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14010605-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舞罢,李陵泪眼与苏武相对,久泣不起。

是年春天,苏武至京师。始苏武壮年出使,有一百来号人,到随苏武头发须白返还,随行者不过九人。

四、李陵:一个悲剧的背影

苏武回到汉朝,马上被拜为移民区总监(典属国),赐钱二百万,享受部长级中二千石待遇。按李陵所言,苏武将名扬天下,千古昂望。而李陵自己则老死异域,成孤魂野鬼。

事实上,长安大门并没有对李陵关闭。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二:首先,李陵当年投降,李陵有责任,但主要责任还得让刘彻来承担。刘彻没有派骑兵部队前往支援,害李陵陷匈奴数万大军中不能自拔,不得不降。况且,后来刘彻也知道自己错了。

其次,当年李陵在汉朝时,有两个人跟他关系较铁。一个是霍光,一个是上官桀。昔日的兄弟,今日当了辅政,数天之下,唯有他们俩说话最算数。于是,霍光和上官桀商量,最后得出一致结论,迎李陵回国是应该的。

霍光和上官桀的意思很明白,现在该是还李陵清白的时候了。

很快的,霍光派人前往匈奴,游说李陵回国。出使匈奴的人,总共有三人,带队的是一个名唤立政的人。

立政等人到了匈奴地,单于先生很是客气,置酒招待。单于以为,汉使出使匈奴,不过是常规访问。所以他也没什么顾忌,把李陵和卫律也叫来陪坐。

单于并不知道,汉使并不是代表汉朝来问候匈奴的,而是准备拐人的。所以,立政等人最渴望的是,近距离接触李陵,最好能有一个私下会面的机会。但是,按访问规矩,对方没有这样安排。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暗示李陵。

那时,匈奴安排的宴席座位,挨着汉使的是李陵,挨着李陵的是卫律。座位是个好座位,极品卫律却是个老滑头。在躲过那个老滑头,的确还得伤一翻脑筋。

不过,立政已经想到了一招。立政趁举杯敬酒时,向李陵屡屡示意。接着,他又故意弄掉佩刀上的环,趁捡环时捏了一下李陵的脚。傻瓜都知道什么意思了。

但是,李陵无动于衷,似乎并不理会。立政真是着急死了。在着急中,宴席结束了。

然而,机会又来了。同样又是宴席,不过招待汉使的,不是单于,而是李陵和卫律俩人。匈奴单于不在场,问题就好办多了。

作为待招一方,李陵和卫律不是以私人身份,而是匈奴领导身份出场的。所以他们俩人特意穿上胡服,俩人头上都顶着发结,看上去,犹如头上长了一颗大石榴。

主客双方,都曾是自己人,所以大家都放开地喝酒。等喝得痛快淋漓之际,立政趁着酒意对李陵大声说道:“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

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汉朝宣布大赦,霍光和上官桀都举双手,表示您李陵同志回国呢。

李陵再也不能装傻了。

但是,李陵还是沉默不应。他摸着头上的发结,良久,才说了一句话:“吾已胡服矣。”

我已经穿上胡服了,我已不再是汉人了。心流血,汉知否?心还痛,汉知否?物是人非,汉又知否?李陵脸情戚戚然。我仿佛看见,他的内心仍然流敞着一股刻骨的痛。无语,或许是最好的掩饰。

立政看出了李陵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过了一会儿,卫律起身更衣,立政紧紧地抓着李陵的手,说道:“真的,少卿你受苦了。你可不知道,我此趟来,是霍子孟和上官少叔派人专程慰问你的。”

李陵问道:“霍与上官还好吧?”

立政:“还好还好,他们叫我向您传达,少卿回国,不必忧地富贵。”

李陵内心仿佛有一股暖流流过。多少次,他在梦中仿佛听见,归来吧,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然而,梦里醒来总是一场空,唯有流泪枕边湿。苍天啊,有生之年,我总算听到了天外之音的呼唤。

浓浓酒意,般般往事,就要化成脸上的粗泪。李陵强硬地控制着自己。这时,他小声地对立政说道:“我回去很容易,但是我还是担心再次被侮辱。到时又怎么办呢?”

李陵话语刚落,这时极品卫律走进来了。他听见了李陵最后说的那句话。

我认为,起身更衣,这不过是卫律使的小伎俩。主政能在他面前大言不惭地说汉朝大赦的话,他就知道,他们此次不是来谈什么公事的,肯定是来唤李陵回国的。于是乎,他故意抽身而退,让他们将话说明,再迅速调头杀个回马枪。

卫律认为,他很有必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只见他说道:“李少卿是贤者,不必独居一国。当年人家范蠡不就是他要学习的榜样吗?优游天下,不为别的,只为内心自由和尊严而活着。所以呀,你们不必搬出什么故乡来引诱他。”

卫律说完,拍拍屁股,走人了。

立政看着卫律消失的背影,转头问李陵:“难道那个极品说的,正是你心里想的?”

李陵摇摇头,说道:“丈夫不能再辱。”

话说到此,够了。说白了,李陵还是不愿回国。

我认为,丈夫不能再辱,这不过是李陵的托辞。在立政等人面前,他并没有说完不想回国的理由。后来,李陵还给苏武回了一封信。在那篇著名的《答苏武书》里,李陵说出了真话,盘出了不回国的两大原因。

李陵投降,罪小祸大。汉朝诛我老母妻儿,于我恩情义绝,归去何益?此为其一;子卿功高盖世,壮年出使,白发回国。只能得一典属国位,二百万钱。少卿守节之人,奖励如此低微,李陵还会有什么好处呢?此为其二。

世间英雄千万种,千万种英雄,他们寄身于世,都在努力做一件事。那就是,建功立业。纵观李陵家族,从李广到李陵,祖孙三代,无不渴望冲杀战场,建立武功。然而,李广奋战一生,终不能达到封侯之终格目标。

对李广来说,享受侯爵是小事,荣誉则是大事。李陵以为,祖父李广争不到的,他可以得到。所以,他手握五千步兵,仍然勇征匈奴。不为别的,他身上还流敞着李广的英雄的血,他必须为荣誉而战。只可惜,他也失败了。

现在,霍光召李陵回去。在李陵看来,回去容易得很,问题是,他回去还有机会建功立业,封侯扬名吗?苏武苦熬十九年,终不得侯位,李陵的结局如何,可想而知。

很显然,李陵已经看到,命运已将他和祖父李广的填梦想彻底粉碎。是一个可怕的绝望的现实。在残酷现实面前,归去与否,还有什么意义?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公元前74年,李陵卒于匈奴。孤冢野外,尘埃落定。苍茫深处,劲风吹动,世人也再不识,英雄弯弓射杀处。悲夫,李陵!!

第五十二章勇敢者的游戏

一、汉朝四人帮

我们知道,刘彻当年托孤辅政的人有五个,他们分别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然而,刘彻才走一年,金日磾也跟在他屁股后走人了。于是,辅政的大佬们,就只剩下四个。

千万别误会了,霍光等四人不是汉朝四人帮。如果这样说,至少中伤两个人。一个是霍光,另外一个是田千秋。在辅政的四人当中,霍光是动口的,基本是由他一人说了算的;上官桀举手的,霍光的意见代表他的意见,基本上都举手表示通过。桑弘羊是动手的,搞活汉朝经济,离不开他。田千秋则是拍手的,做事说话,基本没他的份。他的本职工作就是老老实实听话,老老实实拍手鼓掌。整个人儿,摆明就是一个政治看客。

我们都觉得田千秋可怜。但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有什么可怜呢?斗胆提了个意见,就被升了官。升了官也无所谓,竟然还一路升,升到不能再升的丞相位。这是一个多么不适应的官位啊。

不适应,那是因为田千秋自认为能力和职位不匹配。但是他又不能挪位,于是硬撑着。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人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俺当一天丞相当然也可以鼓一天的掌,还有工资领,多安逸的工作呢。

田千秋这不是作戏,他是真的满足。所以,自我满足的田千秋,没有想过去为难别人,别人也不想欺负他。于是乎,他就成了汉朝的典范——不结党,不营私,纯粹一个无用的好人。

田千秋如此一般,霍光也没想去为难他。所以田千秋非但有危机感,竟然坐丞相位的屁股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