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恒笑容可掬,安慰说:“太尉在平定诸吕叛乱中居功甚伟,在拥戴朕登基时又十分踊跃,得到这样的封赏当之无愧。”

    周勃站起来,退回原班。陈平、灌婴、刘章、纪通以及刘揭也纷纷跪到地上,叩谢封赏,刘恒一一好言安抚。

    紧接着负责宣读诏书的官员宣读了第二道诏旨:“尊母后薄氏为皇太后,封薄昭为车骑将军,位次于大将军,而在卫将军之上,位在三公之侧,主要执掌四夷屯警、征伐背叛、京师兵卫、迎来送往等礼制性活动。”

    薄昭赶紧跪在地上,大声答谢:“谢陛下封赏。”

    看到薄昭无功受禄,群臣的心中不免产生一些酸溜溜的看法,但人家是皇帝的舅舅,皇帝封赏国舅,也在情理之中,没有出太大的圈,谁叫咱不是国舅!

    刘恒看了舅舅一眼,严肃地说:“让你挑这么重的担子,不是白让你挑的,你得替朕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使命。”

    “陛下安排,薄昭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薄昭连连叩头,似乎猜出皇帝下边的话。

    刘恒用眼睛盯着舅舅,千叮咛,万嘱咐,说明他对这件事的重视不亚于任何一件事:“你带着卤薄(皇帝的车驾、侍卫和仪仗。汉官仪解释: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谓之簿,故曰卤簿),注意多带些亲军侍卫,到代国去接太后。”

    “臣遵旨。”

    刘恒情深意切地说:“你接到太后,一定要尽心尽力照料,太后每天行程的情况,必须派快马报到宫中,让朕尽一份当儿子的孝心。”

    “臣一定做到。”薄昭长期与刘恒母子生活在一起,知道他们母子情深意切,听了刘恒的话,喉头有些激动,有些干结,很久才从牙缝迸出一句话。

    刘恒的孝心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大臣,他们散朝后,纷纷议论:“咱们的皇帝真是一位仁孝之子,国家能有这样的仁孝之君,是国家的福祉,是百姓的福祉。”

第85章 知机而退() 
陈平窝着一肚子火,回到自己的书斋,脱下长衫,重重地摔在床上,然后坐进椅子里,托着右腮,陷入深思。

    按理说,皇帝给他加封三千户食邑,黄金二千斤,他应该高兴才是,然而当这个狭小的书斋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时候,他却耷拉着脸,心中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在朝廷上,他当着皇帝的面子,一副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样子,在群臣同僚面前,他兴高采烈,笑得那么甜,笑得那么爽。如今一回到书斋,他的态度为何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呢?

    这要从皇上的封赏开始说起,皇帝这次封赏本来无可厚非,十分必要,十分及时,但对周勃的封赏却多得出奇,远远多过其他五个人。如果单纯论功劳的话,周勃的功劳的确比他大,比其他几个人大,他也承认这一点,只是皇上把周勃的封赏排在众人之上,让他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丞相多多少少有些难堪。

    陈平与周勃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战争年代,周勃与灌婴多次到刘邦的身边诋毁陈平,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到了吕太后掌权的后期,出于政治的需要,经过陆贾撮合,两个人言归于好,上演了一场将相和的精彩好戏。在平定诸吕的叛乱中,两个人同心同德,精诚团结,把朝廷中吕姓彻底铲除。之后,他们两个共同拍板,把势力弱小的刘恒从代国召回来,扶持到皇帝的位置。他们彼此了解对方的性格、才华和能力,至于谁吃几个包子和喝几碗汤,都知根知底。

    想到这里,陈平喃喃自语:“都说我会看形势,可今天的形势对我这个右丞相是大大不利的,皇上既然把周勃的功劳放在众臣之上,下一步的寓意是十分明显的。”

    他接着想:“战争年代,我的功劳比周勃大,可这一次平定诸吕叛乱,我的功劳比周勃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倏忽,书斋外传来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原来是儿子陈贾来了,陈贾刚刚进入书斋,就感到屋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劲,再看爹的脸色,只见他脸色铁青,没有一丝笑意,不觉心中纳闷,怯生生问道:“爹,咱加封了食邑和黄金,你应该高兴才是,怎么一个人呆在书斋里忧形于色?孩儿愚钝不解。”

    陈平瞪了儿子一眼,长叹一口气,用教训的口吻说道:“你懂什么?”

    陈贾被父亲一训,脸不禁一红,一直红到脖颈,看着父亲,结结巴巴地说:“儿是不懂爹的心思。”

    陈平又一声长叹,给儿子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也是一句让儿子十分震惊的话:“爹是一个善于看形势的人,爹现在的右丞相位置难保了。”

    陈贾觉得父亲在平定诸吕叛乱中立了大功,拥戴代王继承皇位也是遍结诸臣,一言九鼎,如今不论在皇帝面前,还是在大臣面前,在百姓面前,都是一个让人尊敬的丞相,正应该风光无限,一时无俩,睡得香,吃得香,笑得甜,然而父亲却唉声叹气,忧虑重重,这一切很反常。不过他平时对父亲比较敬仰,知道父亲不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父亲是一个站得高、看得远、料得准的人,其智谋不在留侯张良之下,常常有超人的表现,一向是气定神闲、不慌不忙、料事如神的形象与化身,可现在父亲脸色这么难看,一定是父亲遇到什么难解的问题,绝非空穴来风。

    想到这里,陈贾百思不得其解:“爹何出此言?”

    “难道从皇上的封赏看不出端倪来?”陈平冷冷地回答。

    “呃。”陈贾恍然大悟,敏锐地察觉到父亲的心思,摸着后脑勺,大胆猜测说:“周勃得到皇上的封赏比其他人多,难道是他让父亲不高兴?”

    “可以这么想,但不可以这么说,换一句话,就是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陈平毫无表情,冷血如铁。

    陈贾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觉得政治这种东西真的无情,昨天还是亲密的战友,说不清哪天反目成仇。

    陈平似乎看透儿子的心思,脸上稍微有了一丝血色,那表情虽然痛苦,却比较开明,只听他一字一句地说:“虽然周太尉抢了我的风头,抢了大家的风头,但为父绝不是那种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也绝不干损害朝廷、损害百姓、损害他人的坏事,为父决定了,与其尸位素餐,不如急流勇退,把右丞相让给功劳比我大的周太尉。”

    陈贾惊呆了,他为父亲的“退避三舍”惊呆了,刚才父亲还是一肚子火无处发泄,暗生闷气,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终于做出一个忍痛割爱的选择。这是深思熟虑的表现,这是心胸豁达的表现,这是一个典型的智者。他久久地看着父亲那张严肃的脸,觉得这张脸是这个尘世最善良、最灿烂、最好看、最智慧的一张脸,眼角不禁溢出激动的泪花。

    “既然爹准备这么办,那你如何向皇上开口?”陈贾把泪揩净,轻声问道。

    陈平胸有成竹地回答:“为父自有分寸,不能让皇上感觉到我在闹情绪,撂挑子。”

    父子俩计议已定,走出书斋,走向厨房,坐下来,慢慢享用厨子已经做好的饭菜。

    翌日,陈贾来到未央宫,向刘恒替父亲告了几天病假,刘恒稍微沉吟一下,便欣然批准。

    陈贾走后,刘恒陷入深思:“丞相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在封赏之后生病,这病得的有些蹊跷,也许他真的病了,也许他根本什么病都没有。如果他真的病了,朕是不是应该去探望他一下,以显示皇帝对功臣的关心,但如果他什么病都没有,皇帝去探望他,反而会让他感到尴尬。”

    “也许他得的是心病,试想周勃中了头彩,他这个右丞相能服气吗?看来比较难。在封赏这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上,平心而论,朕论功行赏,不偏不倚,无可挑剔。”刘恒的大脑不停地飞转。

    大臣袁哙走进宫来,向刘恒行了叩拜大礼,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缓过神来,亲切地问道:“袁卿有何高见要陈奏?”

    “臣有一兄弟,名叫袁盎,字丝,正直无私,宅心仁厚,很有才干,臣想保举他做官。”袁哙毫不隐瞒自己的想法,在皇帝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看袁哙坦荡无私,刘恒爽快地回答:“朕记住了,下一次有机会,可以考虑。”

    听了刘恒的话,袁哙辞别刘恒,高高兴兴走出宫门。他刚走,张武走了进来。

    张武是刘恒的心腹,圣眷方隆。只见张武走近刘恒,向刘恒禀奏:“南阳郡堵阳(今方城县)人张释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