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马彤小姐无奈地收起了“霍格沃兹魔法学院”的牌子;改成了“霍格沃兹神术学院”。

    事实上;在一开始的时候;穿越者们甚至是想要完全按照《哈利波特》这本儿童故事书的描述;在北方的苏格兰高地上找个风景优美;背山临湖的地方;复制一座《哈利波特》故事之中的霍格沃兹学校。

    但问题是;尽管在黑死病的恐怖氛围之下;无论是被俘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还是苏格兰高地上的领主贵族;都很乐意捐出自己名下的任何一座城堡;作为培养“治疗师”的基地;以便于尽快驱除要命的死神阴霾。如果这所规划中的霍格沃兹学院能建立在自己的地盘上;那么苏格兰人想必也能更好地获得治疗吧——在来势汹汹;似乎能灭绝人类的大瘟疫面前;苏格兰和英格兰的传统仇恨也不那么重要了。

    可麻烦在于;王秋和马彤不辞辛劳地用哆啦a梦的随意门在这个年代的苏格兰各地全都勘察了一番;愣是没找到有哪座城堡能够容纳数千人长期生活;适合改造成学院的;而交通条件也是悲催得令人流泪。以苏格兰地区的落后生产力和可悲的运输物流能力;实在是难以长时间维持这么多师生比较高标准的生活(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有学问的人都是比较有地位的;而学生也是文化人;所以吃穿用度不能太差。)

    ——这年头的苏格兰实在是太落后了;说是已经成为封建王国;其实也就从部落联盟刚刚演化而来不过几百年;明显还留着许多原始时代的蒙昧痕迹。看过《勇敢的心》的人;大概都会有一种隐约的感觉;那就是跟盔甲鲜明的英格兰征服者相比;那些破衣烂衫、彩面纹身的苏格兰起义军简直就像是一群野蛮人。

    而事实也是如此;即使是之前的古典帝国时代;由于地处在不列颠长城以北;罗马帝国的边境之外;苏格兰也没有像英格兰一样享受到古罗马文明的恩泽;始终停留在部落时代;微弱的文明之火在蛮荒之中奄奄一息。等到了中世纪黑暗时代;就更加扑街了。中世纪的意大利人看待苏格兰人;那真是跟现代欧洲人看待黑非洲土著差不多——言行举止粗鄙没文化倒也罢了;关键是苏格兰的气候太冷;土地贫瘠;农业技术也很糟糕;庄稼的亩产极低;农民没有多少富余的粮食可以出售;自然也就无法供养太多的脱产人口。

    在这个时代;整个苏格兰也只有几十万人口;粮食还经常不能自给自足。如果在苏格兰高地上随便找个城堡进行扩建;然后让一大堆脱产的师生入驻过去;只怕是立马就能把那附近的穷乡僻壤给吃垮了

    嗯?从外界进口一切食物、布匹、燃料等生活物资;还有文具等教学设备;不依靠周边地区的出产?如果有钱的话倒是可以;但配套的道路和港口又在哪里?而且这么搞的话;霍格沃兹学校的生活成本就会变得非常高;甚至高得让绝大多数人受不了——正如后世某些非洲国家的网费居然高达每小时十美元一样。

    而且;在工业革命之前;对于大多数的欧洲人来说;位于大不列颠岛南部的英格兰王国;就已经是僻处一隅的乡下地方了。至于大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王国;更是乡下地方之中的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金银琥珀之类吸引眼球的特产;基本上可以说是绝对没人愿意去的穷乡僻壤、蛮荒边陲。如果把霍格沃兹学校盖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就相当于在现代中国把重点院校盖在西藏差不多:除了苦修士;多半没人肯来

    除此之外;由于这个时代的苏格兰人文化水平太低;一个镇子也未必能找出一个识字的人;想要在本地招生也很困难——连文字都不认识;怎么学咒语?但如果教师和学生统统都是外国人;那么跟本地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异常疏离;容易被误会成“入侵者”之类的角色;闹出各种匪夷所思的矛盾……千万别低估苏格兰人的排外情绪;眼下距离那个威廉。华莱士喊着“自由”起兵的时代;还只有不到一百年呢

    综上所述;本着科学和负责的精神;王秋和马彤最后还是放弃了在苏格兰高地建校的打算;转而直接利用牛津大学城遗留的校址;换上霍格沃兹学校的牌子了事——与寒冷的苏格兰高地相比;牛津河谷的条件可就强得多了:毗邻肥沃的伦敦平原;吃饭问题绝对不用发愁;泰晤士河穿城而过;交通也很便利。中世纪欧洲那些几十吨的木头海船;甚至可以从泰晤士河口一直行驶到牛津;中途无须改换陆路。

    为此;穿越者们还特意使用哆啦a梦的二十二世纪自动工程机器人;引入泰晤士河水;在学校门口挖了一个“禺湖”出来——但大章鱼就实在不敢放进去了:万一这怪物真的掀翻了船只吃人可怎么办?

    事实上;在得知“天使”们的建校计划之后;威尼斯总督、教皇和那不勒斯女王都争着发起邀请;想要把学校弄到他们的地盘上;但最终还是被拒绝了——霍格沃兹学院若是不摆在英国;感觉就太奇怪啦

    ※※※※※※※※※※※※※※※※※※※

    “……教皇陛下;国王陛下;总督先生;还有两位女王陛下请看;这是我们为霍格沃兹学校开凿的禺湖;有了这个湖之后;渡船可以直接从泰晤士河上进入牛津市区内部;并且在学校附近有个能停船的空间。如果换上手划小艇的话;还可以沿着市区的人工河道直接进入各所学院;就像水城威尼斯的布局一样……”

    站在一艘平底小船上;缓缓驶入刚刚完成了“市区整改工程”的牛津市;来到一片碧波荡漾的开阔水域;指着湖心小岛上巨大的招财猫雕像;王秋对教皇克雷芒六世、那不勒斯女王乔万娜、英格兰女王琼;苏格兰国王大卫、威尼斯总督安德烈等诸位贵客如此介绍说“……欧洲各地来求学的学生;都可以乘船从其它国家的港口直接抵达牛津;而商人也可以从水路贩来学院所需的东西……现在;牛津的黑死病还只是刚刚平息;原本的三万多市民死得所剩无几;而那些逃到乡下的避难者;大部分也都还没回来;所以市容看上去还比较冷清;没什么人气。但是没关系;相信在学校成立之后;这座城市肯定会很快繁荣起来的……”

    当然;挖一个禺湖作为霍格沃兹学校的人工港倒也罢了;但若是要在平坦的牛津谷地里堆一座人造山出来;就显得太莫名其妙了;简直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所以;这所霍格沃兹学校还是沿用了牛津大学的布局——由于最初是学者们自发建立的学院;所以牛津大学在创建之时没有规划统一的校区;当时学生和教师都租住在城内不同地方;各自讲学。后来为了管理方便;就采用了独立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形成了牛津大学;接下来一直到现代也仍旧保持着这一传统:牛津学院及其机构散布于牛津全城。每个学院由30-60个师生组成一个集体;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大学的建筑也基本都是各个学院自成一体。

    简单来说;牛津大学是先有各个学院;后来才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大学;其实就是许多小公司联手合股搞了个大公司;并且在理论上随时可以退股拆分出来——这样的事情在牛津还真发生过一次;几个学院的师生闹矛盾集体退出;另外搞了个剑桥大学——而不是像中国这样先建立大学;然后再划分的一个个学院。

    牛津的学院中有许多中世纪建筑瑰宝;并且群聚在市中心周围。例如圣迈克尔教堂的萨克森人塔楼;诺曼人碉堡和城墙遗址等等;处处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古老的街道两旁布满欧式四合院;每个四合院就是一所学院;由于在当时学术是教会的专利;因此学院都以修院式建筑来设计;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会觉得每个学院都像是中国各地那些破旧的古庙;一进门就给人一种寂寞与荒凉的感觉。因为每个学院完全是中世纪修道院的模样;并且大多数学院是院中有院。有的比较考究的学院;甚至是河、湖、花、草、虫、鱼、鸟、兽一应俱全。学院建筑多为古色古香的中世纪塔楼;故而牛津又得名“塔城”。

    这么打个比方吧;如果把牛津市比作苏州城;那么牛津大学就相当于散落在苏州市区各地的一座座苏州园林;被大片的民房和街市分割开来;“镶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坏处是各个学院在空间上彼此隔离;没法统一规划;好处是随着牛津大学的不断发展;牛津市彻底被大学吞噬;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在亲眼看了牛津大学的风貌之后;王秋才总算是明白;《哈利波特》里面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为什么要盖成一副军事要塞的模样;到处都是高墙和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