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五经合集-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宰相肚里之所以能撑船,是因为他不斤斤计较于一得之利,一 孔之见,而能够保全自然无伪的本色,永远以一种童心般的新奇 和纯真面对这个世界,生机蓬勃,以至于无的不知,无所不能。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是两点:一是纯真,二是大度。正是在 这两点上,我们可以找到真正伟大的人物与童心的相通之处。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第二十章)
  又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第二章》你看那众人应对攘往,好 象赶赴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天去登台眺望。只有我淡泊而无动于 衷,就像那不知笑的婴儿一样。
  老子的本意是宣扬归朴返真,淡泊宁静。不过,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与孟子这里的思想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归结起来说,真正伟大的人,倒不像我们一般小鸡肚肠的人 那样想得复杂,患得患失,所以,反而能够保持一分童心,有时 候表现出来,就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
  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
  【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 安;居之安,则资①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②。故君子 往其自得之也。”
  【注释】
  ①资:积累。②原:同“源”。
  【译文】
  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 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 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 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读解】
  深造的目在于自得。
  自得就是自己真正有所收获,而不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简 言之,自得是内功,而不是招式。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招式是做 够了的,但内功却一点也没有,所以,一旦过硬检验起来,就只 有溜之大吉。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现代学者莫不以南郭先生为耻,而其行为类似南郭先生的却 不在少数。他们或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有 尖皮厚腹中空。”或是“拉大旗作虎皮”,以“名人’装点门面。其 招式花样翻新,不一而足。要害都在于不求自得而求得之于人,生 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不怕自己没有才能,与孔子所说“不惑人之 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的精神恰恰相反。
  总而言之,还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宪问》) “欲其自得之’就是为己,反之则是为人。孔、孟论学问之道, 用心良苦。你我读书人理应深省,以免误入歧途。
  ………………………………………………
  博学详说,将以返约
  【原文】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译文】
  孟子说:“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 归到简约去。”
  【读解】
  真理原本是至简至约的,一半是因为我们理解的需要,一半 是因为所谓“饱学之士”的炫耀门楣,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复杂,越 来越深奥了。
  “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是我们时常可 以听到的抱怨,或者说幽默。如果这抱怨发自一位勤勉的学生之 口,那老师恐怕真要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哩。
  其实,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是要恨无地洞可钻的。比方说, “人是什么?”“文化是什么?”不说人人都明白,一说人人都糊涂。 所以,博学详说不是为了炫耀渊博,故作深刻,而是为了深 入浅出,出博返约。
  教学如此,演说如此,舞文弄墨也莫不如此。
  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博学详说归于简约。
  博学评说是手段,归于简约才是目的。
  ………………………………………………
  以善养人,能服天下。
  【原文】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能 服大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孟子说:“单凭善就想陵人心服,是不能够使人心服的;要用 善去培养教育人,才能够使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不心服而想 统一天下,这是不可能的。”
  【读解】
  关键是“养人”。
  服人服心,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教育家,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对于教育的作用都非常重 视而身体力行。
  因为,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思想,多么好的治国平天下方略,一 言以蔽之,多么“善”。不通过“养人”--培养教育,怎么能够 让人们理解而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呢?
  就是我们今天,不也仍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吗?
  ………………………………………………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原文】
  徐子①曰:“仲尼亟②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③,不舍昼夜,盈科④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⑤。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问雨集,沟浍(6)皆 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7)过情,君子耻之。”
  【注释】
  ①徐子:孟子的学生徐辟。②亟:屡次。③混混:通“滚滚”, 水势盛大的样子。④科:坎。⑤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 “取这个罢了。”(6)侩(kuai):四间大沟渠。(7)声闻:名声,名誉。
  【译文】  
  徐子说:“孔子曾多次赞叹水,说:‘水啊!水啊!’他到底觉 得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孟子说:“水从源泉里滚滚涌出,日夜不停地流着,把低洼之 处--填满,然后又继续向前,一直流向大海。它是如此水不枯 竭,奔流不息。孔子所取的,就是它的这种特性啊。试想,如果  水没有这种永不枯竭的本源,就会像那七八月问的暴雨一样,虽  然也可以一下子灌满大小沟渠,但也会一下子就于酒枯竭。所以,  声望名誉超过了实际情形,君子就会感到羞耻。”
  【读解】
  孟子一方面祖述仲尼之意,阐发水的特性;另一方面用水比 拟人的道德品质,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不符。要求大家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安身立命之 本,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其实,我们在《韩诗外传》里发现了孔子自己对于为什么要 “亟称于水”这个问题的详细回答。
  问题是由子贡提出的。子贡说:“君子看见大水总是要观察, 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是用水来比拟人的道德啊!水到处给予而 无私,这不是像很有德行吗?所到之处万物生长,这不是像很有 仁爱吗?流向总是循着一定的道理,这不是像很有正义吗?浅处 流淌,深处莫测高深,这不是像很有智慧吗?奔赴深渊大谷而毫 无疑惧,这不是像很有勇气吗?任何细微之处也不放过,这不是 像很明察吗?遇到险恶地势也不避让,这不是像很容忍大度吗?脏 东西进去,干干净净出来,这不是像很善于化育吗?水面永远是 平的,这不是像很公正吗?不求一概满盈,这不是像很有节度吗? 无论经过多少曲折,始终向东流,这不是像意志很坚毅吗?正因 为水有这些特性,所以君子看见大水就一定要观察。”
  这简直就是一首水的赞美诗啊!生动而深刻。既然如此,我 们何不观水去呢?
  ………………………………………………
  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①,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注释】
  ①几希:少,一点点。
  【译文】  
  孟子说:“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一般人抛弃它,君 子却保存它。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了解人类的常情,于是从 仁义之路而行,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
  【读解】
  人与动物的差别何在?
  在今天,这已是一个人类学的命题了。可孟子却早在两千多 年前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至于那一点儿到底 在什么,他在这里没有说。不过,我们在《滕文公上》)里曾听他 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 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可见,在孟子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