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翁抹一把额头上冒出的汗珠,谦虚地说:“通过劳动,本官发现,真正的力量蕴藏于百姓之中,没有百姓的支持,本官一事无成。百姓最淳朴,百姓最勤劳,百姓最善良,为了百姓,本官做牛做马,心甘情愿。”

    农夫们激动地说:“文大人为了咱老百姓谋福祉,操碎心,磨破嘴,跑断腿,我等小民更应该不惜出力,不惜流汗。”

    到了夕阳西下收工的时候,文翁疲惫地返回衙门。他脱下衣服,肩膀头被压得红肿,手掌脚掌磨出火辣辣的燎泡,夫人看到眼里,心痛地流下眼泪,说:“你呀,你呀,光知道傻干。”

    文翁笑呵呵地说:“咱不干,良心上说不过去,谁叫咱是蜀郡的父母官啊?不干不行啊。你不用担心我,我身子骨结实得很。当将来湔江得到治理,洪水不再蔓延,一千七百顷旱地得到灌溉,长出绿油油的庄稼,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那该多好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蜀郡百姓在文翁带领下,“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溉区的官员,蜀郡出现“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第374章 垂训皇子语气重() 
公元前142年10月,又到了诸侯朝贡的时节,各路诸侯从不同方向齐聚京都。一时间,宫廷外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皇上依次接见各路诸侯,愉快地接受他们的朝拜、献礼和祝福,不停地褒奖、赏赐他们,忙碌之中有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日夜操劳,他逐渐感到身体大不如前,每隔一段时间,总要闹场病。而每当他闹病的时候,就会想起他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镇守四方的儿子们,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儿子们,你们在各自的藩国是否尽到国王的责任?是贤明的国王造福一方?还是混世魔王祸害一方?这次朝贡,你们都来了,朕正想借此机会聊慰思念之渴,除了与你们好好重叙父子亲情,享受人间天伦之乐之外,同时帮助你们总结治国经验,找出存在不足,指出改正方向。

    皇上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母亲,政治老道的窦太后叹一口气说:“儿呀,你想把众多的儿子都调教成贤明的国王,可谓处心积虑。你记住,不管到什么时候,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在你的儿子中,有贤明的、享乐的、平庸的和违法的。你要多管教他们,他们才能成为朝廷坚强的、忠实的屏障,纵容他们,只能害了他们。”

    “谢谢母后的教诲,你的这些皇孙自幼生长在皇宫,锦衣玉食,养尊处优,不知道民间疾苦,难免做些出格的事情。皇儿为此很伤脑筋,想了不少办法,譬如选拔精明能干、品学兼优的人去做他们的相,对他们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曾受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得到母亲的支持,皇上心里踏实多了,他怕自己训斥儿子的时候,母亲袒护他们。

    宴会在长乐宫进行,皇上、窦太后、王皇后、长公主、太子刘彻以及太子妃陈阿娇理所当然成为这次非同寻常家宴的亮点,后宫嫔妃程姬、贾夫人和唐妃也责无旁贷到场。

    除了英年早逝的梁王刘武、被迫自缢的皇长子刘荣、半途夭折的三皇子刘阏于、郁郁而终的栗妃以及远嫁匈奴的南宫公主不能来外,二皇子河间王刘德、四皇子鲁王刘余、五皇子江都王刘非、六皇子长沙王刘发、七皇子赵王刘彭祖、八皇子胶西王刘端、九皇子中山王刘胜、十一皇子广川王刘越、十二皇子胶东王刘寄、十三皇子清河王刘乘和十四皇子刘舜来了,平阳公主、隆虑公主也来了。

    母亲、皇后、爱妃、儿女欢聚一堂,笑语喧哗,皇上感觉此时比任何时候都幸福。盛大的皇家酒宴开始了,皇上发表热情洋溢的祝酒词:“今天在座的,都是朕的亲人。母后安康长寿,姐姐诸事如意,后宫嫔妃和谐美满。儿子们都是一方诸侯,镇守四方,拱卫朝廷,皆有建树。至于三个女儿,各有所成,南宫公主远嫁匈奴单于,为维护汉匈和平关系贡献自己的一切;平阳公主、隆虑公主下嫁列侯,小日子过得蛮不错。看到大家健康幸福,朕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朕提议,为所有的亲人干了这樽酒。”说着,他端起酒爵,所有在座的人看皇上带头,不由共同端起酒爵,大家兴致勃勃,一饮而尽。

    喝罢第一爵酒,大家拿起筷箸,操着香喷喷的菜肴,送进嘴里,细嚼慢咽。

    皇上端起第二爵酒,走至窦太后面前,噗咚一声,跪了下来,满怀深情地说:“这第二樽酒,皇儿代表所有在座的亲人,恭敬仁慈的母后,祝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窦太后接过皇上敬的酒,抿一小口,颇有感慨地说:“哀家出身观津,屡遭坎坷,没想到能母仪天下,统御六宫,而今看到子孙满堂,哀家心满意足。”

    皇上站起来,满上第三爵酒,情真意切地说:“这第三樽酒,要敬为平定七国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的梁王,要敬为促进汉匈关系正常发展而远嫁军臣单于的南宫公主。”

    说到梁王,窦太后、长公主眼圈红了;说到南宫公主,皇后王娡、太子刘彻、平阳公主、隆虑公主眼圈红了。在座的人们无不感叹命运无常,唏嘘不已。等第三爵酒敬毕,酒宴开始正常进行。

    二皇子河间王刘德手捧酒爵,首先前来敬酒。尽管他的母亲栗妃郁郁而终,他的胞兄废太子刘荣被迫自缢,他的胞弟刘阏于只做了三年诸侯王半途夭折,但他似乎没受太大的影响,顽强地存活下来,看来时间可以抹平一切。每当皇上看到他,忍不住想起栗妃和刘荣,觉得当初对他们的整治似乎有些过头,心中充满歉意,但他不后悔,因为当时形势使然。在对待刘德时,皇上能正确把二者区分开来,对刘德评价很高:“河间王通晓儒经,不惜重金从民间购买旧书典籍,如周官、尚书、礼记、孟子、老子等书,同时研习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卓尔不群。”

    能得到皇上这么高的点评,刘德心中自然高兴,但他是一个内涵较深的诸侯王,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谦逊地说:“谢父皇夸奖。”然后敬过在上边就坐的皇上、太后、皇后、太子、长公主以及嫔妃,从容而退。

    接踵而至的是鲁王刘余、江都王刘非、胶西王刘端,他们弟兄仨是程姬所生,他们满上酒爵,来到丹墀前,朗声说道:“儿臣给太后、皇上、皇后、太子、太子妃、长公主姑姑和所有的娘娘敬酒。”

    皇上用爱怜的口气对江都王刘非说:“七国叛乱时,你只有十五岁,但你崇尚武力,上书朕,要求领兵攻打吴国,朕赐给你将军印,令你攻打吴国,你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彰显汉家皇室风采。每当匈奴侵扰边境的时候,你总是上书朕,要求整饬兵马,驱除匈奴。你是一个对朝廷对国家有贡献的诸侯王。”

    听了皇上的夸奖,刘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儿臣只是尽了一些力,离父皇的要求还远着呢。”

    看皇上夸刘非,程姬觉得在众人面前很有面子,但她这种感觉没持续多长时间,便被皇上击碎。皇上口气一变,沉下脸,开始批评刘非:“但你大兴土木,修筑宫室,弄得民怨沸腾,不可不慎。朕上次教训你,你有所收敛,但骄奢淫逸的毛病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正。”

    刘非面带羞赧之色,连声回答:“儿臣知错,请父皇宽恕。”

    “功是功,过是过,功过分明,功过两开。”皇上在对待刘非时一分为二,丝毫没有袒护他的意思。继而,皇上转过一张绷得紧紧的脸,严厉地对鲁王刘余、胶西王刘端说:“你们两个,朕怎么说你们呢,都不成器。”

    皇上声音不大,但在偌大的宫廷中,在场的人都听到了,程姬、刘余、刘端脸色通红。皇上指责刘余说:“你喜欢建造宫殿、苑囿,畜养狗马,行猎迅游,抢掠民财,若非田叔,你把朝廷的颜面丢光了。”

    刘余不善辩论,说话口吃:“父皇,儿臣知罪。”

    训斥完刘余,皇上开始揭露刘端的罪行:“你呀,为人太残暴,太凶狠。你宠爱的郎官与后宫淫乱,也不经司法审理,便捕杀郎官和他的母亲。谁给你这么大的权力?还有,朝廷派遣的两千石高官,你也容不下,难道你想搞独立王国吗?”

    “儿臣知罪。”刘端浑身冒汗,腿一软,跪在地上。刘非、刘余见状,大惊失色,跟着跪下来;即使坐在上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