奏的是琵琶,后面有一期节目,我们可以看到,大家不必着急哈!”柳姐姐也走上来,然后开始简单的说一说古琴的由来,一个人讲了一个小故事。“俞伯牙绝弦,摔的是一把好琴,江颜你这把得好好拿着,这可是国宝!”然后上来一位制琴大师,为大家讲解了古琴的基础知识和制作的流程。镜头拉近,近距离观察了一些扶摇古琴。
  有梅花断,落霞式。琴色明亮,琴音通透,基础判断,这把琴有1300余岁了。可不是国宝么!一千年往上的古董啊这是!琴养护的这么好,制琴大师都有点诧异的,一千余年的木头啊!没有一丝丝腐朽,反而仍旧弹起来音色这样通透!江颜没法说自己的琴也就是日常保养,它看起来这么好是因为琴师和器灵都在。
  还好大家也没有太过纠结于琴,接下来就把高老爷子请上来为大家演奏,顺便科普教授古琴的一些基础弹奏方式。高老爷子的孙女这次是一起到过巴黎的,所以江颜相当于他们家救命恩人。加上小姑娘人也一直不骄不躁的,琴技十分了得,很得老爷子欢心,所以老爷子科普之余,不着痕迹的把江颜夸上一夸。不露痕迹的卖安利,后果就是这一期结束之后江颜微博又多了三十多万粉丝。
  其实不止江颜,华夏古琴协会官博粉丝也都均有所长进。其实华夏人不是不爱自己的国家,不是不爱自己的民族乐器。只是时代发展太快蒙住了眼睛,走的太快来不及回头。现在因为《礼乐华夏》,又有人把我们祖先留下的,我们遗忘的,再次捡了起来。于是掀起了一股古琴热,不说大家都去学,但是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听不进去太高雅的,就买张《动人心弦》听一听,不会弹也会哼哼。
  家长们也开始把目光放在了我们民族乐器上,不再单一的劝说孩子学钢琴学小提琴,而是会考虑要不要学个古琴,学个琵琶,学筝或者二胡。
  。。。。。。这些影响慢慢的开始渗透,一大波宣传《匠心非凡》,于是我们古老的手艺活儿再次兴起,街头巷尾开始出现了布老虎、草编的蜻蜓。年轻人不单单迷恋手游,没事儿自己也买卷儿线玩刺绣。到不一定说这些人真的会下苦工或者真的做得多好,但是全民热就会让更多人眼光聚焦到这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能发现自己是打心眼里面对这个喜欢,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我们祖先留下的手艺,就不至于失传,不至于断流。而且大家都开始喜欢,意味着更多的人愿意做,意味着市场,意味着发展!社会是怎样进步的呢?靠人啊!喜欢的人多了,大家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各式各样的创意,把这些传统的东西带动起来,玩出花样来,于是就精进了,贴合大家的生活了。
  一部分留下完整的传承,一部分我们创新改革,我们总要会些什么,记些什么,这样以后和我们的后辈才有交代,而非迷失在进步和水泥森林中。我们都要知道自己是谁,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也有,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再完整的留给他们。
  礼乐华夏开始,课堂捡起了《三字经》,孩子们启蒙的故事,除了《安徒生童话》,《山海经》占了一席之地。古诗古文不再是死记硬背,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从网络上购买汉服,于是八月重阳,还能看到帝都的街上,更多人穿着曲裾直裾,更多人去茶楼品个茶,读读诗。
  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礼乐华夏》就让大家慢下来。两周一集,一集一个小时,两集一样乐器,满满都是干料,其中普及到某样乐器的发源地,还附带地理风情和当地的好吃的!什么地方适合读书,什么地方适合弹琴,什么地方适合游山玩水,你看《礼乐华夏》准能知道。为人父母读什么书,为人子女怎么尽孝,为人师表怎么授业,为官做宰什么最重要,你看《礼乐华夏》也能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