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6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是一两银子,在万历皇帝和康熙皇帝的治下,其实际购买力差了十倍都不止!

    由此可见,尽管晚明白银大量涌入中国,但明朝的货币流通量和商品数量依然常年保持着协调——很显然,在没有工业革命也没有海外殖民的情况下,明朝的社会生产力并未得到爆炸性提升。、

    所,如果物价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话,那么合理的解释就只有一个:大部分白银并未进入市场流通,而是被封存了起来——虽然大明的贵族、官宦和富翁,都知道白银可以作为货币使用,但出于中国人喜欢攒钱的本性,更多的还是把它收藏起来。各位老爷富户们,每年的进项若是有富余,要么拿去置办田产,要么变成了银锭藏起来,根本舍不得花出去。比如山西晋商就曾经把白银铸造成几百斤重的大银块,储藏在地窖里,号称“鬼见愁”(小贼摸进去了也偷不走)。即使是普通人家,有了银子也多半都是藏起来备用。

    于是,天文数字的白银,就这样沉睡在官宦勋贵和地主士绅的府邸里,无形中充当了调节货币的中央银行,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始终有限,保持了大明物价的稳定,也保持了白银比价的坚挺。

    但这种虚假的物价平稳形势只是暂时的,到了天启年间,百年不变的物价终于开始了飞速上扬。

    ——自从万历末年女真兴起的萨尔浒大战之后,大明天下开始变得纷乱起来。明末小冰河期的自然灾害随之降临,大幅度地减少了粮食产出,而货币数量却并未减少,于是粮食价格开始上涨。到了天启元年正月,皇宫贴出告示要选妃,引起民间一阵恐慌,为了不让女儿被太监抢入紫禁城,一股紧急出嫁的风潮席卷北京。要结婚就要置办东西,摆宴席用的酒水鱼肉立刻成了紧缺货物。仅仅一个月之后,隐藏已久的物价通胀破土而出,日用品价格一飞冲天——从这时开始,北京城里的一两银子再也买不到一石米了。

    由于此时市面上的白银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商品数量,所以一根小小的导火索就引爆了整个帝国经济体系。这一过度的市场反应很快引起了大范围的恐慌,整个市面上的所有货物,从粮食到布匹,从土地到房屋,都开始了全面的价格上涨。而这又进一步刺激了那些手里屯着白银的人——银子不值钱了!怎么办?当然是火速抛售脱手,囤积粮食布匹之类的消费品,结果就是进一步的恶性循环,使得银价愈发往下掉!

    在天启年间,由于帝国朝政还能勉强运转,所以恶性通货膨胀虽已开始,但涨价速度还不算很快。

    等到了战火纷飞、大旱连年的崇祯年间,因为肆虐于内地的流寇和天灾进一步破坏了农业生产,而社会秩序的混乱又迫使人们纷纷开始囤积物资,曾经沉睡在地窖里的白银大批流入市面,参与交易,结果就导致市场上的商品缺口越来越大,各种物价自然火箭般飞速上扬,一石米卖五两银子都是常事了。

    如果是在现代社会,面对这种可怕的情况,政府就要动用战略物资储备库来平抑物价了。问题是,明末的朝廷官仓早已被贪污了个精光,崇祯皇帝手里根本没有这样的物资储备。所以他在宫里只觉得越发钱下面就越缺钱。面对这种情况,哪怕手里的钱再多,也会给得心里发毛,更别提他手里其实没几个钱呢?

    于是,崇祯皇帝不断地催征更多白银,还多次责怪地方官府在催饷方面办事不力。可身居九重的他并不知道,在农业生产力急速倒退,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越是拨发更多的白银,物价就越是暴涨,银子就越是显得缺乏,朝廷发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市场涨价的速度——这跟蒋委员长印金圆券发军饷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崇祯元年,每年三百万两银子买到的物资,或许可以在辽东维持十几万大军连续征战,但等到崇祯末年的时候,由于物价暴涨的缘故,每年五百万两银子可能都不够区区三四万关宁军糊口了。

    不要以为白银就不会贬值,事实上,在明朝晚期,白银的购买力坚挺程度还不如二十一世纪的人民币!

    ※※※※※※※※※※※※※※※※※※※※※※※※※

    而在这个时空的南京永和帝小朝廷治下,江南市场上的物资供求情况,也同样处于急速恶化之中。

    没办法,虽然眼下的江?并未遭灾,但无论是蔓延在江北的战火,还是二帝对峙的天下局势,在百姓心目中都意味着社会秩序的崩溃,以及战乱的即将来临。而随着四面八方的战火陆续燃起,江南水乡又成了人们心目中最后的避风港和救生艇,不知多少人正在纷纷攘攘地涌入这片最后的净土,完全没考虑到这片狭小的土地是否承受得住——从江北逃亡过来的大批难民,给这座城市营造出了末日前的繁荣。

    ——这些逃难的人们虽然背井离乡,但身上多半都带着一些钱财。在抵达南京之后,他们需要食物充饥,需要房屋居住,生病了也需要药品。而这一切最基本的必需品,都得用他们身上携带的财货来换取。如果钱用光了,他们就得以最低廉的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或者去偷摸拐骗,犹如后世的非法移民一般。

    于是,随着大批外地人口的涌入,如今南京的市面上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治安迅速崩坏,市场交易旺盛,日常消费品价格节节攀升。而急剧加速的通货膨胀,又反过来使得江南的民间爆发了恐慌,往日里恨不得攒在床上每天亲上几口的银子,现在烫手得要命,每个人都急着把积攒的白银变成布匹、粮食、食盐和任何日常消费品……结果就是多达数亿两的江南民间藏银,也跟着喷涌而出。

    ——犹如苏联解体的时候一样,江淮地区的战火肆虐和南京朝廷的拥立新帝,就像一只挤压海绵的大手,将数量庞大的民间存银尽情释放。而作为自古以来的富庶之地,江南的富翁一向是天下最多的,更别提还有那么多带着银子举家南迁的扬州盐商……从而在市面上形成了一股空前巨大的货币狂潮!

    就这样,潘多拉的魔盒被彻底被打开了。沉睡了多年的白银纷纷觉醒,犹如火山喷发一般涌向市场,变成了制造出一场超级通货膨胀的白色恐怖……从上个月开始,南京城内的米价开始爆炸性上涨,三天前达到了十两银子一石,到现在似乎又涨了一截。而粮价的计量单位也由以前的石变成了升。猪肉价格也涨到了每斤三百六十文,相当于万历年间的五十倍!这场金属货币时代的通货膨胀,完全可以与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失败的日本,以及解放战争后期的国统区相比肩!许多人手里的银钱都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废物!

    ——来到南京落脚考察的穿越者“考古队”,因为正好赶上了这波涨价潮,便导致了开销的暴增。

    而对于这场恶性通货膨胀的大爆发,南京朝廷的基本对策就是无视,甚至还有推波助澜的嫌疑——这个秉承着东林党“轻徭薄赋”政策的小朝廷,既收不上多少税,也没有什么粮食物资储备,根本不可能平抑物价。更别提许多朝廷大员还暗自指使家人囤积居奇,进一步炒高粮价……以此来牟取暴利。

    “……眼下距离粮价开始暴涨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是跟去年相比,南京的粮价已经上涨两三倍了,而且接下来肯定还要继续涨价,从而带动着一切日常商品的价钱往上涨。如果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向江南贩运粮食的话,肯定就能大赚一笔!要不要试试?”那位貌似对古代经济学有研究的历史学老教授如此煽动说。

    对于这个听起来很诱人的建议,王秋和郭政委低头思索了片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

    “……哎,我看还是算了吧!虽然这买卖听上去利润不错,但真要做起来,只怕麻烦挺多。”

    王秋摇头答复说,“……首先,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销售渠道,又不能把军舰直接开到南京燕子矶——之前的任何一支穿越者势力,都未曾在江南倾销过粮食,临时联络起来不知道要花多少工夫。其次,既然江南那些手眼通天的黑心粮商,眼下都在刻意囤积粮米,进一步炒高价格,想要从市井百姓头上狠狠刮一笔,那么我们这些外来者如果贸然运入大量粮食,岂不是坏了他们的好事?天晓得会有怎么样的报复手段呢!

    第三,之前我们在天津贩卖了几百万";稻米、麦子、玉米和土豆,又换回来那么多流民需要发给口粮安置,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