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滴血瞳-第6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嘟嘟!”我低吼一声,嘟嘟立时飞到了高空当中,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连监视着,倘若一会儿招徕那魂魄,但不肯进入身体的话,那只有让嘟嘟强行把它带入身体了。拘魂,这也是柳灵童子的一大强项。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

    这是屈原的《楚辞》当中的招魂一诗,后世便以此作为那招魂的歌谣。

    崔明丽声音清澈如水,以一种甜美诡异的韵律慢慢地唱出了这首《招魂歌》。这歌谣的拍节还有韵律,就在此时仿佛带着无尽的秘密,在这地宫当中回荡着,单单听这回音,我也真是醉了。

    她手中飞舞的素缟仿佛是一条灵动的白蛇,在这黑夜当中变幻着复杂的轨迹。开始的动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是那样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的满腹惆怅。

    这舞姿的精妙,实难用语言来形容。接着舞下去,像是飞翔,又像步行;像是辣立,又像斜倾。不经意的动作也决不失法度,手眼身法步都应着《招魂歌》的节拍。素衣从风飘舞,缭绕的素缟随风招展。

    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当真是美仑美奂,我再一次看呆了去,当下,竟然愣在了那里。

    而就在此时,崔明丽当即止住了舞步,“慧元江边玩,金刚列两边,千里魂灵在,急急入窍来……”说到此,招魂舞步也接近了尾声。

    而这句招魂诀话音刚刚落下,纤纤素手凌空一拨,那素缟便如同水浪一般翻涌开来。而后,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出,周遭的凉风顿时大作,搞得我仿佛在六月的天气当中,跳进了冰冰凉的湖水里面。

    此时,一抹淡淡的烟雾似的东西慢慢地飘到我们的面前,崔明丽手中的素缟则慢慢地垂下,旋即,崔明丽照着这烟雾猛地投掷了过去,瞬间,那条素缟便把那抹烟雾给团团围住。

    “这条白绫,是崔判官之物,对于稳固魂魄,有很好的作用……”崔明丽慢慢地说着。白绫是一种布料,就是白色的绫罗。一种布料,是古代君王赐与罪臣自裁用的道具,三尺指长度,其实不一定是正好三尺,只要够上吊用就都可以叫“白绫三尺”。白代表忠!故古代帝王赐死臣下要用白绫!

    后来,由于很多被赐死的臣子在民间有很大的威望,所以百姓为其抱屈,从而认为白绫是冤屈代表!故很多自杀的人都用白绫!表示自己含冤!

    最早的绫表面呈现叠山形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而故名。绫有花素之分。古书有云:“织素为文者曰绮,光如镜面有花卉状者曰绫。”

    绫采用斜纹组织或变化斜纹组织。传统花绫一般是斜纹组织为地,上面起单层的暗光织物。绫质地轻薄、柔软,主要用于书画装裱,也用于服装。

    绫在汉代以前就有了,汉代的散花绫用多综多蹑机织造,三国时马钧对绫机加以改革,能织禽兽人物较复杂的纹样,正所谓“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酤洒趁梨花。”唐代的官员们都用绫作官服。在繁多的品种中,浙江的缭绫最为有名,宋代在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狗蹄、柿蒂、杂花盘雕和涛水波等名目。并开始将绫用于装裱书画,元、明、清时期产量渐减。

    “这条白绫,便是崔钰崔府君当年断阳之物……”崔明丽声音低沉。

第641章 阴羌现,剥皮刑() 
听到了这句话,我当即有些惊愕,转头再次看向了那条白绫,却发现它已经把那团影子给团团地环绕住了。白绫灵动间,就好像是一条灵动异常的水蛇,并且那团雾状的影子,也越来越被凝实,大体的轮廓,已经差不多显现出来了。

    这条白绫素缟,我当初仅仅以为只是崔明丽招魂请灵的东西,但是我着实没有想到,这条素缟竟然还可以把这灵体给如此的稳固住,着实是厉害至极,没有想到竟然有如此的灵力,但听崔明丽所说,这白绫竟然是崔府君断阳之物。

    崔判官是唐贞观七年,也就是公元633年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

    据传,这崔判官是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身着红袍,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

    据《陆判手卷》记载:“崔钰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磁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之交,相知甚厚。”

    相传,这崔钰生前为官清正,死后当了阎罗王最亲信的查案判官,主管查案司,赏善罚恶,管人生死,权冠古今,你们看他手握“生死薄”和勾魂笔,只需一勾一点,谁该死谁该活便只在须臾之间。

    想当初,在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

    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虎便触阶而死。

    当年唐太宗因牵涉泾河老龙一案,猝然驾崩,前往阴司三曹对质。于是魏征修书重托,崔珏不但保护唐太宗平安返阳,还私下给他添了二十年阳寿。

    在还阳途中,太宗又遇到被他扫荡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家草寇中惨死的成千上万的冤魂前来索命,崔珏又出面排解纠纷,帮助李世民代借一库金银安抚众鬼,太宗方得脱身。崔珏也因此名声大震。

    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阎罗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属赏善司、罚恶司、阴律司、查察司。现在有人把阴律司视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来在阴阳界的崔畔搬到这里来了。这四大判官,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陆判手卷》当中也记录了泾河龙王与袁守诚打赌,错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要唐王还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宁,最后重病而亡。

    再他死前,魏征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以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道:“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丰都判官崔珏。”

    太宗道:“崔珏是谁?”征云道:“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再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只是,崔钰崔府君是和陆判一样有一直判官笔为随身携带的法器,可是,我却不知道他还有着如此有灵性的一条白绫,仅仅是在须臾之间,这白绫竟然可以把一个千百年之前的残魂剩魄,给稳固的这么好,但是崔明丽所说这白绫乃崔判官“断阳”之物,我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崔明丽淡然地看了我一眼,慢慢地解释道:相传,这崔钰崔府君出生在唐朝时期的乐平县,唐贞观七年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终于,在其而立之年的一天,忽招家人聚集于事厅,告其曰:吾今日定将西去,乃至阴曹,为阴司坐下判官,诸位不可阻遏,此为天命,有不可违。

    而后,便取来了一条白绫,吊于房梁之上,而后便套颈于其中,至此“断阳”!

    哦,我点了点头,此时,我才算是明白这断阳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竟然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说此物是崔判官了解自己性命,赴阴曹任命的物件儿。

    怪不得有如此灵性,而后,我和崔明丽一起看向了在半空当中的那个魂魄,它的形体已然逐渐凝实,崔明丽朝着嘟嘟抛出了一张灵符,“嘟嘟!”

    嘟嘟伸手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