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陛下的圣旨呢?”

    “对于陛下的善意,孤领了,只是孤近来有病在身,难以成行,还望使者回去见了陛下,多美言几句。”刘濞根本无意进京,怕自己一旦进入京都,被朝廷扣押,失去人身自由。

    善良的使者相信了,离开广陵,返回都城,向皇上做了禀告。

    刘恒将信将疑,暗暗嘀咕:“吴王一向身体硬朗,没听说他得过什么病啊,是不是他在使诈?是不是他不肯释怨修和?朕不得不提防他。”

    想到这里,他重新派出新一轮使者,到广陵去,务必查清刘濞的病情,看他的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使者到了广陵,见刘濞脸色润红,不像有什么病,便询问他得的什么病,吃的什么药,貌似关心,实则带有盘问的性质。

    刘濞本来没有病,心说把使者哄走,就算完了,没想到皇帝心细如发,重新派人来查看他的病情。他绝没想到皇帝会来这么一手,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所答非所问,甚至支支吾吾,王顾左右而言他,狐狸的尾巴渐渐露出来。

    使者返回都城,自然据实禀报。

    刘恒得知实情,当然生气,命令廷尉吴公:“朕本来一片诚心诚意,谁知吴王刘濞却欺骗朕,诈称有病,是可忍,孰不可忍!从今天开始,凡是来京的吴国使者,一律拘留,下狱论罪。”

    吴公当然照办,拘留吴国的使者,朝廷与吴王的矛盾开始表面化了。当消息传到吴国,刘濞也是始料未及,觉得黄鼠狼玩骆驼——这事搞大了。他把自己的谋臣叫来,商量对策,谋臣纷纷说:“尽管刘启砸死王太子输理,大王一时悲痛,乃人之常情,但一而再再而三拒绝皇帝善意的调解,这就令天下人不能理解了。”

    “那如何是好?”

    “不如派一介精明的使者,贿赂皇帝的亲信,与皇帝疏通关系,赢得皇帝的谅解,此乃上策。”

    “难道没有别的策略吗?”

    谋臣懂得别的策略的涵义,立即劝阻他:“吴国虽然富甲东南,但与朝廷相抗衡,那是以卵击石,自讨没趣。”

    刘濞再三权衡,觉得只能如此。他派一个精明的使臣,带着五百金,来到京城,走访郎中令张武。张武经不住吴国使臣软磨硬泡,糊里糊涂接受贿金,爽快答应从中帮忙。

    张武与皇帝的关系的确不一般,几天后,刘恒召见使者,一见面,便沉下脸,责问道:“吴王为何诈病,不肯入朝?”

    使者从容不迫地说:“古人说得好,察见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吴王因为儿子冤死,托病不朝,如今被陛下察觉,连累使臣,心中很是忧惧,唯恐受诛。如果陛下逼得再急,吴王害怕被杀,更加不敢入朝。希望陛下舍弃前嫌,给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吴王一旦得到陛下的宽容,孰无良知,岂不心悦诚服为朝廷戍边?”

    听了吴国使臣的话,刘恒觉得有道理,稍微考虑一下,做了一个重要决策:“传旨吴公,让他释放那些被抓的吴国使臣,一并放归,并派使臣到吴国,赐予吴王倚几与手杖,传语他:吴王年纪老了,可以终生不来朝见天子。”

    “谢陛下隆恩。”这可是亘古不遇的恩情,使臣喜出望外,赶紧跪下磕头。

    当使臣把这个好消息转告给刘濞的时候,刘濞那颗悬起来的心总算落进肚里。几天后,朝廷使者来到,赐予他倚几与手杖,传语他,吴王年纪老了,可以不去朝见天子。一切对他有利,他自然拜命,谋反计划暂时取消。

    后来张武接受贿赂的消息传到刘恒的耳朵,刘恒没有板着脸,指着葫芦训着瓢,也没有直接惩罚他,反而出人意料地赐给他许多匹丝绸,用一种很委婉的批评方式警示他:“卿为官清贫,朕特赐绸布,聊补家用。”

    “谢陛下。”张武接过皇上赏赐的丝绸,羞愧难当。

    响鼓不用重锤敲,张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回到家里,心里七上八下,前思后想,最后拿定退赃的主意。他找到刘恒,主动承认错误:“陛下,臣一时糊涂,不合收了吴国的贿赂,辜负陛下的殷切希望,臣这就把500贿金上缴国库,请陛下给臣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臣以后再也不敢了。”

    刘恒脸色严肃,语重心长地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为官清廉是每个官员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卿能迷途知返,朕心甚慰,就不再追究了,望卿今后洁身自好,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第119章 黄头郎飞黄腾达() 
刘恒虽然为人仁孝宽厚,但受时代的限制,他身上也有其他帝王的通病和缺点,如迷信鬼神、热爱长生、梦想登天等。

    在一个深沉的夜晚,昏暗的月光把长安照得朦朦胧胧,几颗稀稀疏疏的星辰镶嵌在遥远的云端,闪着微弱的光芒。宫廷的周围一片阒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就在这好梦留人睡的最佳时辰,他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腾空而起,接近九重云霄,相距不过咫尺,他使出浑身吃奶的劲,却无论怎样都登不上去。就在这欲上而不能上的关键时刻,正好来了一位黄头郎,在他的足下,“嗨”的一声,猛力一推,他才得以登上天界。

    他满心欢喜,俯瞰这个助他升天的黄头郎,黄头郎脸朝下,因而他看不到黄头郎的面目,只看见黄头郎穿一件单短衫,衣服背后好似已经破裂,露出一个圆孔。

    他正要唤黄头郎转过身来,认清对方面目,谁知宫内的雄鸡拖着尖嗓子,咯——咯——咯打鸣了,把他从梦中惊醒。

    他出了一头汗,从床上猛地坐起来,只见烛灯嗞嗞地冒着白烟,他仔细回思梦境,梦里的情景犹如历历在目,不由端起茶杯,咕咚咚喝完一杯茶水,把茶杯放到茶几上,嘴里忍不住呢呢喃喃:“以前殷高宗武丁梦见上天赐予他一位贤人,姓傅名说,他认为这是个好兆头,让人把梦中人的形象画出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寻找,终于在傅岩找到衣衫褴褛、正在做繁重苦役的奴隶傅说,拜傅说为相国。傅说担任相国后,辅佐他大力改革政治,使商朝走向鼎盛时期。今夜朕做的梦与殷高宗颇为相似,难道那位推朕上天的黄头郎,是上天赐给朕的一位大贤,将辅助朕成为一代令主?”

    他拿定主意,要在黄头郎中寻找那位推他上天的人,而黄头郎当时集中在未央宫的西侧渐台,是那些洗船侍从的代称,因为他们头扎黄布巾,或头戴黄帽,而得此名称。

    朝会结束,刘恒令群臣退班,自己怀着心思,乘着车辇,亲自来到渐台。这里是御船停泊的地方,水色苍茫,大约有几十个黄头郎正在埋头洗船。

    刘恒吩咐宦官赵谈:“去把黄头郎都叫来。”

    赵谈不知皇帝何意,领着两名侍卫,走至沧池边,告诉一班正在干活的黄头郎:“皇上要见你们,希望你们排好队,听候皇上的传问。”

    听说皇帝要召见他们,一群黄头郎迅速排好队,战战兢兢,前来见驾,齐刷刷跪在地上喊道:“参见陛下。”

    “免礼。”刘恒和颜悦色地说:“你们统统立在朕的左侧,依次缓缓走到右边。”

    一群黄头郎遵照圣旨,依次从左边缓缓走到右边,已走过几十个人,突然一个黄头郎被刘恒叫住,让他单独立在一旁,等黄头郎走完后,刘恒把立在一旁的黄头郎叫过去。

    黄头郎只得上前数步,到了御座前,噗咚跪下,低着头,只听刘恒和气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何方人氏?”

    黄头郎不敢撒谎,据实奏陈:“臣姓邓名通,蜀郡南安人。”

    “邓乃登也。”刘恒让邓通扭过身,只见邓通的衣后正好有一个圆孔,与他梦境中的圆孔正好吻合,更兼邓字(繁体字)左旁,乃一登字,他暗暗想:“莫非他就是助朕登天的人?”

    想到这里,皇上高兴地说:“邓通,你可愿意随朕入宫?”

    “臣当然愿意。”邓通喜从天降,求之不得。

    刘恒也不多说话,起驾回宫,叫邓通随着,邓通急忙爬起来,紧紧跟着御驾,同入宫中。

    一群黄头郎远远看见邓通紧随圣驾,统皆惊讶不已:“这小子,竟然攀上皇帝的高枝。”就连皇帝的随员,也是莫名其妙,互相猜测,议论纷纷:“皇上这是怎么了?怎么找了一个黄头郎?”

    只有刘恒一个人心里明白,认定黄头郎邓通就是应梦的贤臣,一个能让他成为中兴之主的贤臣。

    说起邓通,他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前边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