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装绅弄鬼-第6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武帝不以为然说:”为这样的美色而死,值得!”并且吩咐左右,明日继续到封禅台朝拜。

    大方士默言。

    很久以前,他的师傅弥留之际曾告诉他:你以后会进宫做卜者。

    你要尽心尽力帮助君王。

    不过记住,如果那一天君王提出要去封禅台,就是你该离开的时候了。

    切记切记!汲取商朝亡国的教训,汉家从汉高祖开始,都不允许天子在宫中祭神,何况亲自到泰山东岳大帝庙中朝拜神人,每年的比较重大的施术,凡涉及要拜神人的,都由大神巫和皇后出面朝拜。在惠帝、吕太后执政期间,神仙信仰并不流行,因为战乱之汉初王朝经济破败不堪,普通大众的基本生存都出现了问题,成仙的话题根本无法引发人们的热情。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最高上位者的个人喜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在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下,最高上位者的个人兴趣往往会影响到全体王朝成员。从汉高祖训令来看,汉惠帝、汉景帝似乎都对神仙方术不感什么兴趣。吕后对此更持否定态度,张良为了成仙学习辟谷、导引术,吕后就劝他不要自找苦吃,强迫他进食。

    在他看来,在推行黄老治国之术的大汉诸帝中只有汉文帝曾一度热衷此道,后因方士新垣平的骗局败露而“怠于改正、服、鬼神之事”‘上行下效,上位者的态度影响了民间的行为取向,所以在盛行黄老之术的大汉初年长生信仰并没有在全王朝流行,只是在汉文帝时期才有较大的发展。

    在大汉朝所有的皇帝中,汉武帝可以称得上是铁杆“神仙迷”了。汉武帝一生大搞求仙活动,在他统治期间,一批又一批的方士向他进献各种求仙方术,李少君、宽舒、少翁、栾大、公孙卿之流层出不穷:“元鼎、元封之际,燕、齐之间方士嗔目扼腕,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而汉武帝设立各种杂祠,建造飞廉、桎馆、益寿、延寿馆,举行封禅大典,巡行海上,诸如此类的求仙活动举不胜数。虽然屡屡上当受骗,汉武帝始终痴心不改。

    在汉家的传统概念中,君王亲自去封禅台,就是穷兵黩武、自夸功业的征兆。

    汉武帝居然偏偏不信这个邪。

    他回到寝宫再也不能入睡,眼前闪动着梦中美女的绝世笑容。

    如果真是神人,为我而降临真是福气不浅他这样想着,内心盼着早点去朝拜封禅,偶遇神人。

    钩弋夫人不知道自己的微笑被月亮奇怪地传送到了汉武帝的梦中。直到日后她进宫,独宠,晋升为婕妤,居住在甘泉宫中,她的宫殿被命名为钩弋宫,所以也称钩弋夫人。太始三年为汉武帝生下一子,取名为刘弗陵,号称钩弋子,母仪天下的地位无可置疑。

    然而现在,还是在最好年华的她,在月下思念着皇曾孙我,第一次见面时正是月满之日,如今,一个月过去了,月缺了又圆,我却因为一个小小孺子,装上了满腹的相思。

    莫非是感到了皇曾孙对我特别的关怀,我很喜欢和他说话,他幽默的语言,以及不时冒出了新奇的话其实是现代俚语的词,都让我着迷。

    但我看不清他到底爱我多少?而我也知道,他是要利用我的,要我去救他的父亲!本来就是人伦大防,本质上有着血海深仇,所以他们不能相爱。

    有时我也幻想:汉武帝突然放了刘进,刘病己就不用进宫找我了。

    或者汉武帝大发慈悲放我出宫,皇曾孙把我隐姓埋名娶为最心爱的小妾之类的故事。

    无论怎么样,未来我不知道,有时命运是安排好了的,个人无法改变。

    如今,我只有对着月亮,轻轻述说我的相思,并且许下了自己的一个愿望。

    我的愿望其实很简单,是每个女孩子都可能有的:希望有一天能让爱人抱在怀里。

    为此我心里说:只要上天能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我在所不惜。

    我愿意为这一天等待,甚至牺牲。

    哪怕他抱着我时,我立即死去,我也乐意。

    我最后这样想道。

    我不知道:我是不能轻易祈祷或许愿的,尤其不能对这满月许愿。

    因为我的愿望都会实现,只是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我今晚许下的这个愿望会在千年后,以一种奇怪的令人遗憾的方式实现。

    所以方士说:造化弄人!

    那一次,汉武帝第二天如时来到封禅台,大方士心情复杂地跟在他身后。“登封报天,降禅除地”。《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所谓”柴”,就是燔柴祭天,”积薪于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烧之”。所谓”望”,就是望祭山川。而唯有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之帝王,才有资格封禅此“天下第一山”——东岳。

    泰山!

第二百零四章 天神下凡() 
刘彻的手有些颤抖。脑海中像走马灯一般忽然闪现着记忆中的那些片段。第一次封禅,当时的我和过去的秦始皇,未来的人间天子是不是一样恐惧、一样无奈、一样想要死去。不过死在我看来是那么的艰难和无力的幻想。

    刘彻有些头晕,小时候的一切都走马灯似地在眼前晃动,父母的惨死……舅舅舅妈的嘴脸……其他皇子的歧视和欺辱……生活的贫乏和孤寂……还有阿娇……和自己越走越远的阿娇……一切都过去了。

    寡人是人间天子,寡人富有四海,寡人要长生不死!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风俗通义》引孔子语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指王者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的意思。而不王而王的孔圣人,却没有留下足迹。

    泰山上筑上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神道属天,王者即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请山有鬼道矣。”泰山为地府的历史十分悠久。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前二年就率群臣东封泰山,在岱顶刻石颂德而归。始皇逝世次年前,其少子胡亥即效法乃父再登泰山,并在始皇帝刻石之碑阴,又到其诏书,极力颂扬始皇创世立业之功德。这种隆重的封禅仪式的目的,就是告成于天,借泰山向天下夸耀自己的事业中文治武功的功业。但有唐以来的封禅泰山,给泰山加以至尊至贵的尊号,则有借泰山之威势而求庇佑之念意。

    那么此时此刻,汉武帝在想什么?很奇怪,寡人想得到的不是长生不老之道。而是许多事情。许多只在梦中想得到的事情,梦境中,很不真实,但又好似就在眼前,一些人一些事都在眼前一一浮现,好像走马灯一样。等寡人醒来后,却又记不太清楚梦到的是什么了。不过寡人突然感觉自己有些不一样了,是的,确实不一样了。虽然说不上来,但是寡人能够感觉的出来。

    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站在某个时空的高度来看,整个人类也不过地球演变过程中的匆匆过程,更何况每一具体的人和事乎。站在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上,世间的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化为过眼烟云,直到此时,过去的一幕一幕走马灯一般的出现在眼前,寡人长叹一声,都已经出现幻觉了啊……

    不过,寡人一笑,真的放得下吗?

    万古长存的唯有这残垣断壁与飘扬在空中的历史回音。置身山麓之夜,心静如春雨秋水,世间一切都可放弃,唯有长生不死才是永恒的。

    寡人把目光放在前面,这无字碑据说就是秦始皇立的,具体又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秦始皇的功德之大,难以用文字形容,故无字;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无人会写上古仓颉古字了,故无字。

    磨抚碑无字,回思百年物是人非。

    汉武帝不觉仓皇大叫:〃赶紧把遮盖拿开,怎么能罩着呢?〃庙里的神巫赶紧解释说:这是祖宗早定下的规矩。

    寡人说:什么规矩呢?神人之面我都没见到,如何朝拜哪。

    有人说寡人素来是自命不凡,而且觉得自己是天神下凡,但寡人觉得这就是天命所归。

    据传言,寡人还没出生时,一日他的父亲汉景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赤色的彘从云中下来,直接进入了崇芳阁。汉景帝猛然惊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