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10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职业,限制了各个种姓间的社会交往和婚配。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大种姓的分类,仅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相当于古代中国的士农工商。而在这四大分类之下,印度社会还有更加细微的划分。如同古代世界的其他社会一样,子承父业是印度的传统,从事某项工作的家族将世代从事这样的工作,当家族的成员数量随着世代繁衍而逐渐增大,他们就成为了一个社会团体,这样的团体在印度被称为贾特,翻译过来就是副种姓,或者亚种姓,每个副种姓中的各个家庭都从事相同的工作,互相建立紧密的社会联系,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副种姓基本都是由职业产生,所以数量繁多,现在的印度有3000多副种姓。比如印度的圣雄甘地,甘地这个姓氏就显示了他所属副种姓的意义,甘地的意思是蔬菜水果商人,或者说菜贩。

    如同种姓一样,出生在某个贾特的人终身属于这个贾特,理论上不可以改变,必须操持该贾特所操持的职业,食用属于该贾特的饮食所以甘地当初想当律师和从政的时候,还一度被开除出去,当过一阵子的贱民,不过等他在国大党里混出头变成圣雄之后,又被长老们恭恭敬敬地请了回来。传统上,即使在四大种姓内部,不同的贾特也是不能通婚的,某个贾特的人只能跟某个贾特的人结婚,哪怕他们都是婆罗门或都是刹帝利。不过到了现代社会,这种规定已经执行得不太严格了。

    由此可见,传统印度是一个极度僵化和死板的社会,每一个印度人都是这个社会上的一颗螺丝钉,每个人从出生就被决定了命运,因为他的姓氏就是世袭职业比如说,有个印度人姓哈尔维,意思就是“做糖果的人”。那么他们就必须去做糖果来谋生,如果没有自己的店,就只能去糖果店打工。因为那些老板一看到他就想:哦,他姓哈尔维,生来就是熬糖煮茶的,别的工作恐怕做不好吧?

    如此一来,说得好听一点,传统的印度社会就像一个大动物园,一个自给自足、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动物园。每个人各司其职、乐得其所。这儿有工匠、有牛倌、有地主,姓糖果匠的人家做糖果,姓牛倌的人放牛,姓战士的人去打仗,贱民负责挑粪……每个人的命运都由姓氏决定了,像改行就得再投胎。

    说得难听一点,这种死板到完全没有流动性的社会结构,不仅绝了底层印度人的上进之路,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最高统治者其实也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样一来,人力资源就无法在各个行业之间流动不仅仅是没法从底层人民之中提拔亲信,而且即使是在同一阶层之中,也没法进行人力调配。

    一位古代印度的王公,如果想要发展冶金业,也没办法让农民改行去当铁匠;如果想要发展航海业,同样没法让手艺人变成水手所有印度人的职业都是世袭的,并且形成了像西欧犹太人那样结构严密的一个个社团,或者说世袭的工会组织,而且还有宗教作为理念支撑。统治者无论是想要解散团体,还是想要把新人塞进去,都非常的困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其难度不亚于一场宗教改革。

    举例来说,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时代,由于手工纺织的印度棉布被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棉纺业在市场上打垮,导致印度纺纱工饿死后的骨骸铺满了加尔各答的郊野不是这些印度棉纺工匠太傻太顽固,一直到饿死都不肯改行去做别的来赚钱,而是印度极度死板僵化的传统社会制度,让他们基本没办法改行,如果某个行业被整体淘汰的话,从业者唯一的出路很可能就是集体自杀……

    总之,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保障了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世代富贵,却打击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因为看不到在现世的希望而沉迷于宗教,同时也让最高统治者难以集权,导致国家长期碎片化。

    为此,大约在中国的春秋晚期,跟老子和孔子差不多同一时代,在现代的尼泊尔境内,有个原名为乔达摩的释迦族王子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就因为不满意婆罗门教这种宗教理论,经由刻苦修行后,在恒河畔的一颗菩提树下悟道,最后创立了佛教,打出了众生平等的旗号,试图改变这种流传已久的现状。

    可惜,佛教在佛陀的倡导之下,虽然跟婆罗门教争斗上千年,甚至在阿育王、戒日王等著名君王的支持下,一度成为国教就像秦始皇统一中国需要法家思想来支持一样,这些印度君王们扫平割据、建立帝国,也需要一套能够打破种姓桎梏、适应帝国结构,取代婆罗门教的新思想,故而选择了扶植佛教。

    但随着印度的长期分裂,以及婆罗门教改变形态,成为信仰更加广泛的印度教又一次卷土重来,印度本土的佛教最终却日渐式微,到了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时代,佛教已经在印度本土基本绝迹。直到1947年现代印度建国之后,才有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的僧人重新回到印度传教,让印度佛教的香火死灰复燃。

    不过,印度佛教的式微,并不意味着佛陀释迦牟尼被印度人遗忘。因为即使在印度教徒的眼中,佛陀释迦牟尼也依然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神明,被视为印度教最高神毗湿奴的十个化身之一。在印度的小学课本里,就告诉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国度。佛陀之光庇佑着这块土地。恒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人类和动植物都赖以生存的圣水。感谢神明让我们降生在这片土地上……”

    所以,佛陀释迦摩尼留下的很多遗迹,也因此得到了印度教徒的保护,一直存留到了现代,而不是像犹太人那样只剩半堵哭墙可供祭拜……比如,王秋他们此次前往的菩提伽耶,就是当年佛陀悟道的地方。

    也是有可能在异世界染上了t病毒的钱德拉。舒克拉先生,目前所在的地方……

第624章 、惊现T病毒!() 
第二十四章惊现t病毒!

    从印度都新德里到比哈尔邦的菩提伽耶,大约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约摸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的一半距离,如果是在中国的高公路上,估计最多一天一夜就该到了。 ‘然而在各种动物与车辆一起狂奔的印度公路上,王秋他们蹭的佛教朝圣旅游团豪华大巴车,却足足开了两天半,才刚刚进入比哈尔邦的边界。

    ——这还是在旅游团从新德里出就直奔菩提伽耶,没有花费时间游览沿途的泰姬陵,以恒河浮尸而闻名的圣城瓦拉纳西等景点的情况下……这个旅游团似乎是打算等到回程的时候,再去上述的那些地方。

    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来说,比哈尔邦之于印度,就相当于河南之于中国。这个邦位于恒河平原的核心区域,印度人民的母亲河——恒河,吠陀之女的化身,流淌光明之河,打开生死循环解脱之门的圣河,从比哈尔邦的中央奔流而过,滋润着这片土地,让这里到处田地肥沃,庄稼一年三熟甚至四熟,随处可见绿油油的稻田,金黄的麦浪,清清的池塘。池塘里长满了莲藕和睡莲,水牛踩着塘边的泥泞,嚼食着莲叶……其府巴特那,就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孔雀王朝时代阿育王的都城华氏城,早在公元前25o年就有了七十万人口。佛教和锡克教都是在这片土地上起源,而印度教也在这里有着无数的神庙和圣地。

    然而,尽管有着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并且坐拥着恒河畔最肥沃的土地,以及足足一亿多人口,但如今的比哈尔邦,却是全印度最穷的邦——在中国人看来,印度人已经够穷的了,但是比哈尔邦的人均年收入,更是只有全印度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居然只有四百多美元,比非洲的厄立特里亚还低!

    然后,比哈尔邦的识字率和人均寿命也是全印度倒数第一,人均用电量仅为印度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很多城镇都没有电力,到了夜晚就是一片黑暗。而且治安极端恶劣,纳萨尔毛主义游击队和车匪路霸遍地出没,连比哈尔邦的警察局长都公开哀叹,自己管理的地方是“一片无法无天混乱不堪的土地”……

    于是,当旅游大巴车进入比哈尔邦之后,不仅沿途随处可见各种乱七八糟的沙袋掩体,由扛着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士兵执行“反恐任务”,而且车轮底下那条满是牛粪和动物蹄印的水泥路,也进一步劣化成了连柏油都没浇路灯都没有的土路……起先是颠簸得一车乘客屁股生疼,到最后干脆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不幸颠坏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