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守忠考虑了一下。马上道:“没有问题。只是需要增加一点人手。”
李鸿基点了点头。道:“增加人手没有问题,只是这铸币也要户部兼任起来,由户部统一制造,统一发行,这样,各地自己开地银局就可以全部减掉。省下来的人手户部肯定用不完。”
银局每个县都有,他们唯一的功用就是将收上来地碎银子铸成大锭官银,以前用银子交税时唐军也不得不在每县设立银局,唐军辖下已经有五百多个县。每个县的银局只算二人,就有一千多人,他们不算唐军的正式人员,收入也是从官员所收地火耗里出。
李过忠沉默起来,唐军官员收入虽丰,但火耗这个财源太大,按照碎银熔炼损耗规律,一般损耗率在隈铍左右,大明朝庭里火耗却收到了二三钱,是正税地百分之二三十,有地更高。
就是说一个县如果税银总共是一万两,好的官员火耗能拿到二千多两,若是狠心的官吏,火耗就能拿上四千到六千两,大明县令的俸禄每年四十五两,火耗一项收入是他们俸禄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当然这些钱也不可能是县令一个人拿,还要上下左右都沾光,这项收入是明的,而且属于合法收入,至于其它暗地收入,就更不知有多少了。到最后只是百姓和朝庭都越来越困苦。
清初,官员征收火耗比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据文献记载,康熙后期各省征收火耗一般省份达到三四钱,最高的达到七八钱,百姓不堪重负,后来清庭鉴于洋人流入的银元实际重量不到一两,却与一两银子等同使同,太过吃亏,屡次有人提出铸币,却因众官员群起反对而作罢,直到清未,才勉强铸了一批银元,这个银元却不是朝庭统一铸成,而是各省自行其是,纷量不一而足,百姓并不买帐,还是要放在秤上称过才算。
唐军收的火耗虽然被限定为五分,但官员同样有利,唐军现在地税收每年已经达到了近三千万两,按百分之五计,火耗就是近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去掉损耗,也有一百二十多万两银子,摊到每个县,照样有二千多两的火耗银子,唐军县令的俸禄每年大约为五百两银子,火耗的收入还是远远超过了俸禄的收入。
不过,唐军的税收已有一半来自于商业,而且不存在有人可以免税,唐军的实际收入虽然远比朝庭要高,百姓的负担却减轻了三分之二,火耗也暂时影响不了百姓的生活,只是这火耗是一个毒瘤,会影响到官员的贪欲,何况铸币还有流通便利的好处,不乘现在这个机会铸币,还待何时。
让户部兼管铸币,户部等于夺了整个官僚系统的财路,李守忠这个户部尚书就会成为所有官员的眼中钉,不过,只是文官和地方守备系统会从火耗中得利,唐军最强大的野战军不会参与到其中,唐王才一点不在意官员们会有所反应,也不同他们相商,李鸿基可以想象,若是和他们相商,除非自己下严令,否则不会得到文官系统的同意,他们会找到一千条不可铸币的理由,即如此,又何必相商。
也只有李守忠才有这个勇气接下这个任务,他是唐王的亲叔,不怕别人的弹劾,李守忠没有沉默多久,马上答到:“是,属下一定亲自负责,把事情办好。”
李鸿基笑了起来,道:“此事在开始之前还需保密,等到银元铸好,再以此作为俸禄发下去,那时木已成舟,本王又会给官员提上二成俸禄,反对的人估计不多,你也不一定要亲自负责,你手下的那个陈宇怎样?”
提出陈宇,李守忠也笑了起来,陈宇是唐军第一次科举明算科的状元,他本是江西九江府所属县下的一个小史,平时管着一县的钱粮,得到唐军大比的消息后,辞掉油水颇丰的工作,不远千里来到唐军境内参加考试,得中状元,到了户部更是如鱼得水,很快便脱颖而出。
李守忠道:“此子可堪大用。”
李鸿基没想到李守忠对陈宇评价这么高,问道:“他现任何职?”
李守忠马上答道:“现任户部郎中。
户部郎中是正五品的官员,虽然唐军中有大量空缺,那批考中的进士升官都很快,但短短两年时间从九品升到五品,连升八级也是骇人听闻,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要李鸿基用印才有效,李鸿基依稀记得一个月前刚刚才提升了一批官员,好象就有户部的人员,问道:“他是不是前月才刚升。”
李守忠见唐王对阵宇还有映象,忙道:“不错,他经手的帐目丝毫不差,而且效率最快,才升他为郎中。”
李鸿基道:“那好,此事就交给他负责,办好了就升他作户部侍郎。”
按照编置,户部应该有一名尚书,两名侍郎,李守忠先任户部侍郎,以侍郎行尚书之职,他升上去后,户部待郎的位置都还空缺,不知有多少人盯着,终大明一朝,户部都是个苦差事,每年户部上下不得不东罗西凑,为每年的财政平衡绞尽脑汁,唐军的户部却是个优差,每年庞大的经费从户部进出,各部都要对户部小心翼翼,以便多争取到户部的拔款。
李守忠马上道:“行,陈宇负责,我也可以放心。”
李鸿基又问了一下户部的收支情况,李守忠道:“殿下,我军目前库房充实,现有存银四千三百六十余万两,黄金三百五十余万两。”
李鸿基奇道:“如何有这么多,我记得年初时存银才五千一百万两,黄金不过三百万两,被我一下子花了一千五百万两,现在的存银应该只有三千六百万两才对,短短六个月,为何又增加了七百多万两,还多出了五十万两黄金,难道现在每个月的盈余有一百多万两,今年的田赋可还没收呢。”
唐军的田赋每年会收二次,一次是在七月,一次是在十月,现在的田赋收入基本上每次在七百万两左右,平时收的只是商税,可支出除了有军事行动或到了年关,或遇到灾荒会加大支出外,每月基本上都是雷打不动,若商税每月都能盈余一百多万两,那农税一加,唐军一年的盈余就会达到可怕的二千八百多万两。
李鸿基知道必定不是商税之功,可是自己最近好象也没捞过外快,多出的五十万两黄金,七百多万两银子哪来的。
第七卷 博奕 第十九章 心思
 更新时间:2009…8…19 22:40:13 本章字数:4408
   李守忠解释道:“殿下忘了上次出征带回来的珍宝吗,现在我军每月支出银两在一百八十五万两左右,而商业税每月已达到了一百三十五万两,每月只差五十万两就可平衡,到了七月份田赋一收上来,上半年可盈余白银四百万两,府库所增收入都是殿下上次带回来的珍宝之功。”
唐军自从上次举行了一次鉴宝会赚得盆满钵满后,尝到了甜头,将当时展览的那个府第索性改成了拍卖馆,每月都会举行几次拍卖,规模虽然不能和第一次相比,难得的是细水长流。
李鸿基算了算,本应亏空三百万两库银,反而增加了七百万两,一进一出就是一千万两,加上五十万两黄金,唐军半年时间拍卖所得就有一千五百万两,不由感叹此时民间的财富之盛,可惜这些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之中,唐军也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拿出来。
李鸿基道:“以后可就没有这么多好东西了,拍卖还是要紧一点,不能放太多的货。”
提到拍卖,李守忠满脸兴奋,他以前管理户部时银子都是哗哗的流出,流入极少,从那次拍卖会后才彻底翻过身来,忙道:“殿下不用担心,这次拍卖的都是殿下上次征战所得,目前连三分之一的物品尚未拍完,如果按这个速度,库房里的珍宝足可以拍卖十年。”
李鸿基这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富。上次得到地那些珍宝本以为只值个一千来万,没想到才拍了不到三分之一,就超过了原先的估计。这么多的钱放在库房里不动,显然是太浪费,铸币之后还得有相应地发行。统管机构才对。看来是到了要开办银行的时候了。
中国真正的银行直到二百年后才会有。1845年英国在香港成立地丽如银行,即后来地东方银行是中国地第一家银行,但具有银行某些业务的金融活动却有悠久的历史。
在《周礼》中就有“泉府”的记载,即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春秋战国时,借贷行为已经很普遍。到了商业发达的唐代,不仅开办了称为“飞钱”地汇兑业务。还出现了“质库”,即当铺。以及后来宋朝设置的“便钱务”,而到了大明钱庄已经很发达了。
由于唐军疏通道路,撤消关卡。商品统一收取十一税,使得唐军的商业逐年红火,而钱庄也伴随着商业的红火在唐军境内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现在唐军境内大大小小地钱庄不下百家,西安一地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