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城大亨-第14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完黄百鸣的解释,荣少亨哑然。为什么?因为在前世的时候,就曾经有人争论过新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谁来扮演最合适…………
毕竟三国里的其他演员,相对好选,着重看演技就行了。但作为武圣的关羽,却比较难选。主要原因是传说中的武圣人个头非常高,三国演义里记载的都是九尺。当然,《三国演义》里的数据,有相当大的夸张成份。按照九尺就以一米九对待,八尺就以一米八对待。像刘备的六尺五寸,就当他是1米65。这么对应下来,基本是符合情理的。
以一米九算,在华人的男演员中,达到这个高度的,几乎没有。就算有几个模特出身的演员能达到或接近,气质跟义绝天下的关二哥相比,也相去甚远。要顾及高度,那只能从篮球队选了。可挑个运动员,在演技方面就别指望了。所以,身高方面,只能作出让步了,但也不能让步太大,起码得看上去明显高于一般人,权且定在1。85米左右。
身高的要求定下来,还得相貌和气质。既有有高度,还要有那种万军统帅、英武刚毅的霸气,这样的演员,华人中谁可堪当?
老三国中演关羽的陆树铭,形象和气质方面都是较理想的人选。但廉颇老矣。以至于后来挑到了于荣光,也还算不错,1。82米,演技没得说,霸气也演出来了,只是很多人感觉他演关羽,还不够气场,压不住阵脚,以至于后来有很多人呼吁最适合扮演关羽的人乃至影帝…………周润发
那为何前世麦庄二人拍摄《关云长》要抛发哥而选择甄子丹呢?第一,发哥正好拍完《让子弹飞》,片酬水涨船高,这时候选他不划算。第二,发哥曾主演过另一个历史名人孔老2…………《孔子》,可惜票房很失败。第三,这部戏动作场面较多,甄子丹毕竟还能打,而且打得很漂亮,发哥已经老了,这些动作戏已经做不来了。综合以上三个原因,性价比出来了,甄子丹当然是扮演关羽的首先。
可是现在不一样,首先发哥还很年轻,拍摄这样的动作戏没问题,其次,发哥与导演吴宇森是老搭档了,这次合作更加有默契,最后,纵观整个华语影坛,能挑得起“武圣人”关羽这个大梁的只有周润发一人
“不错,你说的很对,发哥扮演关羽是很合适”此时荣少亨也不得不赞同黄百鸣的观点。“可问题是这部戏与《投名状》《赤壁》不一样,《投名状》拍的是一个人性,《赤壁》拍的是一个大气,《关云长》则要凸显流传千年的武圣精神”
“什么是武圣精神?侠肝义胆,壮志雄心,这些都不是关羽之所以被神化,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人,一个人做出了超出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这就成了神那关羽究竟做了什么?诗曰,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由此我们知道,关云长最大的优点就是…………义薄云天”
“义薄云天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往往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最简单的事情最难办到,万一你办到了,就一不小心成神了…………实际上我认为,在乱世三国中没有一个好人也没有一个坏人,褪去英雄的外表,所有人都是小人物,没有人一出生就想当英雄、想杀人,英雄的内心也脆弱,只不过心志比一般人要强而已。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最喜欢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戏份,因为‘最有人性’。”……
听着荣少亨一番鞭辟入里的侃侃而谈,黄百鸣,麦当雄等人惊讶的合不拢嘴巴。他们不知道荣少亨为什么会对《关云长》这部戏这么重视,说得壮怀激烈,吐沫星子横飞……
“老板,既然你对这部戏正感兴趣,不如去大陆看看拍摄情况吧。如果没什么意外,今天这部戏就因该杀青了。”黄百鸣提议道。
“这当然好了能够见到吴宇森导演,还有发哥,大家叙叙旧很是不错…………不过,这时间来得及吗?”荣少亨高兴道。
“呵呵,这一点你放心我们可以乘坐私人飞机过去,来回只需要一两个小时”
荣少亨摸着下巴犹豫了一下,随即道:“好,就这么决定”
。。。。。。。。。。。。。。。。。。。。。。。。。。。。。。。。。。。。。。。。。。。。。。。。。。。。。。。。。。。。。。。。。。。。。。。。。。。。。。。。。。。。。。。。。。。。。。。。。。。。。。。。
广州,《关云长》后期拍摄基地。
萧杀长风,猎猎作响。
迟暮的昏日和初升的新月挂在苍凉的天上。
遍地的尸体,满目的血腥。屠戮过后的修罗场上,一代武圣关云长浑身浴血,骑着骏骑,手提带血的青龙偃月刀,缓缓地行驶在战场上,单手扶髯,用丹凤眼仔细地打量着这疮痍一片的战场。
远处,影影绰绰可以看见几个人影跌跌捶撞的晃动着;战场的各个角落,都有胜利一方的战士茫然的走动着,在一堆残肢断体中找寻着自己战友一一或生或死,只不过是一脸血污,两行热泪……
关云长慢慢的走到那染满了鲜血的旗帜下,一名战士紧紧抱着大旗,站立在那立,死不瞑目。在战斗的最后一刻,他也没让自己倒下,让自己的旗帜倒下。
关云长下马,将自己的偃月刀交给身边的周仓,然后走到那名战士的身旁,亲自将他的眼睛合上,再掏出身上的丝巾,轻轻地擦拭他脸上血污。
这是一场惨胜。胜利的一方没有像俗气的大路货影视剧一样欢呼庆胜,只有劫后余生的欣喜和面对大量生命消逝时人类固有的迷茫和悲壮的情绪。
这个场面动用了玄霆全组八位摄影师。刘伟强带着一组四个摄影,一位经验老到的前辈摄影师带着另一组两个摄影师从“战场”的两个方向多个取位角度拍摄着这个场面。
在最高的位置上,一个吊顶拴着一架“大炮”(大号摄影机)按照刘伟强事先设定的速度缓缓的拉着整个战场地全景长镜头;在它的下面一点位置,是另一架“大炮”用来拍摄战场的固定远景;一个取中景的摄影机镜头上薄薄的抹了一层指甲油,使拍摄的效果像是一双泪眼婆娑的眼睛在观察战场一样;另外两个近景镜头用来拍摄战场各个角落的情景;还有两个定位镜头。一个拍摄关云长信马行走战场的中景,然后缓缓地跟着行动中的演员到旗帜下,拍摄演员的背对镜头的部分表演;这次唯一动用的一支“小炮”拍摄的是关云长用丝巾擦拭旗手脸部的小意地手、丝巾、血污的特写,然后镜头向侧后拉开,呈现关云长坚毅而悲痛的面部侧面特写。
最难的也是最妙的设计,导演吴宇森要求刘伟强亲自来完成一一关云长擦拭之后,刘伟强用一个三角形的支架靠在自己地腰上,从下向上仰拍整幅旗帜。
旗帜,一点一点的“抠”着往上拍。模拟关云长动作完毕之后在旗下仰面扫视整幅旗帜时的感觉。
这个拍法是吴宇森从大导演张彻那部《独臂刀》地手法中得到的灵感。吴宇森记得当年在影院看这部戏地时候,那个镜头令他雀跃起来叫好一一用“小炮”从站立不动的寺庙佛像的脚面开始向内抠着往上拍,镜头焦距不停密集的向内微调,尽管在当年的机器条件下,拍出来的效果有点模糊,但是依然令观众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视像错觉,就好象那窥视芸芸众生的石刻佛像仿佛活了一般,傲立于世间,给人以震撼。
拍静态事物拍出了动态的感觉。镜头里的“佛像”仿佛身体前倾着象镜头这个方向招手,然后又伸手指着蓝天一样一一这个拍摄手法在当年那个思想僵化、艺术理念单一的时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创新”,但是吴宇森认为那可能是当时摄影器材落后、胶片不足导致摄影师不得不这么拍才误打误撞拍出地这种效果。
不过这个镜头给了吴宇森很大的启发,后来他很喜欢在作品里使用这种创作理念一一在静态中寻找符合人物心理语言和节奏的动态,同时也在动态中寻找一种能升华主题引人停下来思考的静态。比如他经常使用的“放白鸽”这一招,实际上也是在静中求动,展现出强烈的对比意识。
摄影师刘伟强的这个镜头,无论是在创作技术手法上和构图用光上。还是在机器和所用胶片的质量上,比吴宇森当年看到的那个镜头好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吴宇森在监视器上看到的效果也令人兴奋不已,要不是顾忌着有人正在收音,吴宇森简直忍不住要开口轰然叫好。
整幅旗帜竟似突然活了过来。变成了一个用慈悲怜悯的目光注视着杀戮场上一切的仙人的感觉,染满鲜血的旗布在镜头里微微的摇曳着。产生一种奇幻的动感,好象在悲伤的诉说着什么。
镜头意犹未尽的停留在旗帜上血渍最多的部分。吴宇森突然觉得手上一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